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304期/乡村振兴/内容详情

关于乡土人才培养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旬阳市委组织部发布时间:2023-09-01 14:05 来源: 【字体:

近年来,旬阳市积极探索乡土人才培养使用激励保障机制,坚持在发展中凝聚人才、实践中培育人才、真情中关爱人才,温暖了人心,聚集了人气、凝聚了人力,使一大批乡土人才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多措并举“育才”。一是开办乡村振兴学堂。2022年依托王院村优势资源、支部书记陈分新先进典型,统筹整合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创设开办了“王院乡村振兴学堂”,并聘请15名各行各业专家教授、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师资力量,通过“理论+实践+互动”的特色模式,准确为群众答疑解惑,培训了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今年挂牌以来,已承接主题培训班72期,培训学员6000余人次。二是市校合作育人。坚持市校共建、企校共建,与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定向委培、科技研发、产学结合”的市校合作模式。先后与杨凌职业学院、安康农广校等联合开展短期培训干部568人,聘请专家学者现场教学,培训干部和乡土人才2.9万人次。三是依托项目培育人才。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和“双培双带”人才示范工程,培养了一批“小康领路人、产业带头人、科技明白人、市场经济人和群众贴心人”,初步实现了人才由“拼力拼身体”向“吃智吃技能”转变,达到了培养一批人、带动一大片的效果。近年来,共培训烟草、养殖、蔬菜等产业标兵3154人,输出技能人才1628人,选拔培育科技致富带头人3629名,有2243名当选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和村组干部。

(二)不拘一格“用才”。一是组建“人才服务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结合乡村人才需求,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后备人才、科技专家”3类骨干力量,灵活用好农村各领域乡土人才,组建“3+X”人才服务团队。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定期组织理论教育、技能培训、外出考察,提升支部书记带领发展的能力。将回归乡贤、大学生、退役军人、创业成功人士、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乡村医生等作为村级组织后备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纳入人才服务团队。完善科技特派员选派机制,加强供需对接,因村因产业精准选派科技专家,充实村级产业技术力量。结合各村产业发展、地域特色等实际,将村内的能工巧匠、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等各类“土专家”“田秀才”和在外创业能人凝聚调动起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培养更多实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发挥市镇人才资源库作用。持续完善充实和调整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科技人才、宣传文化艺术人才和旬阳籍在外优秀人才等9大类人才信息库,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并定期组织开展专家服务基层和“科技之春”活动。充分发挥“名师”“名医”工作室作用,通过开设讲座、公开课、研讨会以及开展现场指导、观摩考察等形式,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业务水平,培养优秀中青年人才。三是回引回流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充分发挥头雁经济作用,大力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对有一定经济实力、有返乡创业意向的旬阳籍乡土人才建档造册、定期联络,宣传推介家乡的发展变化、投资政策、优势项目等,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对返乡创业企业在人才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推行返乡创业企业联系服务机制,根据返乡创业企业经营领域和投资规模选派优秀年轻干部、科级干部入企代办、驻企服务、联企指导,帮助返乡创业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定期组织召开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座谈会,积极宣传本地支持人才回乡创业发展优惠政策,吸引在外人才回乡创业发展。

(三)以人为本“爱才”。一是建立人才关怀帮扶基金。每年市级财政预算一定专款,同时市委组织部通过多种渠道筹集一定的社会资金作为关怀帮扶基金,对人才创业和生产生活进行帮扶救助。目前,近年来共救助困难乡土人才100余人,为32名农村实用人才提供产业发展资金。二是建立关心关爱人才制度。实行市级领导和部门联系人才制度,市级领导每人联系1-2名优秀乡土人才,采取定期走访慰问、健康体检、召开座谈会、人才表彰、组织联谊活动等形式,与人才交心交友,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激发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三是大力营造尊重人才社会氛围。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等活动,不断评选推介身边优秀的乡土人才。通过在市电视台、网站、微信公众号开办人才宣传专栏,定期推介各类人才先进典型。在中心广场、人流密集区、文化宣传长廊等地方集中宣传展示、亮晒各类型人才风采,在全市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二、取得的效果

(一)归雁人才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弄潮儿”。众多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心怀故土、回报桑梓,成为归乡筑巢的“头雁”,把技术、资金、项目带回旬阳创新创业,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市回引从事科技研发,农、林、水、牧等各行各业返乡创业能人3150人,扶持创办经济实体503个,为6087名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发展,逐渐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大好局面。

(二)土专家、田秀才成为产业建设的“主力军”。在已建成的10万亩烤烟基地,6万亩拐枣基地,10万亩特色林果基地中,大量土专家、田秀才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全市5600多个烟草大户、3000多个拐枣大户、2000多个特色邻国大户、2400多个畜牧大户,土专家、田秀才占85%,有500多名乡土人才被外地聘为农业技术专家,推动了产业提等升级。优质富硒烤烟进入“中华”烟配方,跻身全国烟草大市和国际型优质烤烟生产基地;拐枣已创出特色品牌,大量出口韩国、日本、朝鲜等国;旬阳市名优特有传统果品狮头柑已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三)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各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不仅自己依靠科技致富,而且利用已学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帮助周围群众调结构、兴产业、建协会、抓示范,促进了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带领群众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目前,围绕富硒食品、烟、果、畜、拐枣等主导产业,共组建产业协会组织100多家,为农民收入增加了保障。

(四)建筑师、民间艺人等特色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结合乡村振兴建设,乡土建筑人才在生态家园建设中大显身手,培育了具有较高建筑专业技能的人才5000余人,涌现出了一批资产在6000万元以上的建筑企业老板。积极营造百花齐放的人才环境,造就培养了农民诗人、民间皮影艺人、民间剪纸人才、绘画创作人才等一批享誉市内外的民间文化艺人,提升了地方文化品味,繁荣了群众文化生活。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从我市乡土人才工作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突出问题:一是人才断层与流失现象严重。当地青年人才留不住,大部分流向了沿海等发达地区务工,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很少有人自愿到农村工作。二是人才资源分配不均衡。由于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工作环境、生活待遇差距较大,市内优秀人才向经济发达的城市流出。三是现有人才素质不高。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比例严重偏低,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农村人才极其匮乏。现有人才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信息技术、市场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对此建议:

一是切实改善农村人才待遇,帮助农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对农村人才的待遇给予适当的提高和改善,以地区差、高补贴和优先晋升职称等待遇,促使人才向农村流动。

二是建立健全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促进城乡人才相互流动。引导人才在区域、城乡间合理的交流与流动,多渠道解决制约农村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要建立城乡对口帮扶制度,实行对口人才培养。

三是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镇村级干部的自身素质、管理水平、技术水准。着力培养农村专业人才,通过开设各类培训班,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到镇村授课,与农业农村推广相结合作辅导,帮助他们成为当地带头创业致富的农村优秀干部和人才。

四是切实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通过增加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村落后的现状,以增强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加大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支持设施农业的发展,将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