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处暑时节的旬阳市,依旧笼罩在一片如画的翠色中,沿着蜿蜒的乡村公路向大山深处挺进,道路两旁的村庄各美其美,阡陌良田尽是蔬果飘香、粮食丰收的喜人场景。
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目标,近年来,旬阳市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统筹干群凝聚力、开拓创新驱动力、激发干事向心力,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培强”专项行动,构建起组织引领、政策推动、资源联动的协同互动模式,吹响了集体经济的“集结号”,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漫步在旬阳市的镇域村庄,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乡村振兴的奥秘潜藏在村庄深处,成为当地老百姓走上康庄大道的“金钥匙”。
头雁领航,打造雁阵齐飞亮眼矩阵
长期以来,由于村经济基础薄弱、经营模式单一、小农经济分散等原因,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面临着很多的现实制约。特别是对于旬阳市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的区域而言,全市300多个村庄,星罗棋布地分布在不同的镇域间,受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掣肘,要让村集体经济成规模、产效益、有前景更是难上加难。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9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全市范围内覆盖成立,百废待兴之际,旬阳坚持上下协同发力,对各村资源资产进行大摸底、大排查,逐步制定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制度,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储备产业发展人才,在路径摸索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从村庄内部探寻,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在旬阳大地竞相绽放,用高速增长的数据反映出集体经济成大器的发展密码。
八月的铜钱关镇天蓝水碧,高耸入云的青山身披锦绣,为镶嵌其间的村庄农院增添了无限秀色。作为旬阳市最南端的乡镇,铜钱关镇植被茂密、生态优良,发展林下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该镇天宝寨村为例,3年多的时间,该村成功培育10个产业大户,680亩烟草产业势头强劲、100亩生姜产业畅销无阻、200亩中药材活力倍增、500亩大红袍漆林基地阔步向前、秦楚驿站游乐园客人络绎不绝,农旅产业蒸蒸日上。此外,还有2个拐枣酒产业基地、20万尾小黄鱼养殖基地、2000只生态兔子养殖基地、100头小黄牛养殖基地以及众多林下循环养殖产业,产业结构日益丰富,创造一大批就业岗位,拓宽了村民增收途径,带动了镇域经济发展。2024年,天宝寨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30万元大关,是当地名副其实的富裕村。
面对遍地开花的产业园区,天宝寨村党支部书记屈政策信心在握,回忆的闸门也通过他的讲述渐次打开。“村上产业基础非常薄弱,人口老龄化、土地撂荒化、家庭离散化、村庄空心化的问题很是突出,闲散劳动力也找不到事干,内生动力严重不足。为了带动产业发展,实现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目标,我在经过考察后,准备牵头发展林下养鸡,在2013年成立了旬阳富兴生态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同步注册了陕西鑫绿林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目的就是为了将更多老百姓纳入合作社,拓宽他们的增收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用‘借蛋还鸡、借鸡还鸡’的模式壮大了养殖规模,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最大限度降低老百姓的投入,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地安心发展。今年我们给农户发放了16000多只鸡苗,辐射周边5个村的群众稳定增收。村民腰包鼓起来了,他们发展产业的信心就会更足,延伸出更多的产业项目以后,村集体经济就会越来越强劲,继而形成良性循环,助推乡村实现振兴。”
在铜钱关镇乃至旬阳市,这样的事例并非个案,面对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迫切需求,一大批能人“归雁”纷纷返乡,一个个产业园区拔地而起,为原本“沉睡”的村庄注入了强劲动能,驱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扬鞭奋蹄,奔向更加富裕美好的新生活。
