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4月14日中午,随着一架满载林木种子的飞播作业机从汉阴县双河口镇临时起降点腾空而起,标志着汉阴县2025年1万亩飞播造林项目正式启动。这是汉阴县首次采用直升机和智慧飞播技术开展生态修复,标志着汉阴县生态屏障建设迈入数字化、科技化、智能化新阶段。
精准施策,万亩荒山披绿装。本次飞播造林播区名称为长沟寨子播区,2024年下达计划,2025年实施,总面积10000亩,全部为新增飞播造林,覆盖铁佛寺镇集中村、双喜村、四合村及双河口镇石家沟村、三柳村、黄土岗村等6个行政村。选用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的杉木、柏木、香椿等乡土树种,通过科学配比实现“一次飞播、多重效益”。为确保精准高效,飞播作业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规划航线,结合无人机实时监测技术,对播区进行网格化分区管理。通过14架次飞行完成全部播种任务,种子落地密度、均匀度误差控制在5%以内。
科技赋能,织就立体生态网。在作业现场,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邱日辉展示了经过包衣处理的种子:“每粒种子外层包裹抗旱防虫材料,可提高成活率至85%以上。”据悉,汉阴县在本年度飞播造林植被处理过程中运用无人机精准指导,创新运用“智慧林业”科技手段参与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与功能提升。项目还引入智能播撒控制系统,根据地形起伏自动调整飞行高度与播撒速率,确保陡坡、沟壑等复杂地貌全覆盖。
多方联动,守护绿色新希望。为保障飞播成效,汉阴县项目区同步启动配套措施:在播种区域实施封禁管护,布设20处生态监测点,定期评估苗木生长情况。
汉阴县2025年飞播造林项目是陕西省“十四五”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将有效提升秦岭中段水源涵养能力,后续将通过人工补植、抚育管理等措施巩固成果。预计5年内可使区域森林覆盖率提升12%,减少水土流失量30%,为构建“山青、天蓝、水净、民富”的锦绣汉阴建设提供示范样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汉阴县以创新模式绘就集体经济振兴画卷[ 04-16 ]
下一篇:汉阴以项目带动发展“一路生花”[ 04-18 ]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