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旬阳 > 正文内容

    旬阳:以“新”换“心”实现搬迁群众安居乐业梦

    作者:佚名 时间:2023-07-26 08:57 来源:旬阳市 字号: 打印

      旬阳市城关镇四海逸家移民搬迁安置区位于旬阳主城区北部2公里,占地340亩,资金投入1.7亿元。是旬阳建设规模最大、搬迁人口最多的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十三五”期间,旬阳红军镇、棕溪镇等21个乡镇的1250户524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到该安置区。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五新建家”为抓手,聚焦搬迁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文化等民生重点,不断优化城市党建、社区治理、公共服务、创业就业、搬迁后扶等服务,打通搬迁服务“最后一百米”,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全力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安居乐业梦。

      建强新堡垒,打造聚心家园
      基层组织是党和国家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四海逸家社区党支部以群众满意、担当作为、工作有力为目标,选配了一批政治素质高、群众口碑好、服务意识强、工作能力硬的社区“两委”班子,创建了标准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了有阵地、有牌子、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持续探索优化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切实建强基层新堡垒,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打造“聚心”家园,让搬迁群众心有所系、情有所依、身有所靠。

      提供新服务,打造贴心家园
      为破解搬迁“两头跑”难题,四海逸家社区探索推行“原籍管理地和林、社区管理房和人”模式,在社区建立动态“双向三线”监测帮扶体系(即对搬迁对象实行户籍地与安置地双向管理,对三类户建立户籍地、安置地、双向帮扶干部三条帮扶联络线),随时掌握群众诉求和“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构建以“社区”两委为核心、网格长为纽带、楼栋长为前端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探索建立社区“两委”成员与物业公司“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红色”物业,将便民服务、产业就业、电商服务、物业服务、老年儿童关爱、社区综治等融为一体,为群众提供全过程、全覆盖的优质服务。

      发展新就业,打造安心家园
      乐业才能安居,为帮助搬迁群众“乐业致富”,社区专门配备了就业创业信息员,精准摸排搬迁群众的性别年龄、学历结构、技能特长、就业意愿等情况,多措并举拓宽渠道,精准对接促进就业。2019年以来累计开展技能培训5期500余人次。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借助市人社局“春风行动”等专项行动,累计实现转移就业6844人次。盘活安置点资源,兴办毛绒玩具厂、服装厂、电子厂三家社区工厂,累计吸纳316余名社区劳动力就业。积极鼓励支持劳动力自主创业65人,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培育新风尚,打造暖心家园
      以“党建引领·三治融合”“321”基层治理模式为抓手,采取党员联户、贤能帮带、手拉手互助等措施,不断加强法治宣传、德治教育,提高居民遵纪守法意识,规范社区居民言行。建立居民代表制度,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参与社区管理和决策,鼓励和支持搬迁群众表达意见建议,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定期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通过“红黑榜”定期公示表扬好人好事,公开曝光不文明的行为,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培育“诚孝俭勤和”文明新风尚,打造“暖心”家园。

      创造新生活,打造舒心家园
      生活便捷才能住得舒心。为让搬迁群众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真正住得舒心,社区统筹各方资源,配套建设了12米宽的环形道路、1.2万平方米休闲广场、4000平方米购物超市、能容纳500名儿童的幼儿园和幼儿托管中心、社区卫生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六小工程”等基础设施,满足群众交通出行、生活购物、教育医疗、养老服务、休闲运动等美好生活需求,通过解决搬迁“小问题”,让群众获得“大幸福”。同时,为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社区定期组织文艺演出、运动会、志愿服务等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真正让搬迁群众过得舒心,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