产业联盟,绘就益农富农崭新篇章
离开铜钱关镇,记者一行深入同样位于旬阳市南部的神河镇金河口社区,在这里,集体经济的壮大又依赖于另一条路径。
和社区间隔不远,一栋现代化的办公大楼乍然跃入眼帘,旬阳市国桦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就坐落于此。2015年,返乡能人刘茂花带着对乡土的眷恋回到这里,在当地政府的号召下,成立了旬阳市智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选择短平快的菌菇作为带动乡亲们致富的主导产业。9年来,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扶下,合作社不断壮大,不仅在金河口社区成立了公司基地,建设了加工厂房,还辐射带动周边镇村的老百姓加入菌菇种植的行业中,有效带动了产业增效、群众增收。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食用菌产业基地 300亩,培育袋料食用菌300万棒,季节性用工161人,2023年营业收入1850万元,带动脱贫户376户1736人因食用菌产业而获利,户均收入11018元。
这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充分说明了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效。而老百姓腰包愈发鼓胀的背后,皆源自当地积极构建产业联盟,壮大集体经济的有益探索。早在“十三五”期间,当地农业部门便引导企业负责人成立旬阳市食用菌产业联盟党支部,将支部挂靠旬阳市智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把党的组织工作介入到产业联盟建设上,实现旬阳食用菌产业联盟的阵地共建、人才共育、发展共谋和成果共享。
在此基础上,合作社每年选择10户以上有发展能力和意愿的农户,到合作社产业示范基地全程学习食用菌管护及采菇技术,免费为其提供大棚、设施及培育成熟的菌棒,让农户边学习边实践,亲身感受产业发展带来的收益。合作社提供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菌棒供应、统一标准回收、统一加工销售、保底价收购,“零”风险发展的“五统一保”产业化服务,促进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联盟党支部书记陈和润介绍说:“以前是没资源、没资金、没资产,现在依靠产业联盟的力量,把大量农户聚在合作社发展食用菌。除了土地租金、入股分红,还有300多户农户依托劳务用工、自主发展获得收益。以夏家院村为例,他们村除了建设有菌菇大棚,还有整合各类资金投资入股的70万元资金,每年能够给集体分红4万余元。”
依靠产业联盟机制,企业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反哺村集体经济开花结果。金河口社区党支部书记江世斌谈及此事,不觉笑容满面。“2022年的时候,我们社区利用专项资金投入,建设了占地面积120平方米的烘干厂房,每年把厂房租赁给企业,能获得4万元的租金收入。除此之外,产业入股也是壮大集体经济的有益举措,下一步,我们还将助力企业进行更多的模式探索,在带农联农益农的基础上,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彩增色、添砖加瓦。”
盘活资源,点燃自主经营增收引擎
展眼山乡之间,依靠多种渠道拓宽增收路径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不断上演。
吕河镇险滩村,因濒临汉江上的险滩而得名,长期以来,村民增收的途径极为单一,外出务工成为大多数人为数不多的选择。在村党支部副书记孙朝辉的记忆里,从前的村庄啥也没有,每日面对茫茫汉江,群众对未来的发展亦是一片茫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以后,党委、政府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压茬推进,从政策落实、资金扶持、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多个方面不遗余力地让村集体经济焕发生机活力,经过数年来的耕耘,今天的险滩村早已告别旧面貌,成为新样板。
“我们村上主要是依靠自主经营的模式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镇上有个祥和页岩砖有限公司,我们在里面投资入股了150万元,每年分红,去年分了18万元,部分群众也在这个砖厂务工。为了强化产业根基,2021年,我投资80余万元,牵头成立了秀辉肉鸽养殖场,目前有6000多羽鸽子存栏,村集体也投了20多万元,每年年底分红。除了这些,去年村集体还种了400多亩牧草、40多亩白萝卜、60亩烤烟,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51万元。”说起村上的产业,孙朝辉如数家珍。
暮夏时节,险滩村40多亩的甜玉米到了收获时节,饱满的玉米就像村民的好日子一样金黄中泛着香甜。不远处,起伏的山坡上绿浪涌动,三三两两的村民带着镰刀背篓,收割满山的葱茏,这正是村上种植的甜象草。“甜象草长得很快,一次种植可以收割七八年,每年可以割三次,我们组织村民把牧草统一收割回来后,再粉碎打包密封,销售到养殖场,收益还是很可观的。”侃侃而谈的孙朝辉,对村上选准的产业方向信心十足,按照规划,村上还准备依托产业主体建设养牛场,将已有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继续壮大基本盘,拓宽富民路。“旬阳湖蓄水后,我们还能发展生态旅游业,种养在山上,吃住在河边,日子会越来越有奔头。”
