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月2日召开的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09年,我市财政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展收入包抓责任制,把收入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征管部门、到税种,完善奖励激励办法,拓宽非税收入征收范围和渠道,促进了收入的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0亿元,增收4亿元,增长15.3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71亿元,增收2.23亿元,增长29.78%,完成国有资产收入2.5亿元,为全市实现“五个翻番”奠定了基础。
财政支出迅猛扩张,是全市各级各部门贯彻“项目第一”,坚持跑项目、争资金的结果,也是各级财政部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的结果。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实现78.6亿元,较上年净增加20.4亿元,增长35.06%。2009年全市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和各类专项资金62亿元,其中一般转移支付资金19.63亿元,当年新增4.35亿元,增长28.47%。省财政通过预算内补助我市专项资金21亿元,比上年实际增加了7亿元;通过专户补助我市项目资金2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了5亿元。
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出发,及时研究制定了全市财政系统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政策的“二十条实施意见”,把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取向变为财政工作的现实措施。2009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加财政专户支出,当年财政总支出超过百亿元,与2006年25亿元支出相比,3年翻了两番多。担保公司资本金规模由6000万元增至1.2亿元,担保贷款能力增至5亿元。当年全市实现担保贷款项目94户,担保贷款金额超过4亿元,增长322%,截至2009年底,累计发生担保310笔,担保金额达到3.35亿元,担保贷款运行良好,到期贷款全部解除责任。
为帮助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共筹集3500万元的贴息资金,实际共向72户企业提供贴息资金2582万元,投放小额信贷资金5600万元,下达小额信贷担保基金1310万元。新增企业贷款11.01亿元。享受贷款企业新增就业人员1525人。出资2000万元,组建市矿产公司 。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前期工作专项资金达6000万元。比年初提出安排的3000万元,翻了一番。筹措中心城市建设资金3亿元。当年筹集过亿元还贷准备金,确保借得到、用得好、还得起。2009年争取国债资金4.35亿元;通过融资平台筹资6.33亿元,其中开行贷款3.8亿元,BT融资0.53亿元,通过商业银行募集建设资金2亿元。
着力把服务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2009年,财政民生支出30.5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总量的38.8%。 以城市廉租住房保障为核心的住房保障资金筹集机制趋于完善。农民收入水平、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有了新的增加。教育专项资金整合经验被省财政厅在全省范围推广。积极推进公务员津补贴第三步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全市人均津贴达到1.8万元,筹集教师绩效工资补助7600余万元,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扩内需、促和谐的发展理念。
根据《财政部关于建立县级财力保障机制的意见》,确定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范围和标准。修改完善了财政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了覆盖财政、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把财政收支与县域经济增长、重大项目建设等挂钩,变“补困难”为“激励发展”;全面化解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会计集中核算全部退回各单位,继续扩大中省专项资金财政直接支付范围,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加快金财工程建设,为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制定《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压缩行政开支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行惠农资金“一折通”县级统发经验,使广大农民能及时、方便地享受到党的惠农政策的温暖。2010年,全市财政工作主要突出“三保”、 推进“五项改革”,抓好“六项工作”。 财政总收入安排33亿元,比上年完成数增加3亿元,增长1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亿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16%。地方基金收入1.5亿元,与上年实际完成数基本持平。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邹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赵立根主持会议。邹明要求全市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财政综合协调作用,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为城市建设、企业贴息、“三农”等重点工作提供资金保障,抓好提标政策落实、民生项目资金配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工作,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推进财政系统的各项改革,加强财政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继续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做出突出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