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进安康旬阳市仁河口镇,映出眼帘的是一幅幅收获的景象。在村民的房前屋后,庭院“硕果累累”,“方寸地”成为村民发展经济的“增收园”,也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小小示范园”。
“庭院+研学活动” 党员来带头
在仁河口镇桥上村党员梁祚能的庭院中,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二十余个石磨和风车,这个特色鲜明的庭院就是在镇村干部动员下第一批改造出来的示范户,也是旬阳市首个省级研学教育基地的组成部分。起初,在动员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时,村民一听要自掏腰包改造庭院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作为党员的梁祚能第一个站了出来,他说:“我自己本来就是个泥瓦工,对于房子改造本来就不是什么难事,很多自己都能做,只需要买一些材料,反正院子闲着也是闲着,环境改好了自己住着也舒服。”
梁祚能改造完自己庭院后,刚好搭上了旬阳首个省级水泉坪研学教育基地的顺风车,仅院内陈列的石磨和风车单项租赁收入一年都有1万多元。如今,在镇政府资金补助和党员梁祚能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投入到庭院改造中,把普通的农家小院改成了小作坊、民宿、农家乐,以点带面推动小庭院撬动大经济。
“庭院+生态养殖”能人做示范
2023年,“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成为各地探索拓展农民增收来源的新路径。
夏日以来,在仁河口镇“网红景区”水泉坪景区,人流量每天不断增加,带动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早在一年前,率先嗅到了“庭院+生态养殖”先机的桥上村村民翟顺毫不犹豫地带头将自家院子闲置的土地、林地整合起来,发展起了林下养鸡项目。
“这种林下养殖的土鸡又叫‘跑山鸡’,每天都在地里、林子里跑,吃的是玉米和林间的虫草,喝的是山泉水,所以这样养殖出来的土鸡体型健壮、羽毛光亮、肉质紧实、营养丰富、市场价值更高。”翟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翟顺已经与景区内外多家酒店、农家乐签订了购销合同。地道的农家鸡也引来了大批游客购买。养殖的第一年,翟顺就出手成品土鸡10000只,收入20万左右。
“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动员周边更多群众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林地参与土鸡养殖,给他们提供养殖经验,带领更多人通过“庭院+生态养殖”的模式发家致富。”翟顺激动地说。
“庭院+休闲旅游” 政府来推动
盘活“一亩三分地”,“接二连三”出效益。如今,旬阳水泉坪村经过改造,不少人办起了民宿、农家乐收入也不断提高。
家住水泉坪茶园周边的王兴芹说:“开春过后,有很多人到水泉坪观光旅游,茶园也有很多游客,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自从我将自家小院改造后,来的游客会到我庭院歇脚喝茶,到了饭点在自家小菜园摘一些无公害蔬菜,给他们炒上五六个农家小菜,收个百十块钱,游客也很喜欢,临走的时候还会带一些本地的农特产品。”
目前,旬阳市仁河口镇正以农户为主体,做好规划引领、加大资金投入、搞好技术服务、强化人才培养、加强产销对接。不断拓展庭院经济增值增效空间,寻找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