落日余晖下,掰着手指头算起经济账的孙朝辉,念叨着今年种植的贝贝南瓜收益几何,集体碳汇又增加了多少……黑亮的眼眸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和发展的坚定。
除了险滩村,依靠自主经营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村落还有赵湾镇华山村,通过组织农民、整合资源,发展蔬菜、烤烟、生态渔业及康养旅游,集体经济收益达到50万元以上。双河镇卷棚村也通过发展稻田养鱼等产业120亩,使得村集体经济综合收入年年上涨。
青山绿水间,这些积极找寻产业路子,不遗余力跑向振兴的村庄,用砥砺奋进的姿态,共同书写出旬阳市集体经济奔腾潮涌的高分答卷。
凝聚合力,打造寸土生金振兴样板
汉江南岸,青山霭霭。海拔1460米的马鞍山下,棕溪镇王院村是十里八乡令人艳羡的存在。这不仅因为王院村有一帮苦干实干的好干部,更因为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不同于其他从零出发的村子,王院村的产业路子迈步很早,早在千禧年初期,当地就已经依托烤烟产业组建了专业合作社,但王院村的发展始终难以实现大的跨越。因非贫困村的身份,“十三五”期间的政策利好也没有倾斜到王院村的头上。但当地干群硬是挺起脊梁,在短短数年间,让王院村实现了追赶超越的目标,集体经济收益朝着百万关口迈进。
寻发展之脉,2021年是一个绕不开的节点。“当时,旬阳市委、市政府启动乡村振兴‘1226’创建体系,王院村被选为6个样板村之一,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变样、三年见成效、五年成样板的规划,我们必须抓紧时间突围。”斩钉截铁的话语落下后,便是快马加鞭的行动。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将村上的产业和资源捋了一遍又一遍,认定要想富,还得从人身上下功夫。“人就是最大的资源!”挨家挨户组织群众、电话微信联系群众、日复一日发动群众,村民纷纷忙起来、动起来,仅仅一年时间,村上就有了成规模的养殖业、逐步扩大的种植业。“我们村的传统产业是烤烟,以往每过两年就要让烤烟地歇一歇、肥肥土,现在村上只要有块空地方,沟沟坎坎不是菜园就是果园,院子里面统统养上鸡鸭牛羊,楼顶也铺上光伏,阳光都是能挣钱的金子啊。”将人力、地力用到极致的结果就是,王院村千亩林果产业园风光竞秀、千亩烟草示范区郁郁葱葱,魔芋种植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都收益颇丰。“我们和第三方公司都签订了协议,地里种的、圈里养的都不愁销路,老百姓没了后顾之忧,发展产业的劲头就更足,村上内部都能形成循环经济。”在陈分新的讲述中,一幅幅产业拼图愈发清晰。“我们的烤烟产业形成集约化种植模式以后,就在村上建设了25个烤房,4处集中烘烤工厂,再租给种植户,产生的收益全部纳入村集体经济的口袋,每年年底和次年年初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定怎么使用。”精打细算下,村民人均纯收入节节攀升,但陈分新还在谋划着更为久远的未来。“这几年,各级政府对王院村的支持力度都很大,但我们不能光靠现有的资源过日子,还得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2022年年初,借助“陈分新”的名人效应,王院村乡村振兴学堂正式建成投用,开办以来,培训近200余期次上万余人,综合收益过百万。
站在山坡上远眺,崭新的办公大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内里,现代化的学堂教室、设备齐全的直播间、展览馆等一应俱全,黄土地上生长出的新产业,正托举着王院村的百姓朝着日“富”一日的方向跃升。
统筹谋划,夯实集体经济倍增底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村集体的家底子厚起来,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才能在乡村振兴的高速路上跑起来。
透过这些具体而微的例子,可以清晰洞见旬阳市集体经济壮根强基的秘诀所在。各村根据自身特色,按照独资经营、参股联合、资产租赁、资源承包、服务集体成员五种具有竞争性、可持续性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走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数据显示,旬阳市成立集体经济组织326个,实现镇村两级全覆盖,2019年至2023年,全市217个村成功摆脱“空壳村”困境,年收入超过10万元。期间,村级集体经济累计收益1.08亿元,2023年收益同比增长68.17%至4058.62万元,创历史新高。25个村收益超50万元,203个村超10万元,村均收益13.3万元。自2019年起,集体经济收益连续五年稳步增长,从1088.65万元增至4058.62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华丽嬗变,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资金有了,如何用好这笔钱,让“鸡生蛋、蛋生鸡”的致富经长盛不衰,旬阳市自有妙招频频。