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502期/调查研究/内容详情

汉滨区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作者:汉滨区政协民宗委调研组发布时间:2025-05-15 17:40 来源: 【字体:

  物流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近期,汉滨区政协对汉滨区、安康高新区、恒口示范区“三区”现代物流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汉滨区紧扣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汉江生态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厚植区位优势,加快交通路网建设,培育壮大物流产业链,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服务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阳安、襄渝、西康三条铁路和316、210、207等五条国省干道穿境而过,包茂、十天、银百、麻安、安来五条高速公路在城区周边交汇,安康富强机场开通十四条航线,全区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通水泥路,为物流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政策措施保障有力。围绕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秦巴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等战略定位,区委、区政府确立现代物流产业链,先后出台《促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现代物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为全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支持。
  三是物流链条逐步健全。建成江南物流园、宝业农特产品物流园、秦巴数字港三个规模性物流综合服务平台,配备了30余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储存仓库,发展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企业84家,办理道路运输证货运车辆1267辆,物流快递企业的分支机构及末端网点142个,带动2万余人就业。速通达、九九通达、邮政、顺丰、京东等物流快递公司在汉滨区每天收发快递货物30万余件次,占全市70%以上。
  四是电商物流发展迅速。大力实施“电商+基地+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机制,累计开展电商培训500场次、4万余人次,成功孵化年网销额超千万元电商企业10家、年网销额超百万元电商主体100家,工商注册电商经营主体近2000家,直播带货主播1000余人,打造了“第一书记推荐官”“秦巴奶奶”等网红品牌,带动辖区毛绒玩具、富硒农产品等走出秦岭、走俏全国。
  二、存在问题
  (一)工作合力不强。统筹协调不够有力,有关职能部门存在“九龙治水”“各自为战”现象,制定的发展规划大部分依然停留在纸上,缺乏推进落实的有效举措。如,五里(城东)物流园区项目尚未开工,且与安康高新区、恒口示范区有关项目重叠,存在“内卷式”竞争。
  (二)骨干企业较少。全区物流快递小微企业居多,物流条块分割严重,尚未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大部分物流企业仅提供简单的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服务,与电商相关的代运营、代打包、代发货等增值服务不多,缺乏功能齐全、竞争力强的物流骨干企业。
  (三)物流成本居高。尚未建成专业型物流园区,无法将分散的电商集中统一发货,车辆运输返程空载率高、利用率低,造成电商企业快递取件成本高,线上发货优势无法体现。
  (四)辐射带动有限。物流网络不健全,双向流通渠道不畅,进出货逆差9:1。中心城区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材批发市场和综合性批发市场发展缓慢,如,汉城国际、天贸城等商品集散中心的地位至今尚未形成,镇办集市也不活跃,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依然突出。
  (五)专业人才匮乏。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员工大多数学历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知识,尤其是中高级物流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瓶颈”。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工作统筹协调。一是确立首位产业。将物流产业作为汉滨区的首位产业打造建设,明确区级领导主抓,进一步完善组织构架,设立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办公室,牵头协调区政府物流产业发展相关政策落实。二是发挥协会作用。充实完善物流行业协会,发挥好行业协会在沟通政企、制定行业规划等方面的中介、桥梁作用,扎实推进行业自律和行业信用建设,为物流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广阔平台。三是狠抓项目争取。积极向上争取在汉滨区设立安康海关和建设电子口岸,依托“安西欧”货运班列、“安武港”海铁专列,加快中欧班列安康集结分中心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安康集结分中心建设,打造“东西南北贯通”的物流大通道高地。
  (二)畅通城乡双向循环。一是建设物流园区。加快建设集物流、仓储、配送、服务于一体的电商物流园区,逐步完善区域配送中心、镇办综合服务站、村级综合服务点三级物流体系,畅通城乡物流网络。二是“三区”协同发展。坚持汉滨区、安康高新区、恒口示范区“三区一体”,聚焦高铁站、高客站、火车站、机场、汉江码头等交通站点,着力推动安康“无水港”、安康智慧物流园区、九州物流园区、汉滨区五里(城东)集中区物流园、速通达等园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三是建好快递驿站。支持快递企业依托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或村级电商服务点建设快递驿站,支持邮政物流与农产品基地开展多品种经营和“产销双向合作”,建立农村客运班车代运邮件快件合作机制,打通村(社区)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科技赋能改造提升。一是建设信息化平台。积极对接省市交通物流大数据平台,支持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发展,推动货物管理、运输服务、场站设施等数字化升级,提高仓储、运输、分拨、配送等环节自动化、智慧化水平。二是推动智能化应用。支持物流企业加强设备改造,建设智能配货、立体仓储、自动化分拣、无人搬运等先进物流设备或物流信息化系统,推广标准托盘、周转箱(筐)和可循环包装技术。三是改造城区货运站场。总结推广兴安菜市场搬迁经验,尽快启动秦巴市场、满意建材市场、汉城国际等各类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加快建立符合现代物流发展的专业化、智慧化批发市场。
  (四)大力发展电商物流。一是做优直播品牌。采取“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电商”模式,以村(社区)党群活动中心为载体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带动力强的直播电商基地,做大做强党建引领直播带货品牌。二是创新应用场景。聚焦汉滨山清水美自然风光场景,整合传统村落、民俗、农家乐等商旅资源,突出农产品采摘、土特展销、农村赶集、乡村美食节等活动,营造主题鲜明、亮点突出的电商创业氛围。三是提高带货能力。引进电商专业团队量身制定品牌营销方案,围绕富硒食品、茶叶等优势产业,突出产品设计、视频拍摄、文案策划等讲好产品故事,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抓好政策落实。按照《汉滨区促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要求,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落实,重点支持物流企业建设国家5A系列、省级重点物流企业和物流基地。二是降低物流成本。专题研究降低物流成本具体措施,支持辖区物流企业探索开发可重复利用的包装品,配置新能源运输车辆,推广多式联运、直达货运,多措并举助推降本增效。三是强化人才培育。联合安康学院、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等院校,组建专家咨询团队,建立现代物流产业智库。加大物流人才招引力度,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业人才队伍,为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和智力保障。
  (调研组成员:王丽娟系安康学院教育学院院长、汉滨区政协副主席,何金锋系汉滨区政协党组成员,刘晓林系汉滨区政协民宗办主任,刘敏系汉滨区政协民宗办副主任)
  责任编辑:冯以军 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