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旬阳 > 正文内容

    旬阳:推进“五好”庭院经济 培育脱贫地区新动力

    作者:蔡建平 时间:2023-09-18 10:09 来源:旬阳市 字号: 打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鼓励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举措。
      陕西省旬阳市是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也是陕南唯一的县级市,现有脱贫群众3.97万户12.36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三分之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量大、任务重。面对“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貌、留守农村劳动力不足、脱贫群众收入稳定增长乏力的客观制约,该市坚持吃透上情、结合市情,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以和美乡村建设为目标,引导农户充分利用庭院有效空间、本地特色资源,大力推行以“房前屋后利用好、多种经营收入好、干净整洁环境好、崇德向善家风好、示范引领效果好”为重点的“五好庭院经济”模式,力争用三年的时间,打造旬阳庭院经济“十镇百村万户”工程。目前已在全市21个镇全面铺开,建成示范镇1个、示范村43个、示范户1.1万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庭院经济”成为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增收来源的有效途径,也是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抓手。
      一户一策“开方子”,房前屋后利用好。针对秦巴山区群众居住分散、门前屋后开阔、有种养传统习惯的特征,该市制定印发《加快推进庭院经济实施方案》和《庭院经济建设标准》,指导制定镇级方案21份、村级方案278份,明确“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规划引领、农民主体”发展思路,采取“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办法,按照巩固提升一批、样板带动一批、品牌培育一批、示范推广一批的“四个一批”发展路径,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对接周边城镇配套、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服务需求,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环境、产业基础和家庭劳动力情况,进一步整合房前屋后的空余土地、空旷场所、空闲资源和搬迁群众保留的部分生产用房,自主发展黑猪、牛羊、拐枣、魔芋、蚕桑、渔业、中药材、餐饮、民宿、作坊等乡土产业,将长期空闲空置、杂乱无序的“方寸之间”得到充分利用,形成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差异发展、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培育发展了一批具有旬阳特色的小而精、散而众的山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庭院经济”群体。
      产业增收“挣票子”,多种经营收入好。该市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庭院经济的核心,按照“长中短结合、多种经营互补”思路,出台产业基地建设扶持、特色民宿奖补、庭院经济奖补、小额贷款贴息、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产业科技特派员等一揽子支持政策,大力推广生态种养、特色林果、农耕民宿、家庭工坊等庭院经济发展模式,确保庭院经济有“看头”、农民更有“赚头”。该市每年统筹整合项目资金3000万元以上资金,对发展庭院产业进行贴息贷款、行业保险、园区创建等扶持,多家银行授信贷款额度达10亿元。通过市场化运作,组建拐枣、魔芋、民俗等行业协会和规范标准,对庭院经济的规范发展、产品的质量安全、品牌的培育打造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将千家万户的农产品纳入到东西部协作、三专一平台、工会商会、直播带货等消费帮扶中,有力确保庭院经济能发展、产品销售有渠道、群众增收有保障。同时,对经认定评选的示范户、示范村、示范镇分别给予1000元、30000元、50000元奖励。通过政策扶持、奖励激励等多重作用带动下,广大群众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水产园、小养殖园”,修建民宿、兴办农家餐饮、农耕体验等留住乡愁的产业项目,形成百花齐放、各展特色的生动局面。以该市段家河镇为例,全镇“小菜园”覆盖率达95%以上,“小果园”覆盖率达85%以上,发展农家乐(民宿)30余户,发展庭院养猪280户,庭院养羊90户,庭院养牛80户,庭院养禽850户,庭院养蜂100户,户均收入超过4万元。