2021年以来,旬阳率先在全省创建了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综合平台,用信息化监管手段推动“三资”监管制度化、公开化,实现对全市305个村(社区)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市镇村(社区)三级联动联网监管,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安全使用。今年,旬阳市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全省8个“陕农经”平台应用试点县之一,以此为契机,全市全面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将“陕农经”平台作为推动旬阳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重要抓手。328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陕农经”平台建账,完成会计初始化328个,录入凭证4048个;录入资源资产卡片16927个;录入规范合同4869份,各项进度均位列全省前列。为全市“陕农经”推广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而为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旬阳市坚持“自下而上核,自上而下返”双线比对摸清资产底数,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资产确权登记移交,产权归属村集体所有的资产,移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全面加强经营性项目资产运营管理,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实行经营性产业帮扶项目季度监测调度制度,及时化解消除风险,促进帮扶产业项目资产可持续发展。
搭乘村集体经济的顺风车,村民全力做好产业文章。关口镇关坪社区依托中央财政扶持资金,建成农产品展销中心,年收入50万元以上;白柳镇白桑园整合巩固衔接资金40万元,新建钢架大棚45亩、配套建设产业渠路3公里,村集体经济年综合收入达10万元以上;城关镇鲁家台社区将建成的酒店、商铺出租给当地商户,年收入250万元以上……鏖战正酣的旬阳百姓,正在乡土大地浇灌致富之花,让村集体经济长成参天之木,结出丰硕成果,使其带来的发展红利不断释放。
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目标,近年来,旬阳市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统筹干群凝聚力、开拓创新驱动力、激发干事向心力,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培强”专项行动,构建起组织引领、政策推动、资源联动的协同互动模式,吹响了集体经济的“集结号”,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漫步在旬阳市的镇域村庄,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乡村振兴的奥秘潜藏在村庄深处,成为当地老百姓走上康庄大道的“金钥匙”。
头雁领航,打造雁阵齐飞亮眼矩阵
长期以来,由于村经济基础薄弱、经营模式单一、小农经济分散等原因,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面临着很多的现实制约。特别是对于旬阳市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的区域而言,全市300多个村庄,星罗棋布地分布在不同的镇域间,受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掣肘,要让村集体经济成规模、产效益、有前景更是难上加难。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9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全市范围内覆盖成立,百废待兴之际,旬阳坚持上下协同发力,对各村资源资产进行大摸底、大排查,逐步制定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制度,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储备产业发展人才,在路径摸索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从村庄内部探寻,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在旬阳大地竞相绽放,用高速增长的数据反映出集体经济成大器的发展密码。
