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402期/调查研究/内容详情

强“链”扩“圈”开新局 ——关于旬阳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曾 炜 吕晓静发布时间:2024-05-29 17:09 来源: 【字体:

  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积极探索破解“三农”工作迈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农民持续增收难题,以“生态美”推动“共同富”,旬阳市政协调研组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企业商贩、中医院所以及相关部门,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研判会商”等多种方式,对旬阳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旬阳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旬阳地处秦巴山区腹地,自古以来就是中药材天然宝库,境内已查明中药材500余种,采挖野生中药材是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农民自发开展野生中药材家种繁育现象日益增多。经普查,全市家种中药材品种已达63种,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进入突破发展的黄金期,产业发展势头较好。
  (一)中医药产业起步良好。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精神,先后制定出台了《旬阳县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8—2030年)》《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方案》以及《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医药产业发展已经纳入市委、市政府的发展规划。全市累计投入9000余万元实施的中医院迁建项目基本竣工,新建医疗用房总面积50000平方米,设置医疗床位500张,中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室持续扩建,21个镇卫生院建成了中医馆,全市中医诊疗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中药材资源丰富。据调查,全市种植中药材品种63种,总面积6.5万亩,其中黄姜留存面积3.3万亩,金银花、猪苓、水百合、白芨、连翘、五味子、香橼、苍术等单个品种分别达1000亩以上,林麝等动物药材规模逐步增加。
  (三)中药材深加工初具规模。全市共有安康广誉远、新森林生态农业、宏达化工、明文油脂、太极缘科技等5家中医药精深加工企业,主要涵盖中药种植、中药饮片和医药中间体的加工生产领域。医药中间体主要包含黄姜皂素企业、植物提取企业,开发生产黄姜皂素、桐油等提取物;中药饮片加工企业主要加工白芨、桔梗、杜仲、天麻、柴胡等中药饮片。
  (四)种植收益稳步提升。据统计,全市共有8115户群众、65个合作社种植中药材,中药材种植收益稳步提升。市内羊山区域野生中药材很多属于珍稀野生品种;南区铜钱关水磨、天宝寨等村以种植连翘、黄精为主;东区构元镇林相、樊坡等村以金银花为主;北区小河镇落驾、中心等村以水百合为主。调研发现,小河镇周家庄村群众户均种植连翘、猪苓、白芨等药材3亩以上,年收入3万元以上;构元镇林相、樊坡村群众种植金银花,2022年亩均产值达5000元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医药产业发展起步较好,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重视程度不高,中医药产业机构不健全。中医药产业发展涉及种植、加工、销售及防病、治病等诸多环节,其职能分散在卫健、医保、农业、林业等多个部门,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亟需统一协调组织推进。而从调研情况看,旬阳中医药产业发展虽然已被市委、市政府纳入发展规划也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但相关部门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也没有实施统一行动,特别是卫健、农业、林业等部门均认为该产业不属于各自职责范畴,导致种植、加工、销售都处于无序发展状态。
  (二)中医骨干技术力量薄弱,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调研发现,旬阳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财政投入不够、项目支持较少、医保支持力度不足、高层次人才和基层实用型人才缺乏、分布不平衡等问题。调研时市中医院反映,该院部分自主研发、治疗成效明显的针灸、理疗项目医保部门定价低于成本价,不利于推广使用;自行研制的一些临床证明疗效明显的中药类香包、养生茶等,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影响了中医从业者研发积极性。
  (三)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产供销体系不完善。目前,旬阳虽有5家生物医药企业,但企业规模小,经营不景气,缺少深加工生产线,也没有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链。如,安康广誉远旬阳生产车间虽然安装了各类制药设备,但没有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也没有收购中药材进行加工,各类设备处于“停工”状态。市内也没有规范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存在收购价格、信息不对等问题。据调查,各镇都有零星中药材收购商,受地理环境、药材品种、市场信息等诸多因素影响,药材收购价格差异较大。
  (四)种植规模小且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调查发现,全市没有专门从事中药材研发、技术推广的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无法提供技术服务,中药产业发展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同时由于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农户根据市场价格确定种植品种,多利用边角薄地零星种植,面积小,效益低,难以形成单个品种的规模化种植。在走访部分药材收购商时发现,目前农户种植黄精、白芨等药材,过高估计市场预期,有炒作种子现象,种植存在一定风险。
