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宁陕 > 正文内容

    搬迁群众家门口吃上“产业饭”

    作者:谌敏 董克澄 时间:2025-04-23 08:54 来源:宁陕县 字号: 打印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来,宁陕县龙王镇因地制宜,围绕安置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做足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精准帮助群众拓宽增收渠道,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有力确保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日前,走进中华村绿烟安置点,一排漂亮整洁的楼房,在蓝天白云、油菜花的映衬下显得清新美丽,房屋旁硬化的道路也干净整洁。
      “我是从山沟里头搬到安置点的,这里交通方便,还给我们划了一块菜园。”谈起搬迁后的生活,村民柳荣清很是满意。
      搬迁后群众的生活得到了巨大改善,但如何持续增收成了党委、政府和群众最关心的事。
      “绿烟安置点建于2017年,目前居住31户78人,为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村上积极鼓励群众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目前已成立2家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务工,每年为群众发放工资13万余元。”中华村党支部书记王先珍说。
      村民王志奎因身有残疾,不能外出务工,就在合作社干活。“在这儿一连干了好几年,一两个月能挣五六千元钱。”王志奎说。
      据了解,宁陕县乐滋美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22年。目前合作社种植有猪苓200余亩,黄精30余亩,每年产值在30万元左右,带动周边农户30余户100余人就近务工。
      无独有偶,棋盘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和香菇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产业饭”。
      为切实解决河坪安置社区46户搬迁户就业难题,棋盘村多措并举推进集体经济发展。自2019年起,着力培育蚕桑特色产业,累计建成标准化桑园300亩,现代化蚕室1000平方米,年均养蚕规模200张,实现产值20余万元。棋盘村党支部书记蔡世东介绍:“2024年又延伸产业链条,新建食用菌种植大棚5亩,年培育菌袋6万袋,构建起种养结合的产业格局,通过两大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累计带动40余户搬迁户实现稳定就业。”
      据悉,该镇先后配套建成移民搬迁安置社区4处,搬迁群众851户2360人,通过探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建成市级产业园区3个,县级产业园区4个,山地中药材为主的产业布局初具规模,蚕桑产业进一步巩固发展,并依托土地流转、合作社务工、自发喂养、政府奖补等方式惠及辖区378户1192名群众增收。
      “搬出来不是终点,而是幸福生活的起点。近年来,我镇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构建就业创业渠道,助力搬迁群众和集体经济双增收。同时,不断完善搬迁安置社区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并结合‘全域花谷’建设,提升安置社区‘颜值’,持续增强搬迁群众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该镇党委书记曾科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