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理论调研 > 正文内容

    从“三苦精神”到“白河模式”的思考

    作者:周本才 时间:2011-04-12 10:22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白河县继承和发扬“三苦”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并以一个极其平凡且极具典型特征的贫困山区县代表,正在创造和形成着一种发展模式,即“白河模式”。笔者在深入探索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白河模式”内涵提出如下见解。
      一、坚持城乡统筹,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
    “  省市学白河”决定做出后的十年里,白河县通过持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科学系统总结了一套完全符合白河发展实际的发展模式——“白河模式”,即以“三个集中推进、三种模式创业、三个城乡覆盖、三种机制保证”为基本架构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得到广泛认可。
      一是推进“三个集中”,按照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农村社区化为核心、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的总体思路,集约配置各种资源要素,大力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城镇社区集中、企业向园区和创业点集中”。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及时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返乡能人大户、工商企业回乡规模流转土地。截至目前,全县共规范流转农村土地、林扒5万多亩;按照“打造秦楚边城、构建水色白河”的总体定位,抓好1个宜居县城、11个集镇和30个生态社区建设,鼓励有条件农民下山进城,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人口布局框架;按照“资源统筹、园区承载、龙头引领、集群推进、循环利用”的思路,引导企业向两河工业园集中。
      二是推行“三种创业模式”,在实施统筹城乡发展中,最大限度激活民间资本,有效破解资金瓶颈制约。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工商企业下乡创业、外出老板返乡创业、村组干部带头创业”的统筹城乡发展的三种运行模式。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在农村投资发展,实现工农融合。白河兴达公司在仓上镇天宝村投资千万元,山上建设苗木花卉基地、订单种植中药材,山下新建生态社区、集中安置迁移群众。加强沟通联系,做好项目储备,鼓励和吸引外出老板返乡创业。仓上镇煤矿老板周通从山西返乡后,回到马庄村投资3500万元建成了一个占地400亩,年产值1.6亿元的通鑫烟花爆竹有限公司,成为陕南最大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引导和鼓励村组干部带头创业,茅坪镇田湾村党支部书记马良平和村主任黄治林,整组流转该村4000亩山地、耕地用于发展中药材,林地建园栽核桃,林下养羊养鸡,山下新建生态社区,搬迁高山群众。
      三是实施“三个城乡覆盖”,坚持把实施好“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三大目标,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紧紧围绕“路、水、电、讯、气”等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建设力度,实施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从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确保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统筹抓好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失地农民保障、城乡养老保险等工作,实施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
      四是建立“三种机制”,就是通过建立 “政策引导、抓点示范、责任落实”三种机制,确保统筹城乡工作阶段推进,步步深入。建立政策引导机制,实行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实行重大项目用地指标在全县范围内平衡使用的办法。建立抓点示范机制,把仓上镇天宝村作为全县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各抓一个统筹城乡发展示范点,落实一个重点责任部门配合。对工程规划区、示范点,实行项目资金捆绑打包,集中投入使用。目前已建成统筹城乡发展示范点20个。建立责任落实机制,狠抓干部作风建设,严格考核,让领导和干部共同担责。
      “四个三”发展模式运行以来,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0.04亿元,增长14.1%;工业总产值17.5亿元,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20.29亿元,增长39.8%;财政总收入12768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428万元,分别增长16.2%、20.1%;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4410元和3980元,分别增长17%、20.5%。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加快,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近年来在全省考核中,先后两次荣获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奖,2009年工业增速进入全省前10名。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社会事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全县上下呈现出繁荣富强、和谐安定的喜人景象。
      二、总结发展经验,“白河模式”带来的启示
      完善发展思路是基础。思路决定出路。白河山多、沟深、坡陡、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发展面临“钱从那里来、人往那里去、土地怎么办”三大难题。县委、县政府注重把外地经验与县情实际有机结合,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探索出了一条以“三个集中推进、三种模式创业、三个城乡覆盖、三种机制保证”为基本架构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发展路径确定以后,全县上下沿着这个路径献计出力,制定政策,策划项目,安排工作,为促进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是前提。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本至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发展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搞好发展,高度重视民生、关注民生和改善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的实际生活难题,更多地为公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让群众更多地享受发展成果。通过实施城乡统筹,制定优惠政策,实施全民创业,让群众尽快过上幸福生活,让农村人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让城里人生活得更加美好幸福。
      创新发展机制是关键。机制一转天地宽。白河县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有效促进工作落实。在建立“政策引导、抓点示范、责任落实”三大机制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决策机制、督促检查机制和目标考核机制。对县上的重大政策制定、重点工作安排、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干部任用、财务预算支出等一律实行班子集体决策,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确保了决策的科学性。严格执行“两办”、纪检、组织、人事“五人督查组”联合督查制度,对重点工作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适时通报,推动了重点工作的落实。加强“红皮书”考核,实行重奖重罚,奖优罚劣,考核结果同领导干部升降去留相结合,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促进全面发展是重点。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白河县牢固树立全面发展、“全域白河”理念,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既抓经济工作,又抓党建工作,既抓产业经济和项目建设,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和民生建设,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促进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和产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土地集中流转,鼓励全民创业,引导农民进城,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工业,完善保障体系,优化公共服务,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全面性的发展。同时,特别注重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循环发展。
