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的“游学养”活动是增进老年人福祉、发展银发经济的重要抓手之一。安康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安康老年大学)作为秦巴地区老年教育联盟成员校,近年来积极探索老年教育与文旅康养深度融合的新发展模式,成功打造了秦巴地区老年教育联席会暨艺术节和“游学养”活动载体,通过为老年学员和团队成员提供精准优质服务,有力助推了银发经济发展。当前老年“游学养”在安康已呈燎原之势。
一、秦巴地区老年教育联盟基本情况
2023年4月,四川省广元市、达州市、巴中市,重庆市万州区,湖北省十堰市,甘肃省陇南市以及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5省(市)8地老年大学签订了《秦巴地区市级老年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组建秦巴地区老年教育联盟,并由四川省广元市老年大学发起了秦巴地区老年教育联席会暨艺术节,作为共同组建的区域老年教育联盟活动。“秦巴地区老年教育联席会议”是八所老年大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共同探索老年教育和健康养老的创新路径,旨在通过课程体系共建、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成果共展、游学康养共促,发动社会广泛参与,满足老同志文化养老、游学康养的需求,是一项“多方参与、共促多赢”的创新工作机制。目前,秦巴地区老年教育联席会暨艺术节已成功举办四届,依次由广元市、十堰市、安康市、万州区主办,共吸引1500多名老年大学教师和学员参加。
二、安康老年大学“游学养”发展现状
自2023年联盟成立以来,安康老年大学积极组织老年学员参加秦巴地区老年教育联席会暨艺术节,并于2024年5月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秦巴地区老年教育联席会暨艺术节。2024年10月16日至19日,在由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举办首届全国老年大学“游学养”文化周活动上,安康老年大学代表陕西老干系统在会上做了发言,被评为全国老年大学“游学养”实践教学优秀单位。
(一)坚持政治引领,参与规模不断扩大。安康老年大学始终坚持政治引领,注重思想建设,每届联席会暨艺术节活动开展之前,均印发了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作用,强化调度和跟踪落实;积极筹备校际活动展演,注重抓常规教学和精品专业课程教学,在艺术节上推介安康富硒茶、紫阳民歌等文旅资源,做到教学和展演两促进。两年来,安康老年大学参与活动的学员和教师人数逐次递增,由安康老年大学举办的第三届秦巴地区老年教育联席会暨艺术节更是历届参加人数最多、内容最丰富、成效最好的一次。
(二)坚持协同发力,战略合作推进有力。安康老年大学按照“课程体系共建、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成果共展、游学康养共促”的要求,携手各成员校协同发力,在四次联席会上,紧扣“助力银发经济,推动老年教育”以及“面对新形势 迎接新挑战 谋求新发展”等主题,展开了卓有成效的交流探讨。在老年教育艺术节展演的筹备过程中,充分考量老年人的身体特性与展演心理,精心策划展演内容,并聘请专业导演编排节目,让老年朋友们尽情享受艺术节,充分展示自身风采。同时,充分挖掘各地文旅资源优势,策划组织游学康养活动,精心规划游学康养线路,丰富了老年教育的内涵,为老年教育的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三)坚持“五位一体”,社会经济效益日益凸显。一是助力安康老年教育事业进阶。在四次联席会上,安康老年大学积极交流办学经验,深入探讨并提出诸多新颖观点与创新举措。通过借鉴其他地区或机构的成功经验,有力推动了本校办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二是搭建各地文化交流平台。校际艺术节展演节目凸显红色文化和地域特点,涌现出红歌合唱、书法茶艺、乐器演奏、太极展示和戏曲表演等方面的精品节目,既展示八地老年大学教学成果,又提供了老年学员互学互鉴和交流展示的平台。三是积极探索并成功推出“老年教育+文化+旅游+新康养”的创新业态。在第三届相关活动期间,来自八个地市的老年大学携手合作,共同举办了“游学养”精品线路发布仪式,旨在进一步提升各地文旅康养市场的活力与热度。该“游学养”项目以费用透明清晰、学习与游玩并行、让家人安心放心等显著优势,赢得了各地老年人的由衷认可与高度赞扬。四是宣传推介八地文旅资源产品。参与者通过游学康养活动,充分体验了风景名胜,感受了各地的发展变化和人文风情,助力了本地文旅资源产品知名度的提升,并带动牵引了可观的消费效果。五是扩大了安康老年大学办学品牌效应。探索形成“教学+展演+文旅康养”为内容的第四课堂,帮助老年人融入社会,深挖养老消费潜力。安康老年大学举办的第三届活动受到各级媒体广泛关注,中国网、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官网、群众新闻网、“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陕西广播电视台、西部网等媒体,对活动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
