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302期/产业振兴/内容详情

端牢富硒“金饭碗” 做好安康“土特产” ——安康市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作者:唐德剑发布时间:2023-04-18 10:15 来源: 【字体:

安康天然富硒土壤面积大、地层厚、硒浓度适中、易于植物吸收,是全国少有的天然富硒有机农产品最佳生产区,更拥有全国最优天然富硒矿泉水的独特地质环境和资源,被誉为“中国硒谷”。然而,安康富硒产业自1978年紫阳县开始硒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至今已40余年,纵向看,全市富硒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但横向比,短板弱项显而易见。

如何端牢富硒“金饭碗”,做好安康“土特产”?如何加快推进安康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如下初浅对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

1.企业集群基本形成。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和多样化,经过多年持续培育和发展,安康富硒产业市场体系逐渐拓展和深入,企业集群已基本形成。目前,全市富硒农业园区1530个,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299个,发展富硒农产品基地超500万亩;培育规模以上富硒食品加工企业255家,建立工业加工园1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个),初步形成了种养、加工、研发、销售全产业链条。“龙王硒泉”“富硒挂面”“富硒黄酒”等一批以硒赚钱产品示范效应逐步显现,尤其是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富硒矿泉水生产基地”,已成为国内富硒水行业引领。

2.富硒科研得到加强。安康市自2012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院地合作,10年来富硒产业科研基础得到全面加强。先后投入2500多万元购置仪器设备110台套,联合共建、开放共享,建成4个国家级、6个省级富硒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富硒食品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富硒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落户安康,成为吸引高端人才的强大“磁场”。引进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功能农业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著名渔业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来安成立富硒产业院士工作站;依托阳晨牧业、焕古茶业、硒宝富硒水等龙头企业,建立26个富硒产业专家工作站。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王强等国内45位顶级专家领衔,整合本土优秀科技人才,组建了17个富硒科研创新团队,形成了“国家级首席专家+地方学科带头人+科研推广单位+现代经营主体”的协同创新产业发展体系。通过设立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富硒专项”和国家富硒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围绕产业亟待解决瓶颈难题面向全国公开征集,柔性引进国内700余位科研人员参与研发,筛选富硒优良种质材料32份、研发富硒新产品300多款、申请专利65件、制定标准5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36篇、获省部级成果奖励6项。

3.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发展富硒产业写入省委、省政府重要文件并纳入全省“十四五”规划,2021年省政府将富硒食品作为全省23条重点产业链之一进行培育。成立了市富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2019年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专门设立了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统筹全市富硒产业发展工作。按照“大产业、大配套、全产业链”思路,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安康市富硒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安康市“富硒有机食品”品牌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编制《安康市“十四五”富硒产业发展规划》,配套制定了园区创建、龙头培育、科技支撑、金融支持、品牌建设、免费检测等政策文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富硒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近期市委、市政府正在调研起草《关于全面加快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落实落细政策举措。制定了《安康市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以地方立法形式确立富硒产业战略地位,推动富硒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4.产业发展已具规模。进入新世纪,安康富硒产业进入培育发展阶段,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富硒食品产业的思路,2008年首次把富硒食品产业确立为全市支柱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富硒产业发展进入创新推进快速发展阶段,2013年7月,市委三届四次全会把富硒食品产业列入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并提出生态友好型产业的概念,2015年7月,市委三届八次全会提出富硒产业概念,从富硒食品拓展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业态,2019年8月,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提出“打造富硒产业千亿产业链”,2020年7月,市委四届十次全会提出“富硒产业具备成为立市之业的基础和潜力”,要推动富硒产业率先突破。富硒产业从支柱产业、主导产业、首位产业提升到立市之业。市委、市政府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思路,聚焦富硒茶、水、魔芋、生猪、渔业和核桃等六大富硒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精准施策,推动富硒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富硒产业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在产业恢复增长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的形势下,安康富硒食品实现产值482.32亿元,综合产值达760亿元,富硒产业已成为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二、存在问题

1.发展基础不足。安康富硒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产品种类多,总体规模较好,但富硒资源的高效利用率相对较低,富硒种养与深加工还未形成集群效应;涉硒企业主要还是从事以农业五大产业和县域特色农业的传统种养加工,产业选择不够聚焦,特别是在附加值高的富硒精深加工产品、富硒生物医药、硒旅硒养等方面还很薄弱,尚未形成特有的发展模式,富硒产业发展体系还很不完善。

2.推进机制不力。安康市机构改革成立了市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统筹协调全市富硒产业发展,但各县区尚未设立涉硒工作机构,工作挂靠县区农业农村部门,工作运行机制不够顺畅;产业发展力量分散,项目、资金各管一块,没有聚焦形成合力。

3.链主企业弱小。从事富硒产业开发的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科技研发能力不足,富硒种养和加工环节标准化程度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缺乏在全国和国际市场叫得响、竞争力强的领军品牌,规模大、实力强、有影响的因硒赚钱的链主龙头企业匮乏,成为富硒千亿产业链建设最大短板和瓶颈。

