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部门动态 > 正文内容

市教育局大灾面前多管齐下全力确保师生安全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作者:黄芳 时间:2011-09-22 11:35 来源:市教育局 【字体:

  近日来,安康市连续出现强降雨,特别是遭遇30多年来最严重的秋汛,历时长、范围广、损失重,汉江干支流水位持续上涨,暴雨、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灾害不仅使境内道路多处塌方,大量民房被淹损坏,农田水利和公共设施严重毁坏,部分中小学校遭受严重损失。经统计,截止9月20日全市受灾学校267所,因灾倒塌校舍112间3106平方米,形成危房1990间65307平方米,损坏围墙、护坎等建筑设施44224(延)米,损坏教学仪器设备375台(件),损坏课桌凳877套,损坏图书12300册,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801万元。其中重灾学校17所,11所学校因灾停课,转移学生1311人,经济损失1300万元。
  灾害发生后,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深入受灾学校查看灾情,慰问受灾师生,指导学校防汛救灾工作。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在市县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省教育厅的正确指导下,迅速组织开展防汛救灾工作,保障和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一是高度重视。把确保师生人身安全、确保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作为当前全市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应急预案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迅速成立了教育系统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其他领导任副组长,科室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实行局领导和科室包联县、区责任制,明确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责任。三是周密安排部署。针对不断加重的雨情、汛情和灾情,市教育局先后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教育系统防汛救灾工作的通知》(安教发〔2011〕151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安教发〔2011〕185号)等文件,迅速传达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要求,全面安排部署教育系统防汛救灾工作,明确提出以师生为本、生命第一,受灾害危害的学校一律停止使用,该停课的坚决停课,该转移的必须迅速转移。四是坚持应急值守。实行领导带班制度和24小时值班制度,明确值班责任领导和值班人员,严格执行灾情日报告制度,出现重大灾情及时上报,及时处理。五是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气象、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发出的灾害预警信息,认真做好危房校舍及校园周边河道、山体等危险部位的安全隐患监测预警工作,落实监测人员和工作责任,加强巡查监测值守,密切关注汛情。六是果断开展防汛救灾。灾情发生后,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立即赶赴灾区,查看学校受灾情况,统计核查灾情,指导学校抢险救灾工作,确保师生安全。紫阳县高滩中心小学校园周边大面积滑坡,严重威胁师生安全,要求学校立即停课,并安全转移学生36人;汉滨区石堤小学转移学生300人;汉阴县上七九年制学校校园滑坡转移学生225人;紫阳县蒿坪镇双星小学校舍出现严重险情转移学生60人;旬阳县甘溪中心校洪水进入校园,逼迫停课,转移学生690人;石泉县古堰镇幼儿园因持续暴雨周边池塘决口,幼儿园被淹,及时安全转移幼儿120余人。对校园及周边有险情的地段,都设立了警示标志,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因灾师生伤亡事故。七是全面排查危房校舍。经排查鉴定为D级危房的,立即封闭停止使用,限期进行拆除;鉴定为B、C级危房的,制定加固维修方案,进行维修加固,确保校舍安全使用。八是全力开展恢复自救。对受灾较轻的学校,及时动员广大教职员工清理校园校产,清除教室、校园淤泥、污水、整修课桌凳和教育教学设施,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对重灾学校,按照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防汛救灾和受灾学校恢复重建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制定2011年受灾学校恢复重建规划方案,确保灾后重建工作有序进行。
  当前,安康市仍处于秋汛的主汛期,防汛救灾是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确保安全度汛,全市教育系统继续保持警钟长鸣,继续发扬不等不靠精神,一是迅速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开展防汛救灾工作,抓紧清理校园校产,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二是全面排查灾害隐患。对辖区内中小学校舍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做到不漏学校、不漏建筑物、不留死角,对排查出的D级危房,坚决停止使用,限期拆除。并采取租借民房、搭建临时校舍和就近分流学生等措施解决校舍问题,对B、C级危房按照加固维修方案,进行加固维修。三是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障信息畅通,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四是对重灾学校逐校制定切实可行、详细具体、科学合理的恢复重建方案。充分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陕南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等做好重灾学校的恢复重建工作。五是实行市、县教育局长联系指导受灾县区、重灾学校制度,指导学校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保证受灾学校重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六是做好受灾家庭学生的救助工作,采取多种帮扶措施,不让一个学生因灾而失学。

| 责任编辑: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