三、“游学养”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顶层规划设计,制度未进行更新和修订。在制度建设方面,缺乏5省(市)8地跨区域层面的顶层规划,各地在举办联席会、艺术节和“游学养”活动的实践探索中,对于本地区老年“游学养”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缺乏全局性思维,有的地方还把整体工作外包给旅游公司承担,暴露出自主规划能力的不足。八地老年大学虽已签订《秦巴地区市级老年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历次联席会上探讨老年教育发展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结合各地情况就合作协议等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仅进行了会议讨论。目前,“教学成果共展、游学康养共促”已得到发展,但“课程体系共建、教学资源共享”仍是难点和堵点。
(二)“游学养”市场的有效供给不足。“游学养”的深度融合是当下亟待攻克的重要课题。艺术节与“游学养”活动横跨老年教育、旅游、养老等诸多领域,然而部分组织者对老同志的学习需求缺乏深度洞察,致使“游学养”活动徒具“游学”之形,难以达成预期的学习成效。受地理地缘影响,目前秦巴地区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的“游学养”线路产品和服务存在缺口,“游学养”市场的有效供给依旧不足。在“游学养”线路的设计上,需要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需特别注意活动地点、交通和住宿安排,目前线路的开发工作略显滞后。
(三)老年学员“游学养”缺乏外在支持和内在动力。随着老年教育的蓬勃发展,积极老龄观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广,尽管现阶段老年学员对于“游学养”服务的需求和接受度不断提高,但总体上参与度不高。外部因素上,有的老年学员需要照顾家庭成员无法满足“游学养”的时间要求,有的因经济状况限制了他们的“游学养”选择,有的因身体状况欠佳无法参与“游学养”活动;内在动力上,有的老年学员受消费观念影响不愿意参加,有的对于老年“游学养”的理解不够深入,有的存在“数字鸿沟”无法适应游学生活。
(四)支撑环境方面存在短板。从秦巴地区老年教育联席会暨艺术节举办四届的情况看,八地老年大学作为主办方,以党政机关主导为主,市场主体参与有限。就老年旅游服务而言,虽然已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且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于2023年发布了《“游学养”建设与评价规范》团体标准,但这些标准文件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不利于市场秩序的统一规范。此外,老年“游学养”的服务内容涉及旅游、康养、安全等诸多方面,目前人才力量严重不足。
四、加快构建老年大学“游学养”体系的建议
(一)加强统筹规划,完善制度建设。在现行《秦巴地区市级老年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制定秦巴地区老年“游学养”发展总体规划,立足各地实际,因地制宜设计开发差异化的“游学养”线路产品;明细部门职责分工,理顺部门的责任范围和工作重点,明确牵头单位和配合部门,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工作监管体系;畅通意见建议收集渠道,积极听取成员校、老同志等对活动举办的意见建议,针对联席会上形成的一致意见,印发会议纪要,提出相关问题的整改意见,及时修订完善《秦巴地区市级老年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利用信息化平台手段,推动实现“课程体系共建、教学资源共享”。
(二)强化市场规范,丰富市场供给。推动形成老年“游学养”行业标准体系,提升标准供给水平;加大对老年游学企业的帮扶支持力度,搭建合作交流服务平台,引导经营者合规经营、依法竞争,维护“游学养”市场秩序;科学设计“游学养”的线路,加快整合文旅资源,协调博物馆、文化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场所,加强安全、交通、住宿等要素保障,科学合理的设计“游学养”线路,让学员在游中有所学、学中有所行、行中有所思,赋予老年大学“游学养”充分融合的实践意义。
(三)拓宽宣贯渠道,激发市场需求。按照“老年大学宣传发动、学员自愿参与自主选择”的原则,掌握老年学员参与“游学养”意愿的数据,针对不同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游学养”活动;深入普及积极老龄观,大力开展“游学养”专题培训,加强对举办秦巴地区老年教育联席会暨艺术节和“游学养”活动的宣传力度,积极举办老年学员跨越数字鸿沟公开课;考察学习各地“游学养”工作的开展情况,打好“学乐为”组合拳,激发老年人积极参与“游学养”活动的热情。
(四)保障支撑要素,扩大教育联盟。聚焦老年学员所需,深入发掘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多种文化特色;以文化为根、以游学为本、以康养为趣,根据自身实际,抓好“游学养”线路的打造和设计,“点线面”相结合,打造符合安康本地特色的“游学养”品牌、“游学养”基地和多条“游学养”线路;建设秦巴地区老年教育联盟“游学养”基地,实现“游学养”线路串联,吸引秦巴地区其它地市加入,扩大老年教育联盟;加大培训和监管力度,引导经营主体与从业人员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多层次加强老年“游学养”人才体系建设。
(作者系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安康老年大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李鹏 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