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平利 > 正文内容

    脱贫底气在产业

    作者:吴昌勇 沈奕君 梁沛 时间:2019-07-31 08:03 来源:平利县 字号: 打印

      还有不到70天,金沙河村就要实现整村脱贫,这对帮扶干部和群众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
      作为平利县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金沙河村共有293户895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8户690人。村子贫困发生率高,加之地处县城水源保护区,是全县人民的“大水缸”,找准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尤为重要。
      穷则思变,可是变来变去,依然难以摆脱贫困,百姓的日子过得贫寒。转机得益于脱贫攻坚。随着全县打响脱贫攻坚战,金沙河村迎来了脱贫的曙光,干群发家致富的热情也被激发。
      县里决定由县水利局和长安镇对金沙河村进行帮扶,充实了帮扶力量,选派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长。
      随着“四支队伍”的到村,帮扶干部迅速投入到走访摸底、精准识别中。随后得出一个结论:要想让村民彻底脱贫,必须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当家产业。而另一个问题又摆上桌面,产业的选择不仅要符合村里实际,还要注重水源区的环境保护。
      为此,在产业的规划、布局上,均达成了共识,选择绿色、环保、生态产业,既呵护绿水青山,又让群众“坐地生金”。  
      茶叶是平利的“第一产业”,也是绿色生态产业,由于金沙河村海拔在900米左右,非常适合茶叶生长,因此发展茶产业就成了首选。金沙河村早年也有种植茶叶的先例,因缺乏主体带动,产量低、品质差,卖不出好价钱,茶农的种茶热情一度受挫。
      考虑到这个现实情况,这一次,村里决定引进茶饮企业,对村里的老茶园进行改造,发展新茶园,实行规模化种植、工厂化生产。经充分研判,再三权衡,最终引进茶企——平利县高英茶叶有限公司,带动村民种植优质绿茶。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村里已发展绿茶1000亩,引进的平利县高英茶叶有限公司先后在村里建成加工厂,茶饮产业正沿着既定方向发展。
      “光发展茶叶肯定不行,这样产业结构显得单一,必须要形成产业规模体系。”平利县水利局驻金沙河村第一书记王青山说。
      基于这样的发展思考,金沙河村再次实施“产业变革”,邓付军便是这场改革的受益者。
      金沙河村3组的邓付军,早期在外务工,后来回乡发展养殖,在村里的建议下,调整产业结构,转向发展魔芋产业。从2016年开始,到目前已发展魔芋400亩,2018年还成立了金沙河村友谊魔芋专业合作社。
      邓付军说,仅此一项可实现户均亩产增收300元。
      像邓付军这样的产业大户,在金沙河村越来越多,贫困户也在产业发展中不断获利。
      金沙河村5组的朱庆福,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通过种植烤烟和中药材百合,已脱贫摘帽。
      2018年以来,金沙河村的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期,在县镇村帮扶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形成了生态产业体系。
      “尤其是今年5月,随着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平利县委书记郑小东到金沙河村担任总队长,村里的发展可以说日新月异。”长安镇党委副书记、金沙河村驻村工作队长吴琴言辞恳切。
      如今,金沙河村形成了以村集体合作社为龙头,成立了金沙河村松树坪茶业专业合作社等三个村社合一的合作社,按照“支部+集体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股东”模式,1000亩核桃园、1000亩中药材实行股份合作经营,村集体每年增收11000元。通过土地入股、园区务工、代养回购、股份分红等途径,带动103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实现村集体、贫困户、经营主体“三赢”的目标。
      村支部书记彭涛表示,村里还实施了农村“三变”改革,实现“五个有”,即有主导产业、有产业园区、有市场主体、有农技人员、有电商网点;每个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三个有”,即每户有一项长效增收产业、有一人稳定就业、有一家市场主体带动,全面夯实了脱贫致富的增收基础。2018年,金沙河村实现高质量脱贫退出37户143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73.15%下降到15.4%。
      “今年整村脱贫有没有底气?”记者问。
      “有!”彭涛回答的铿锵有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