      加强作风建设是保障。作风定成败。白河是“三苦”精神的发祥地,作风建设一直是亮点工作,也是白河的一张名片。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大力弘扬“三苦”作风,推行一线工作法,领导一线指挥,干部一线工作,任务一线落实;严肃干部纪律,实行“白加黑”和“三牌一日记”制度,严格干部管理,加强效能建设,改进工作作风,用铁的纪律纪律保证工作落实。同时,县委、县政府还把今年确定为“作风建设年”, 结合“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影响发展的干部作风问题,真正为统筹发展保驾护航。
      三、推广“白河模式”,促进安康跨越发展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安康由突破发展向跨越发展迈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学习、借鉴和推广“白河模式”,以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壮大来促进全市实现跨越发展。
      第一,“白河模式”在安康具有典型意义。白河和全市其它县区相仿,都处于贫困山区,白河县在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四个三”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全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广泛的学习借鉴意义。一要深入挖掘,完善提高。“白河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是上级政策同基层实际、党与政府工作同人民群众现实需要相结合的产物,是贫困山区县在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总结和探索出来的一条符合发展实际和经得起检验的基本经验和方法。这个经验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应组建专门班子在白河县开展深入调研,进一步挖掘深刻内涵,以形成一套更加科学系统、指导性操作性更强的理论模式,确保更加完善具体。二要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白河工作很扎实,是一个经验倍出的地方,再好的经验和做法,也要通过宣传才能被社会广为知晓。市县新闻媒体应加强对“白河模式”的宣传报道,做到内宣、外宣相结合,切实提高知名度,以争取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肯定。三要树立典型,学习推广。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白河模式”就是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安康当前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中省和社会各界对安康发展寄予厚望,而安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县区,因此把“白河模式”作为县域经济的典型进行学习推广,将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议通过召开现场会和交流学习等形式,进一步发起“全市学白河”的号召,使“白河模式”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第二,对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借鉴作用。“白河模式”的主线就是以统筹城乡发展引领全面发展。安康“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也要求实施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就全市而言,就是要切实抓好“四转四化”。
      一要加快转移农民,实现农民市民化。安康全市300万人口有农村人口210多万,要实现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必须着眼长远,优化人口布局,逐步做好农村人口转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要紧紧抓住省政府关于陕南移民搬迁安置政策机遇,结合生态移民、扶贫移民,用10年时间做好全市22万户88万人口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认真落实好农民进城各项优惠政策,统筹考虑就业、就学、就医、住房等问题,解决进城后顾之忧。逐步引导农村人口向县城、集镇和农村社区集中,并采取自愿的方式,引导土地、林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鼓励返乡能人大户、工商企业回乡从事规模流转和经营,多途径处理农民进城后的宅基地、林地、土地遗留等问题。
      二要转化理论规划体系,实现农村城镇化。近年来,市县乡都投入大量资金制定城镇和社区建设规划,这些规划都是经过了科学论证和专业评审,要严格规划控制管理,加快项目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高服务能力,提升宜居水平,增强吸引力。要按照“三个一百万”的人口布局,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落户居住,引导人口向城镇和社区集中。尤其要搞好农村社区化建设。要加快恒口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建设步伐,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三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现代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遵循发展规律,实现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培育循环产业体系,在转变方式中提高核心竞争力。要加快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步伐,优先发展“一体两翼”核心区,做大做强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安康丝绸、生态旅游六大主导产业,通过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切实搞好市县两级工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集约集群发展,增强园区经济活力。要推广高新技术和清洁生产,杜绝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促进产品综合循环利用,提高新型工业经济效益。
      四要转活物力财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物力和财力投入力度,特别要加大农村社区水、路、电、讯以及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市公共服务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既要搞好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要做到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全覆盖。要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整合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等公共服务资源,统筹落实公共服务设施和建立城乡一体的服务体系,使全市人民都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服务,使农村人能够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第三,继续弘扬“三苦”精神。今年是“全市学白河”10周年,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弘扬“三苦”精神对促进安康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要增强紧迫感,牢固树立发展要务。发展为首是“三苦”精神的重点,“十二五”时期安康发展任务艰巨,经济欠发达依然是基本市情,发展不足矛盾突出,跟进全省发展步伐压力增大,必须牢固树立发展第一要务,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紧迫感,把发展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二要创新机制,实干兴安。创新机制是“三苦”精神的关键,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意识,用严密的制度推动落实,依靠真抓实干促进发展。三要改进作风,创业为荣。创业为荣是“三苦”精神的精髓所在,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严肃党纪政纪,改进工作作风,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工作环境,树立创业为荣,勤奋工作为荣的思想,使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够切实肩负起建设生态、富裕、文明、和谐新安康的历史重任,努力促进安康实现跨越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骞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