      绿化美化“净面子”,干净整洁环境好。该市把发展庭院经济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机结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突出“富硒+有机”产业特色,确定富硒拐枣、富硒林果(樱桃、黄桃、核桃等)、富硒茶叶、富硒魔芋、富硒生态肉业等8大链主产业,引导农户转变过去畜禽散养、农具杂物随意堆放的习惯,进一步优化庭院生产格局,因地制宜选择经营灵活、管理方便、成本低、效益高的发展模式,不仅能带动群众熟练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学到一技之长,让农家小院变成农民增收的“聚宝盆”,还能让农户庭院环境更加宜居宜业舒适、提升精气神、激发内生动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多方共赢,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加快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该市充分发挥庭院经济一头连着基地、一头连着市场的杠杆作用,带动8万多户群众发展拐枣40万亩、魔芋12.43万亩,生猪等畜牧饲养总量达到58万头,狮头柑、樱桃、中药材等林果产业均取得长足发展,旬阳狮头柑获得全国地理标志认证,旬阳拐枣先后荣获中国拐枣之乡、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5项国家级重要荣誉。同时,该市坚持以“庭院经济”为切入口,充分发动群众大力推进“消除破烂、打扫庭院、室内整洁、清厕净圈、村容美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创建安康市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11个、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3个,建设卫生厕所92560座,卫生厕所普及率83%;新建污水处理厂17座,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生活垃圾实现了集中规范治理,老龙沟等4村获评“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干净整洁、和谐宜居的新农村新面貌得到充分展现。
      基层善治“强里子”,崇德向善家风好。为有效破解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动力不强的问题,该市坚持以村级党组织“两强一好”示范体系建设为引领,以大力扶持发展“庭院经济”为抓手,采取政策宣讲鼓士气、培训学习提技能、示范观摩学经验、致富典型说路子、道德评议促新风等多种方式,引导脱贫群众摒弃游手好闲、无事生非、等靠要等躺平思维,破解不愿干、不敢干、不会干的思想禁锢,鼓励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眼界、放开手脚、提振信心、增强干劲,把精力都聚焦到产业发展上来,通过勤劳致富实现稳定脱贫,发展意识、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在评选庭院经济示范户过程中,该市坚持把“崇德向善家风好”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广泛开展“寻家谱、修家训、传家风”弘扬优秀传统家风活动,通过道德评议、好人评选等方式,不断完善村规民约,推动形成爱国守法、相亲相爱、与邻为善的文明和谐社会新风尚。近年来,该市累计开展各类评选活动1000多次,3000多人次受到“道德模范、文明市民、乡能贤达、新时代好少年”等表彰,先后有12人上榜“陕西好人榜”,有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仅金寨镇就累计开展道德评议130余场次,推选乡贤220名,评出凡人善举和“草根英雄”260人次,荣摘“全省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先进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桂冠。
      品牌培育“树样子”,示范引领效果好。为促进庭院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该市坚持把标准化规范化贯穿庭院经济发展全过程,率先全国探索建立庭院经济“双五好双达到”规范体系,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一批庭院基础好、有相应技能、发展意愿强烈的村和户进行重点指导支持,通过“一户带四邻、几户带一村”的示范效应,打造“一镇一业”庭院经济样板镇、“一村一品”庭院经济样板村和庭院经济发展示范户,对达到认定标准的进行挂牌命名和重奖鼓励,并组织现场观摩学习活动,形成“村看村、户看户、帮扶靠干部、经验学大户”的比学赶超氛围。仁河口镇水泉坪村、构元镇羊山村、段家河镇薛家湾村等村将“旅游+”思维融入庭院经济,深度挖掘村落文化、旅游、民俗资源,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生态种养、农特产加工、农旅休闲旅游等庭院经济,通过做活庭院“小世界”带动乡村诗意田园“大文章”,让家园变花园、民房变客房、农区变景区,形成一壶茶、一桌饭、一间客房、一份农产品的小院经济产业链,形成了以农业农村为基础、文化旅游为灵魂、促农增收为根本的发展模式,既保留了传统民居风格、传承农耕文化,又通过大区域大产业的带动繁荣农村业态、加快农村发展。城关镇两岔河村、吕河镇冬青村等村庄依托独特的枇杷、狮头柑产业园区,带动农户建立微型游客接待中心,为游客提供导购、称重、包装、代送、餐饮等服务,每年来园采摘狮头柑的游客逾5000人次,就地采购林果4万余斤,户均年收入4万元以上。这些农家小院不仅是宜业宜游的农旅目的地,也是远近闻名的庭院经济现场培训教学示范基地。今年以来,该市通过农旅专场展演、现场培训教学等方式,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40%,培训市内外庭院经济产业带头人3万元人次,引领示范效果明显。
      庭院经济个体虽小,但事关千家万户民生福祉、事关巩固衔接工作大局、事关和美乡村发展目标。下一步,旬阳市将持续推进“四个一批”举措,努力培育小规模、大群体的庭院经济产业集群,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建成庭院经济示范镇10个、示范村100个、示范户10000户,以做好庭院“微经济”撬动乡村振兴“大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