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平利 > 正文内容

    平利:“1+11+N”宣讲矩阵实现理论“声”入万家

    作者:佚名 时间:2025-05-20 08:38 来源:平利县 字号: 打印

      理论宣讲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近年来,平利县紧扣“讲准、讲好、讲透”目标,以“1+11+N”宣讲矩阵为筋骨,以“四维分工”为脉络,以“三化联动”为载体,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化宣讲格局,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群众心田,真正实现“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级矩阵,激活宣讲“神经末梢”。打造“1支县委宣讲团+11支镇级宣讲队+N支特色小分队”三级矩阵,构建“专业+乡土+行业”的多元化宣讲网络。县委宣讲团通过“以赛代训”机制,选拔政治过硬、理论扎实的骨干力量,开展“示范宣讲”活动,带动全县宣讲质量整体提升。镇级宣讲队吸纳道德模范、乡贤五老等“民间智库”,将政策文件转化为“家长里短”,如老县镇“银发宣讲员”王明亮用方言快板解读乡村振兴政策。县直部门组建“医保政策明白人”“践行‘两山理论’女子民兵宣讲班”等30余支特色小分队,深入社区工厂、田间地头开展“靶向宣讲”,实现“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延伸到哪里”。
      四维分工,构建宣讲“四梁八柱”。创新“干部讲政策、专家讲理论、百姓讲故事、先模讲奉献”四维模式,形成“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基层群众互动讲、先进典型示范讲”的立体化格局。领导干部依托镇村干部会、群众会、“平利大讲堂”等载体,围绕生态经济、文旅融合等县域重点工作,解读政策背景与实施路径,让群众明白“惠从何来、策为何用”。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辅导,通过“理论+案例”深度解读。基层群众化身“田秀才”“土专家”,用“沾着泥土”的语言讲述产业发展故事,如“新农人”王秀梅在茶园里分享“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致富经,累计带动350余户群众发展茶饮产业。道德模范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微党课”形式讲述扎根基层的奉献故事,激励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三化联动,打通宣讲“最后一公里”。推行“场景化+本土化+互动化”宣讲,让理论从“文件语”转化为“家常话”。在社区工厂开设“工间微课堂”,将就业政策解读与技能培训结合,如老县镇锦屏社区工厂利用午休时间开展“政策问答+岗位练兵”,使100余名产业工人在“拉家常”中理解政策红利。针对农村群众,开展“田间流动讲”“院坝夜话”等活动,如广佛镇组织农技专家“理论+技术”双讲,同步解决群众种植难题。针对青少年群体,打造“红色故事进校园”“非遗话理论”等特色课堂,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党的历史。线上搭建“云端宣讲平台”,推出“理‘响’平利”“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理论宣讲专栏,展播领导干部政策解读短视频。建立“宣讲+答疑+反馈”闭环机制,每场宣讲设置“群众点题”环节,协调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民生问题,实现“党的声音传下去,群众心声收上来”。
      如今的平利大地,从社区工厂到田间地头,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到中小学校园,处处涌动着理论宣讲的热潮。通过构建“矩阵式”宣讲体系、创新“分众化”传播模式、深化“闭环式”服务机制,平利县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