八月的铜钱关镇天蓝水碧,高耸入云的青山身披锦绣,为镶嵌其间的村庄农院增添了无限秀色。作为旬阳市最南端的乡镇,铜钱关镇植被茂密、生态优良,发展林下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该镇天宝寨村为例,3年多的时间,该村成功培育10个产业大户,680亩烟草产业势头强劲、100亩生姜产业畅销无阻、200亩中药材活力倍增、500亩大红袍漆林基地阔步向前、秦楚驿站游乐园客人络绎不绝,农旅产业蒸蒸日上。此外,还有2个拐枣酒产业基地、20万尾小黄鱼养殖基地、2000只生态兔子养殖基地、100头小黄牛养殖基地以及众多林下循环养殖产业,产业结构日益丰富,创造一大批就业岗位,拓宽了村民增收途径,带动了镇域经济发展。2024年,天宝寨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30万元大关,是当地名副其实的富裕村。
面对遍地开花的产业园区,天宝寨村党支部书记屈政策信心在握,回忆的闸门也通过他的讲述渐次打开。“村上产业基础非常薄弱,人口老龄化、土地撂荒化、家庭离散化、村庄空心化的问题很是突出,闲散劳动力也找不到事干,内生动力严重不足。为了带动产业发展,实现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目标,我在经过考察后,准备牵头发展林下养鸡,在2013年成立了旬阳富兴生态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同步注册了陕西鑫绿林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目的就是为了将更多老百姓纳入合作社,拓宽他们的增收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用‘借蛋还鸡、借鸡还鸡’的模式壮大了养殖规模,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最大限度降低老百姓的投入,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地安心发展。今年我们给农户发放了16000多只鸡苗,辐射周边5个村的群众稳定增收。村民腰包鼓起来了,他们发展产业的信心就会更足,延伸出更多的产业项目以后,村集体经济就会越来越强劲,继而形成良性循环,助推乡村实现振兴。”
在铜钱关镇乃至旬阳市,这样的事例并非个案,面对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迫切需求,一大批能人“归雁”纷纷返乡,一个个产业园区拔地而起,为原本“沉睡”的村庄注入了强劲动能,驱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扬鞭奋蹄,奔向更加富裕美好的新生活。
产业联盟,绘就益农富农崭新篇章
离开铜钱关镇,记者一行深入同样位于旬阳市南部的神河镇金河口社区,在这里,集体经济的壮大又依赖于另一条路径。
和社区间隔不远,一栋现代化的办公大楼乍然跃入眼帘,旬阳市国桦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就坐落于此。2015年,返乡能人刘茂花带着对乡土的眷恋回到这里,在当地政府的号召下,成立了旬阳市智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选择短平快的菌菇作为带动乡亲们致富的主导产业。9年来,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扶下,合作社不断壮大,不仅在金河口社区成立了公司基地,建设了加工厂房,还辐射带动周边镇村的老百姓加入菌菇种植的行业中,有效带动了产业增效、群众增收。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食用菌产业基地 300亩,培育袋料食用菌300万棒,季节性用工161人,2023年营业收入1850万元,带动脱贫户376户1736人因食用菌产业而获利,户均收入11018元。
这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充分说明了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效。而老百姓腰包愈发鼓胀的背后,皆源自当地积极构建产业联盟,壮大集体经济的有益探索。早在“十三五”期间,当地农业部门便引导企业负责人成立旬阳市食用菌产业联盟党支部,将支部挂靠旬阳市智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把党的组织工作介入到产业联盟建设上,实现旬阳食用菌产业联盟的阵地共建、人才共育、发展共谋和成果共享。
在此基础上,合作社每年选择10户以上有发展能力和意愿的农户,到合作社产业示范基地全程学习食用菌管护及采菇技术,免费为其提供大棚、设施及培育成熟的菌棒,让农户边学习边实践,亲身感受产业发展带来的收益。合作社提供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菌棒供应、统一标准回收、统一加工销售、保底价收购,“零”风险发展的“五统一保”产业化服务,促进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联盟党支部书记陈和润介绍说:“以前是没资源、没资金、没资产,现在依靠产业联盟的力量,把大量农户聚在合作社发展食用菌。除了土地租金、入股分红,还有300多户农户依托劳务用工、自主发展获得收益。以夏家院村为例,他们村除了建设有菌菇大棚,还有整合各类资金投资入股的70万元资金,每年能够给集体分红4万余元。”