4.支持政策乏力。市级层面虽然制定出台了不少发展富硒产业配套政策,但受资金、人力等多种因素困扰一些政策还没很好地落实到位,对市场主体在富硒园区建设、富硒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激励支持还很不足。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国家级富硒重点实验室等来之不易的“国字号”富硒科研创新平台科研经费缺乏稳定的资金保障,因编制、待遇等原因引进高端人才困难。

三、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增进共识。近年来,富硒产业发展在全国已呈星火燎原之势。习近平总书记四年五次在不同场合提及富硒产业,其中两次直接关心安康富硒,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市富硒资源是最具独特性和比较优势的资源,富硒产业串联种植、养殖、加工制造、生态旅游等,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民生产业、朝阳产业和健康产业,也是安康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首选产业,这一点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建议一是市、县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适时开展富硒专题学习,市、县区党校基层干部轮训增加富硒专题,加强富硒产业链企业富硒知识培训等,用制造业思维,进一步增进发展富硒产业共识。二是要广泛深入开展《安康市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学习宣传与贯彻实施,通过划定富硒资源保护区等措施,提高企业以及广大民众对富硒资源、富硒产业的认识,激发社会资本更多参与富硒产业。三是要利用好各级各类科普教育基地经常性地开展硒科普,积极推进富硒户外广告、富硒影视、富硒博物馆、富硒文化公园等建设,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硒资源保护和富硒产业发展工作的良好氛围。

2.完善机制,加大支持。要抢抓富硒食品纳入全省23条重点产业链契机,优化完善“链长制”工作机制,夯实富硒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措施。建议一是各县区特别是重点县区、重点镇要向市级层面一样设立富硒办专门机构,或者成立富硒办常设临时机构(从农业、经贸等相关部门抽调人员),做到有人想事干事;积极组建富硒产业协会、联盟等,不断健全完善富硒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二是要制定出台有“含金量”支持政策,对富硒产业园区(种养、加工等)、富硒科研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孵化器等)、富硒标准制定、富硒科技成果转化、标准化富硒产品开发、富硒预包装食品制造、富硒产品检测、富硒产品营销店建设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奖励,调动市场主体从事富硒产业的积极性。三是要积极探索部门“涉硒项目”有效整合,把有限的资金、项目向链主企业、重点产业、重点产品聚焦,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提高项目效能,加大示范引领。

3.产品第一,企业为要。培育壮大富硒产业,要树立“产品第一、企业为要”的理念,富硒产业既要有标准化、规模化的富硒企业,更要有品牌靓、叫得响的富硒产品。笔者曾在一次富硒研讨会上发言说道:“安康富硒产业千亿目标能否实现,某种程度上讲取决于富硒食品制造企业的培育”。建议一是聚力链主企业,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多层面,优先支持富硒食品重点产业链省级链主企业以及六大富硒主导产业市级重点企业。目前,要对有望成为国内富硒水产业龙头的安康龙王泉富硒矿泉水有限公司倾力支持帮扶。二是聚势富硒品牌打造。安康有不少独具特色、品质卓越的富硒产品,如天然富硒水、富硒茶、富硒魔芋等,也有一些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如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紫阳县和平茶厂等。要把已有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近几年我市争取的“安康富硒茶”等公用品牌有效链接,优势叠加,要通过靶向精准招商,寻求大企业大品牌支持与带动,如农夫山泉、娃哈哈带动富硒水资源开发、产品推广,不断提高安康富硒品牌市场知晓率和美誉度。三是聚焦富硒产品精深加工。目前富硒产业不强,源于富硒企业弱小;富硒企业弱小,源于产品链条短、精深加工不够。以我市富硒魔芋为例,目前市售主流产品基本还是魔芋豆腐类初加工产品,市售富硒魔芋精深加工产品基本没有。必须加快解决富硒产品精深加工问题,加大帮助富硒企业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效益,争取尽快诞生安康富硒食品制造亿元企业、十亿元企业,筑牢全市千亿富硒产业链“基座”。

4.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富硒产业涉及学科领域广,技术要求高,必须坚持科技引领,强化创新驱动。建议一是要加强院地合作,建好“国字号”富硒科研创新平台。要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高校的务实合作,支持来之不易的“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富硒食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富硒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等“国字号”平台建设,促使其尽快成为全市富硒产业的科技支撑。全力推进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成为中国农科院京外研究机构或区域创新中心,打造定居安康的“富硒科研国家队”。二是支持园区、企业产品研发、检测平台建设。以县区富硒食品工业园区为重点,引导支持建设富硒公共研发平台,保证产品硒含量、质量安全指标等基本研发检测需要;用好省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惠企政策,指导帮助企业创建富硒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四主体一联合”、企业技术中心等新型研发平台;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支持企业承担省市富硒科技项目,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三是培养富硒人才队伍。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探索通过编制池、编制备案、高薪待遇等方式引进学术带头人、博士,带领富硒重点实验室学术研究;积极推进市政府与安康学院或省内高校共建方式,筹建硒产业学院,联合培养富硒专业硕士等,加强富硒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系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主任、正高级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