  三、对策与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发展信心。一要提高站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不仅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省委书记赵一德在安康市调研时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升级之路,立足资源禀赋、明确主攻方向,让安康的绿色本底更鲜明、城乡发展更协调、民生保障更有力”。安康市委、市政府提出富硒产业、旅游康养、新型材料三大千亿特色产业集群。因此,全市上下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把中医药产业作为旬阳重要的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增强信心,聚力合为,加快发展。二要加强组织领导。要抢抓安康三大千亿特色产业集群机遇,把中药材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来抓,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中医药管理职责,组建市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议与农业和林业部门合署办公,负责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政策、人才引进、技术指导、加工销售等事宜。建议将中药材产业种植纳入市对镇、对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畴,调动各镇和相关部门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积极性。三要合理利用资源。据统计,全市土地总面积531.1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79.67万亩,林地面积为424.37万亩,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42.12万亩。从土地、林地资源看,旬阳发展中药材的空间很大,种植中药材与种粮并不冲突,既可防止耕地“非粮化”,也可增加群众收入。四要打造特色品牌。根据秦巴山区资源优势,加大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加快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对种植历史较长、面积较大、品种稀缺的中药材进行筛选,开展道地药材认证,形成旬阳中药材品牌。
  (二)引进专业人才,构建服务体系。一要实施“三名”工程。设立中医药人才培训培养基金,与省内外中医药院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引进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实施名院、名科、名医 “三名”工程,发挥名医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加大在职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外出培训、对口交流等措施,提高中医药人员专业技能。二要支持中医院建设。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为契机,从人员工资、病人服务、经费保障等方面支持中医院发展。建议医保部门将中医院自主研发的临床检验具有显著疗效的中医药治疗项目和中药制剂纳入医保报销范畴,进一步提高中医院自行开发的经过临床检验的针灸、熏蒸等理疗项目的价格,激发中医工作者积极性。三要构建服务体系。支持市中医院统筹规划江南院区、老院区、老城院区,打造中医特色诊疗中心、康复中心和健康服务中心,强化重点专科和中医优势病种建设,建成全市中医医疗、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加快推进镇卫生院中医示范馆建设;积极推进村卫生室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建成以市中医院为龙头、市人民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为支撑、镇卫生院为节点、村卫生室为网格、其他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养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三)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一要培育加工企业。积极对接安康千亿康养产业链,依托吕河秦巴医药健康产业园集聚效应,加大生物医药企业项目建设进度,培育中医药生产龙头企业,推进中药材应用技术研发,加快建设黄姜甾体激素、牡丹黄酮等中西药有效成分提取生产线,构建“中药材种植——饮片初加工——提取——成品药”产业链。二要延伸产业链条。要发挥安康广誉远医药公司作用,采取“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完善订单种植、合同收购等协议,形成稳定的基地面积,扩大和稳定企业的原料供应,最大限度地规避农户的种植风险,使企业和农户达到双赢。三要培育中药购销企业。要鼓励、引导成熟的药材收购商,成立中药材收购公司,及时向群众发布市场需求,从药材种植、初加工、收购、销售等全方位提供服务,构建中药材流通大市场。
  (四)加快农文旅融合,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一要推进中医药文化振兴。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等活动,全面展示市中医院研发的养生保健、药膳、药枕、药饮等中医药保健元素,推广普及太极拳、八段锦、养生操等中医药传统养生保健项目。举办“金银花”“水百合”采摘、观赏节庆活动,提升旬阳中药材知名度,推进中医药文化振兴。二要农旅融合发展。要把中药材种植与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中药材在观赏、绿化、采摘等方面的作用,结合旬阳乡村振兴“1226”示范体系建设,在重点镇、重点村建设一批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路线,因地制宜推出药膳、研学等附加服务,让顾客变游客、药园变乐园。三要建设产业综合体。要解放思想,引进医药物资、医护用品等生产线,建设医疗健康产业综合体,推动从药用、食用延伸到饮品、保健品、日化品、康养旅游产品等大健康产业体系建设。
  (作者曾炜系旬阳市政协主席,吕晓静系旬阳市政协副主席)


我要评价

对本文的评分:

建议信息

  • *建议内容: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