依靠产业联盟机制,企业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反哺村集体经济开花结果。金河口社区党支部书记江世斌谈及此事,不觉笑容满面。“2022年的时候,我们社区利用专项资金投入,建设了占地面积120平方米的烘干厂房,每年把厂房租赁给企业,能获得4万元的租金收入。除此之外,产业入股也是壮大集体经济的有益举措,下一步,我们还将助力企业进行更多的模式探索,在带农联农益农的基础上,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彩增色、添砖加瓦。”
盘活资源,点燃自主经营增收引擎
展眼山乡之间,依靠多种渠道拓宽增收路径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不断上演。
吕河镇险滩村,因濒临汉江上的险滩而得名,长期以来,村民增收的途径极为单一,外出务工成为大多数人为数不多的选择。在村党支部副书记孙朝辉的记忆里,从前的村庄啥也没有,每日面对茫茫汉江,群众对未来的发展亦是一片茫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以后,党委、政府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压茬推进,从政策落实、资金扶持、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多个方面不遗余力地让村集体经济焕发生机活力,经过数年来的耕耘,今天的险滩村早已告别旧面貌,成为新样板。
“我们村上主要是依靠自主经营的模式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镇上有个祥和页岩砖有限公司,我们在里面投资入股了150万元,每年分红,去年分了18万元,部分群众也在这个砖厂务工。为了强化产业根基,2021年,我投资80余万元,牵头成立了秀辉肉鸽养殖场,目前有6000多羽鸽子存栏,村集体也投了20多万元,每年年底分红。除了这些,去年村集体还种了400多亩牧草、40多亩白萝卜、60亩烤烟,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51万元。”说起村上的产业,孙朝辉如数家珍。
暮夏时节,险滩村40多亩的甜玉米到了收获时节,饱满的玉米就像村民的好日子一样金黄中泛着香甜。不远处,起伏的山坡上绿浪涌动,三三两两的村民带着镰刀背篓,收割满山的葱茏,这正是村上种植的甜象草。“甜象草长得很快,一次种植可以收割七八年,每年可以割三次,我们组织村民把牧草统一收割回来后,再粉碎打包密封,销售到养殖场,收益还是很可观的。”侃侃而谈的孙朝辉,对村上选准的产业方向信心十足,按照规划,村上还准备依托产业主体建设养牛场,将已有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继续壮大基本盘,拓宽富民路。“旬阳湖蓄水后,我们还能发展生态旅游业,种养在山上,吃住在河边,日子会越来越有奔头。”
落日余晖下,掰着手指头算起经济账的孙朝辉,念叨着今年种植的贝贝南瓜收益几何,集体碳汇又增加了多少……黑亮的眼眸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和发展的坚定。
除了险滩村,依靠自主经营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村落还有赵湾镇华山村,通过组织农民、整合资源,发展蔬菜、烤烟、生态渔业及康养旅游,集体经济收益达到50万元以上。双河镇卷棚村也通过发展稻田养鱼等产业120亩,使得村集体经济综合收入年年上涨。
青山绿水间,这些积极找寻产业路子,不遗余力跑向振兴的村庄,用砥砺奋进的姿态,共同书写出旬阳市集体经济奔腾潮涌的高分答卷。
凝聚合力,打造寸土生金振兴样板
汉江南岸,青山霭霭。海拔1460米的马鞍山下,棕溪镇王院村是十里八乡令人艳羡的存在。这不仅因为王院村有一帮苦干实干的好干部,更因为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不同于其他从零出发的村子,王院村的产业路子迈步很早,早在千禧年初期,当地就已经依托烤烟产业组建了专业合作社,但王院村的发展始终难以实现大的跨越。因非贫困村的身份,“十三五”期间的政策利好也没有倾斜到王院村的头上。但当地干群硬是挺起脊梁,在短短数年间,让王院村实现了追赶超越的目标,集体经济收益朝着百万关口迈进。
寻发展之脉,2021年是一个绕不开的节点。“当时,旬阳市委、市政府启动乡村振兴‘1226’创建体系,王院村被选为6个样板村之一,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变样、三年见成效、五年成样板的规划,我们必须抓紧时间突围。”斩钉截铁的话语落下后,便是快马加鞭的行动。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将村上的产业和资源捋了一遍又一遍,认定要想富,还得从人身上下功夫。“人就是最大的资源!”挨家挨户组织群众、电话微信联系群众、日复一日发动群众,村民纷纷忙起来、动起来,仅仅一年时间,村上就有了成规模的养殖业、逐步扩大的种植业。“我们村的传统产业是烤烟,以往每过两年就要让烤烟地歇一歇、肥肥土,现在村上只要有块空地方,沟沟坎坎不是菜园就是果园,院子里面统统养上鸡鸭牛羊,楼顶也铺上光伏,阳光都是能挣钱的金子啊。”将人力、地力用到极致的结果就是,王院村千亩林果产业园风光竞秀、千亩烟草示范区郁郁葱葱,魔芋种植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都收益颇丰。“我们和第三方公司都签订了协议,地里种的、圈里养的都不愁销路,老百姓没了后顾之忧,发展产业的劲头就更足,村上内部都能形成循环经济。”在陈分新的讲述中,一幅幅产业拼图愈发清晰。“我们的烤烟产业形成集约化种植模式以后,就在村上建设了25个烤房,4处集中烘烤工厂,再租给种植户,产生的收益全部纳入村集体经济的口袋,每年年底和次年年初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定怎么使用。”精打细算下,村民人均纯收入节节攀升,但陈分新还在谋划着更为久远的未来。“这几年,各级政府对王院村的支持力度都很大,但我们不能光靠现有的资源过日子,还得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2022年年初,借助“陈分新”的名人效应,王院村乡村振兴学堂正式建成投用,开办以来,培训近200余期次上万余人,综合收益过百万。
