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为中医开道“药方”

——访市人大代表陈龙顺

作者:屈孝渊 时间:2010-03-25 11:42 来源:安康日报 【字体:

       西医学校毕业,从事中医工作十余年。“中西医结合”的紫阳县中医院院长陈龙顺认为中医院尤其是基层中医院目前境况堪忧。自己已经当了四年人大代表,这个问题将会在今年两会上提出来——
中医院发展艰难现象并不仅仅表现在安康,起步晚、底子薄,投入不足,导致中医院呈现“三个三分之一”的状况:发展较好的占三分之一,发展一般的三分之一,艰难维持的三分之一。仅就安康来说,估计全市一半以上中医院日子比较难过。
       仅从机构设置上来说,中医就表现出相对弱势。中医管理部门省厅只有一个中医局,市上、县上基本上没有对口管理部门,管理缺位导致一些有关中医院发展的政策或机遇往往错过。
       中医西医哪个好?现在已经没有争论的必要,当然是应该中西医结合。但是,在具体诊疗过程中,西药的价格往往大大高于中药。比如治疗骨折,中医用小夹板,百十元就行,西医钢板固定往往要上千元。中医基本上为老百姓提供的是“简、便、廉”的服务,但这也使中医收入偏低,很多中医为了提高收入,最后就习惯于开西药,中医院也逐渐失去特点。
       由此也带来了设备不足,中医人才匮乏问题。首先毕业生不愿意学中医,一般一个中医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起码也得十来年时间。其次由于中医院,尤其是基层中医院待遇低,即使是学中医毕业的大学生也不愿意来,很多中医也纷纷流入西医院。
       人才缺,设备缺,病人怎么能来?再加上因为没有设备出现一些误诊,医疗纠纷就会增多。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所以我想,要想为中医正名,解决基层中医院发展困难问题,一方面是要加大对中医文化的宣传,让广大群众从对中医的逐渐淡化到重新重视起来。其次,就要在市县层面完善基层中医院管理机构设置,将其中的断档衔接起来。还有,就是要着重培养中医人才。
       “总的说,中医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希望看到中医在这个时代发挥出更大作用,而不是逐渐萎缩甚至消亡。”陈龙顺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向继根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