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406期/调查研究/内容详情

看见“房间里的大象”守护“少年的你” ——基于“四大象限”理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枭雄发布时间:2025-01-22 16:04 来源: 【字体:

  “房间里的大象”是一句西方心理学谚语,指人们容易从主观上忽视显而易见、不可忽略的某种事实。据《2023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披露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20%,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为在校学生,其中41%曾因抑郁休学、15%有自杀倾向。凸显当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像是房间里的一头大象,日渐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为了解当前安康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国家统计局安康调查队开展专项调研,选取本市初、高中学生、家长、班主任发放调查问卷。同时,积极咨询安康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有关专家,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深入座谈。调研发现,我市青少年身心健康状态总体良好,家庭、学校对心理健康重视度较高,青少年人际关系较为融洽,同学关系、父母情绪、学业压力、心理健康服务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风险因素,需要从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去守护青少年的“心”世界。
  一、安康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分两批次开展,共收回有效问卷148份,其中:学生问卷64份,家长问卷64份,班主任问卷20份。
  (一)超八成学生身心健康状态良好
  对于自身身体健康状况,82.81%的受访学生认为自己非常或比较健康,10.94%认为一般,6.25%则认为较差。据家长平时观察,81.25%的家长认为孩子心理处于非常或比较健康的状态,14.06%认为一般,4.69%则认为较差。据班主任观察,46.88%认为班上学生心理状况较为健康,20.31%认为班上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31.25%认为班上有个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1.56%则表示说不清。
  (二)八成以上学生人际关系较为融洽
  人际交往情况对学生心理状况产生直接影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对于自己与父母的关系,82.81%的受访学生认为非常或比较亲近,15.62%认为一般,有1.57%认为较差。对于与同学的关系,81.25%的受访学生认为非常好或比较好,14.06%认为关系一般,4.69%则认为关系较差。有45名受访学生表示,在学校有3个以上要好的朋友,占70.31%;有40名学生表示有1—2个要好的朋友,其余5名学生则表示没有要好的朋友。
  (三)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状况重视度较高
  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八成以上家长(84.37%)表示会经常主动关心孩子的心理状况,14.07%表示偶尔会关心,仅有1.56%表示从未关心过。对于未能经常主动关心和了解孩子心理状况的原因,70.31%的家长表示工作太忙无暇顾及,23.44%表示家中有更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值得注意的是,在64名受访的中小学生中,有17人表示家中有其他兄弟姐妹,其中10人表示父母更偏爱其他孩子。
  (四)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了解
  半数以上学生(53.13%)表示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会经常找学生谈心谈话,31.25%表示偶尔会谈心谈话,仅有15.62%表示从未谈心谈话。20名受访班主任中,八成以上(85.00%)表示非常或比较了解班内学生的心理状况,10.00%表示不太了解,5.00%则表示完全不了解。
  二、基于“四大象限”理论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美国心理学家肯•威尔伯“四大象限”理论为基础,对提取形成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因素问卷》中五个维度数据进行多元回归研究分析,系统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与其影响因素(学习压力、父母行为、父母性格、学校措施、同学关系)之间的相关性,每个分类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的预测作用及其统计显著性。
  (一)问卷数据分析汇总
  (二)四方面影响因素的皮尔森相关性分析
  首先,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所有影响因素(包括父母方面、学校心理措施、学习压力及同学关系)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父母方面(r=0.644,p<0.001)以及学校提供的心理教育支持(r=0.657,p<0.001)的相关性尤为突出,表明家庭支持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学习压力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51,p=0.026),表明学习压力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之一。在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面,父母方面与学校心理措施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r=0.331,p=0.037),说明家庭和学校在心理支持方面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但它们与学习压力的相关性较低且不显著。最后,同学关系与青少年心理健康(r=0.492,p=0.001)以及学习压力(r=0.421,p=0.007)均显著正相关,表明良好的同学关系不仅直接有利于心理健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习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重视家庭、学校和同学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协调发展,共同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父母性格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
  根据上表每个因素对心理健康的一个影响分析结果来看,有条理的人,该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显著正向影响(Beta=0.491, P<0.001),表明有条理的父母对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上升影响最大。时常忧心忡忡的人,此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显著负向影响(Beta=-0.451,t=-2.408,P=0.023),说明经常担忧的父母最能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总体而言,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揭示了多种父母情绪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其中,条理性、艺术爱好、乐观态度等特质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焦虑情绪、情绪稳定性等特质则对心理健康有潜在的负面影响。
