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31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移民搬迁扶贫开发现场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现场观摩石泉县移民搬迁扶贫典型,总结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促进今年全市移民搬迁扶贫开发工作。上午,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石泉县移民搬迁扶贫开发集中安置点,刚才又听取了石泉县和宁陕县的典型发言,特别是石泉县总结探索出的“四自三变”方针、“五统一四结合”移民搬迁措施,以及宁陕县扶贫移民搬迁和生态工赈移民整合统筹的好做法,对推动全市移民搬迁扶贫和生态工赈移民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金成主任就做好今年全市移民搬迁扶贫开发工作讲了具体意见,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移民搬迁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
移民搬迁扶贫开发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恶劣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和根本措施。我市自1997年开展移民搬迁扶贫开发工作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采取“农户自愿、政府引导,有土安置、梯次搬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工作方针,已迁移安置贫困群众近12万人。通过移民搬迁扶贫开发,使这部分贫困人口摆脱了恶劣的生存环境,为稳定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我市目前仍有6.17万户24.68万贫困人口居住在生存条件较差的高寒边远山区,仍需通过移民搬迁扶贫开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这部分人口大体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居住在海拔1200米以上,无霜期短,农作物难以生长的高寒阴湿山区;二是居住在海拔虽不高,但坡陡谷峡、土少石头多,人均农田不足半亩的地区;三是单家独户居住在水电路三不通的深山老林;四是居住在有严重地方病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性灾害的地区,部分区域自然灾害频繁,耕地多数是“挂牌地”。由于人口居住分散,这些地方大都不通路、不通电,没有学校、医疗室,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人口素质难以提高。他们大多居住在河流的源头,由于长期过度砍伐、垦荒,粗放耕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直接影响着中下游川道地区群众的生存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浅山川道地区的许多能人大户进城搞开发,谋发展,还有相当一批人离土离乡,外出务工,客观地为扶贫迁移人口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开发,就是要使人口布局得到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得到集约配置,生产力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把高山村组的贫困人口迁移到浅山川道,通过兴产业谋求出路,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使劳动者素质在产业建设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快速脱贫致富也就成为了可能。
可以说,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开发是改善高寒边远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的治本之策,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是解放和发展贫困地区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更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实践,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移民搬迁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切实抓好。
二、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切实加强移民搬迁扶贫开发的组织与管理
(一)理清思路,严把对象。根据中省要求,坚持开发式移民方针,按照“政策引导、农民自愿;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农为主、有土安置;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贫为辅”的原则,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重点是居住在高寒边远山区缺乏生存条件和省市划定的地方病区的贫困户,即人均收入在625元以下未解决温饱的贫困户,或人均收入在865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要坚持把扶贫搬迁补助资金用在最贫困的人口身上,坚决杜绝“搬富不搬穷”、“优亲厚友、乘车搭船”的现象发生。对整村组迁移的非贫困户,只享受当地的优惠政策,不享受中省扶贫补助资金,也不实行挂牌管理。
(二)坚持自愿,分类指导。群众自愿是移民扶贫工作的重要原则,是扶贫搬迁的前提条件,也是区别于工程移民的重要标志。要坚持农户自愿原则,保护农民在移民过程中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参与权。要注重以人为本,摒弃行政命令、强迫搬迁的做法。在移民扶贫搬迁对象的确定上,一定要经过农户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在安置方式的选择上,由移民户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集中安置或分散安置,有土安置还是无土有业安置;在群众最为关心的建房问题上,由移民户自主选择户型、自主选择统一建房或自行建房、是完全建好后入住还是先建一层入住,都要体现自愿的原则。