站在山坡上远眺,崭新的办公大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内里,现代化的学堂教室、设备齐全的直播间、展览馆等一应俱全,黄土地上生长出的新产业,正托举着王院村的百姓朝着日“富”一日的方向跃升。
统筹谋划,夯实集体经济倍增底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村集体的家底子厚起来,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才能在乡村振兴的高速路上跑起来。
透过这些具体而微的例子,可以清晰洞见旬阳市集体经济壮根强基的秘诀所在。各村根据自身特色,按照独资经营、参股联合、资产租赁、资源承包、服务集体成员五种具有竞争性、可持续性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走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数据显示,旬阳市成立集体经济组织326个,实现镇村两级全覆盖,2019年至2023年,全市217个村成功摆脱“空壳村”困境,年收入超过10万元。期间,村级集体经济累计收益1.08亿元,2023年收益同比增长68.17%至4058.62万元,创历史新高。25个村收益超50万元,203个村超10万元,村均收益13.3万元。自2019年起,集体经济收益连续五年稳步增长,从1088.65万元增至4058.62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华丽嬗变,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资金有了,如何用好这笔钱,让“鸡生蛋、蛋生鸡”的致富经长盛不衰,旬阳市自有妙招频频。2021年以来,旬阳率先在全省创建了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综合平台,用信息化监管手段推动“三资”监管制度化、公开化,实现对全市305个村(社区)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市镇村(社区)三级联动联网监管,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安全使用。今年,旬阳市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全省8个“陕农经”平台应用试点县之一,以此为契机,全市全面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将“陕农经”平台作为推动旬阳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重要抓手。328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陕农经”平台建账,完成会计初始化328个,录入凭证4048个;录入资源资产卡片16927个;录入规范合同4869份,各项进度均位列全省前列。为全市“陕农经”推广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而为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旬阳市坚持“自下而上核,自上而下返”双线比对摸清资产底数,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资产确权登记移交,产权归属村集体所有的资产,移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全面加强经营性项目资产运营管理,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实行经营性产业帮扶项目季度监测调度制度,及时化解消除风险,促进帮扶产业项目资产可持续发展。
搭乘村集体经济的顺风车,村民全力做好产业文章。关口镇关坪社区依托中央财政扶持资金,建成农产品展销中心,年收入50万元以上;白柳镇白桑园整合巩固衔接资金40万元,新建钢架大棚45亩、配套建设产业渠路3公里,村集体经济年综合收入达10万元以上;城关镇鲁家台社区将建成的酒店、商铺出租给当地商户,年收入250万元以上……鏖战正酣的旬阳百姓,正在乡土大地浇灌致富之花,让村集体经济长成参天之木,结出丰硕成果,使其带来的发展红利不断释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旬阳:以“河长制”为笔,绘就幸福河湖新画卷[ 09-10 ]
下一篇:旬阳:中秋将至 月饼市场升温[ 09-13 ]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