  三、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风险因素
  (一)同学关系容易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
  青少年非常在意同龄人的看法,渴望被接受和认同。据皮尔森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同学关系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显著正相关,良好的同学关系不仅直接有利于心理健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习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调研显示,六成以上受访学生被同学关系困扰,关系中的冲突、孤立和欺凌行为对他们心理健康状态存在明显削弱。
  受访学生与同学的日常交往中偶尔或经常遇到困扰,占65.63%。至于产生困扰的原因,除学习竞争激烈这一首要因素外,26.56%的学生曾经发生过不被同学信任的情况,28.13%曾因为与异性同学关系友好而被其他人开玩笑。此外,家庭条件不同导致同学之间出现攀比,被同学孤立或欺凌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困扰的原因。
  (二)部分学校配备难以满足青少年学生心理辅导需求
  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能够有效地帮助青少年缓解与疏导心理问题与疾病,根据皮尔森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学校提供的心理教育支持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尤为突出,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研显示,半数以上青少年学生未获取到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当前部分学校师资配备难以满足心理辅导需求。
  受访学生被问及遇到心理压力或负面情绪时的主要疏解途径,选择向朋友倾诉占54.69%,向学校老师或专业心理医生寻求咨询占43.30%,通过运动、看书、听音乐等兴趣爱好来疏解占42.00%,向父母或其他抚养人倾诉占40.91%。从班主任了解的情况来看,认为学校学生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占51.56%,另外48.44%的班主任认为学生较少或基本不会主动寻求心理辅导。
  (三)学业压力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青少年在学业上面临的巨大压力主要来自考试和成绩的竞争,家长对学业的过高期望常常转化为孩子的压力。根据皮尔森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学习压力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学业压力已成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诱因,过大的学习压力容易催生青少年焦虑情绪。
  对于自己在校的学业压力,53.13%的受访学生认为有点压力,32.81%表示压力很大或较大,表示毫无压力的仅14.06%。对于学业压力的来源,认为来自同学之间激烈的竞争的占65.63%,认为来自父母过高的期望占53.40%,表示来自自己制定的目标占48.20%。在受访的学生看来,父母关注的前三项分别为学习成绩(84.20%),身体情况(81.40%)和心理健康状况(49.00%)。而父母的关注也给孩子带来一定压力,有84.38%的受访学生表示父母让自己感受到压力较大或很大,而在这些学生中,表示压力来自父母对学习成绩的要求占九成以上(92.59%),表示来自父母对自己日常生活的管束占57.94%。对于学生的学习压力,50.00%的受访班主任认为压力很大或较大,45.00%表示有一些压力,仅有5.00%表示学生目前没有学习压力。
  (四)父母的情绪管理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正相关
  家长的情绪管理方式和情绪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少年阶段是其构建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阶段,家长对青少年人生观架构有着重要影响作用,家长对生活的消极认知极易被青少年习得,使青少年看待问题与事件的发展更悲观,这样的人生观极易使其产生消极情绪,出现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父母的焦虑情绪会在家庭系统中传递对家庭关系与家庭成员间产生交互影响,使家庭亲密度下降,进而增加孩子对生活的消极认知。家长的焦虑情绪、情绪稳定性差等特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
  四、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与方法,全面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坚持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有机结合,拓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形式、方法,构建多元的心理健康宣传模式,推动形成以在校学生为主体,留守流动青少年人群为补充对的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探索教育、医疗机构定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进行评估,及时发现、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全面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养。
  (二)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促进心理健康服务向纵深发展。针对不同群体青少年,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青少年获得心理健康服务的便捷性与获得感。定期对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和专业能力评估,解决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角色定位不准确等问题。
  (三)强化青少年的健康意识,引导其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把重视睡眠、饮食、运动等作为家学校、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促使青少年从小掌握科学的健康保健知识,养成热爱运动、科学饮食、合理用网等良好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网络时代青少年的认知习惯,建设心理健康数字化教育平台和服务平台。
  (四)切实减轻青少年生活压力,构建心理友好型社会支持系统。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力度,明确目标责任分管,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政府互相协同配合的联动机制,在全社会营造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友好型成长环境。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安康调查队四级主任科员)
  责任编辑:吴远兴 杨光


  编者按: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动力。本期,《安康发展》撷取新型材料、消费电子、新能源等产业,从市级重点产业链、新型工业化、“他山之石”等不同侧面,以此反映我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