由于迁移户经济状况和居住地域的差异较大,因此在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分类指导,形式多样。为了有利于迁移户的发展和基础条件的改善,必须坚持以自然村为单元整体迁移,以“大集中、小分散”的形式,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有土安置为主,无土有业安置为辅。根据移民户的经济状况和意愿,一是采取集中有土安置。对有土安置的移民,要与当地村民享受同等村民待遇,人均耕地不少于1亩;二是无土有业安置。对少数通过外出打工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现从事二、三产业,有稳定生活来源,无需田土,乐意在城镇定居的移民,实行无土有业安置;三是分散安置。对特困户移民采取投亲靠友或梯次搬迁进行分散插花安置,由接收地提供建房基地或低价购置旧房,划拨与当地村民同等数量的耕地;四是跨省、跨县迁移的移民,多为投亲靠友,耕地自行解决。对于在整村组迁移中的“五保户”,采取“帮包并户”形式解决,或由民政部门安置在“敬老院”。
(三)群众参与,公正透明。移民搬迁扶贫开发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重要任务,更是迁移户自身一辈子的大事。在搬迁工作中,要特别注重群众全过程参与,实行“阳光操作”,以保证这项好事、实事的公正透明。在宣传发动上,要深入移民户家中,宣传移民政策,听取移民户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到“宣传资料发放到户,政策规定宣传到户,优惠政策落实到户,群众疑虑解答到户”。在移民搬迁对象的确定上,要经过本人申请、村组评议、乡镇审核、张榜公示、县级审批、签订协议等程序。在安置点的选择上,要做到让每个移民户了解每个安置点的详细情况,尊重移民户的自主选择。对统一建房的,要吸收移民户代表参与工程招投标以及质量、进度和造价的监督。工程竣工验收时,由审计部门对建房及配套项目的资金使用进行审计,算好帐,列出清单送到移民户手中,真正做到移民户放心、安心和欢心。
(四)统一规划,科学选址。移民新村的规划,要按照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原则纳入县村规划,做到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分户实施。移民新村一般选在近水、近电、近路、近校、近医的地方,并要做到“两避一高”,即避开泥石流、避开滑坡体、高出洪水线,确保移民户不受自然灾害的冲击,居住安全可靠。石泉、平利两个省定贫困县在移民新村的科学规划和建房特色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总结和学习借鉴。
规划移民户宅基地和庭院的大小,要根据各县区土地资源而定,但要给群众留足发展空间。规划设计要把养殖区和生活区分开,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立足当地自然条件、民俗风情,坚持生态、文化、特色协调统一,充分显示秦巴山区、汉水流域的民居特点。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为主题,体现“绿色安康与自然和谐”理念。建房应由户主按照统一规划,自己组织施工,群众投劳、亲友帮工。迁移地较远的移民,自己建房确有困难的,由政府统一组织施工,但必须征得群众同意,并由县扶贫办批准。特别强调的是在集中统一建房过程中,不能加大建房造价,加重贫困户负担。
(五)制定优惠政策,用好管好补助资金。移民建房资金要按照“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原则,采取“省上补一点,自己拿一点,亲友帮一点”的办法筹集。各县区要制定扶持优惠政策,尽量减轻贫困户负担。一要减免搬迁户建房宅基地占用费及有关审批费用,每户只收办证费5元钱;二要优先安排迁移户建房木材指标,减免育林基金等各种管理费;三要优先安排搬迁户的承包地;四要优先安排小额信贷资金等。移民建房省补资金要严格执行“1+5”的政策,不得随意改变用途,调整补助标准。移民补助资金要实行专户管理,不能转移挪用。移民资金兑现由扶贫部门联合财政、纪检监察部门直接足额发放到迁移户手中,实行“四联单”报帐制。
(六)搞好“五个结合”,促进持续发展。要解决迁移户“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问题,就必须搞好“五个结合”,即:与重点村结合,解决移民新村的基础设施问题;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解决移民户生产用地问题;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与退耕还林结合,解决迁移户近期的口粮补助问题;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解决迁移户增收和持续发展问题。
移民扶贫的生命力在于开发,迁移户必须靠开发解决温饱,靠开发脱贫致富。在搬迁工作中,一定要坚持搬迁与开发相结合,解决温饱与长期发展相结合。首先要做到送水、送电、修路、电话、广播电视“通到村”和修田造地、建窖建园,彻底改变生产生活条件,为解决温饱,稳定脱贫打好基础;二是注重迁移户素质的提高,通过开展培训,使每个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致富技术,增强发展后劲,同时劳务输出技能培训要向迁移户倾斜,力争每个迁移户能向外输出一个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增加收入;三是要根据当地主导主业开发实际,帮助迁移户选择开发项目,建立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使每个迁移户都能依靠自身力量来解决温饱,从而脱贫奔小康,真正达到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目的。
三、强化领导,夯实责任,确保移民搬迁扶贫开发工作顺利进行
加强对移民搬迁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是实现移民搬迁扶贫任务目标全面完成的根本保证,各级党政领导、各部门要把移民搬迁扶贫开发工作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头戏,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及时出面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主管领导要身体力行,全力以赴,加强对移民搬迁工作的督促指导。各级扶贫部门要具体组织,落实专门机构,落实专职人员,积极抓点示范,加强检查指导。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搞好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按照省政府提出的“五到村”要求抓好落实。即:电力部门送电到移民新村;水利部门送水到村;计划、交通部门负责道路到村;电信部门负责邮递、电话到村;广电部门负责广播电视到村。特别是扶贫和计划部门在实施扶贫移民和生态移民过程中,要搞好协调配合,统筹兼顾。扶贫部门主要在重点村的高山村组组织实施,计划部门主要在高寒边远、河流源头的村组实行整体搬迁。各级各部门都要积极做好配套服务工作,确保移民搬迁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志们,今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移民扶贫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五”扶贫计划任务目标、迎接“十一五”计划的启动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与时俱进,再添措施,再鼓干劲,全力以赴做好移民搬迁扶贫开发工作,为建设和谐安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