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301期/县域发展/内容详情

聚力山林产业 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引擎 ——关于白河县山林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作者:徐 涛发布时间:2023-02-28 10:55 来源: 【字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优先实施“生态立县”战略, 促进白河县山林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秦巴山区生态经济发展新引擎,对县域山林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白河县山林经济发展现状

白河县作为国家南水北调重点水源涵养区和国家主体功能限制开发区,植被茂密、气候湿润,具备适合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达64.2万亩。近年来,全县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依托丰富的山林资源,从空间层次上对土地充分利用,聚焦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和林副产品深加工及森林旅游四大板块,全力推进山林经济发展示范县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林地资源有效聚集。近年来,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白河县以工商资本进入、返乡能人创业、村组干部带动三种模式,鼓励支持业主大户以租赁、转让、股份制等方式流转农户和村集体的闲置林耕地,对流转林地实行综合立体开发,建立农业产业示范园或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吸收广大农户入社进行生产劳动或成为产业工人。目前,已成立木瓜、经果林、林业综合开发、茶叶、香菇、天麻、养蜂等农林产业专业合作社490余家,家庭农场260余家,建成了天宝、三院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力地促进了山林资源集约化经营。

(二)特色林业初具规模。结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汉江绿化治理等重点工程项目,突出抓好木瓜、核桃、茶叶等重点林业产业建设,已发展省市县级园区76家,重点实施林业特色产业。全县累计发展木瓜14万余亩,其中连片种植8万余亩,发展经济林65万亩,实现产值13.2万元、从业人员2万多人。发展茶园10.5万亩,茶叶加工企业35家,花卉苗木培育近万亩。汉江沿线经果林带初步形成,培养了胜利、秧田、三院等一批干鲜果专业村。引进发展羊肚菌、玉木耳、红豆杉、碧根果、花椒、辣椒、香椿、金丝皇菊等多个特色农林产业,为实现“产业兴旺、群众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林下种养逐步发展。以“林芋蜂”为主,天麻、林下养殖为辅的林下种养业凸显成效。目前,投入涉农整合资金236.8万元,发展林下种植魔芋2350亩,油用牡丹1200亩,中药材550亩,天麻3.3万平方米,养猪350头,养蜂3630箱,全县10个镇18个村均有分布。新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个(省级1个,市级2个),创建市级龙头企2个、省级龙头企业1个,新培育林下经济产业大户15户,巩固提升山林经济示范点11个,成立林业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86个;完成林下种植11.78万亩、食用菌11万袋,林下养殖142.05万头(羽),逐渐形成了以木瓜、核桃、林下经济为主的林业产业新亮点。

(四)生态旅游正在兴起。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以美丽乡村为平台,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已成功创建14A级景区,23A级景区,1个省级旅游重点镇,2个省级旅游重点村。结合自然优势和林业发展现状,以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为主的现代观光园区不断发展壮大。如冷水镇三院村的大山核桃现代农业园区、仓上镇裴家村的驼鸟养殖、双丰镇阎家村的女儿寨养蜂、宋家镇双喜村的茶园观光,每年都会吸引游客前来参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林下经济带动旅游效应凸显。

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山林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大多数村民兴林致富的观念不够解放,致富眼光和途径大多投向外出务工,很少在山林产业上做文章,导致原有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特别是一些传统优势资源,如油桐、柿子、核桃、龙须草等作物,由于缺乏科学技术支撑,受主体生态功能区限制,林产工业开发能力低,资源优势未能真正转化成经济优势。

(二)林业产业经济效益不高。白河县林地总面积大,但林地主要以杂灌、次生林为主,经济林比例小,林业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拳头产品不多,林农收入低,加之林业生产持续投入大,产出周期较长,政策扶持配套有限,其吸引力远不如当年见效的畜牧养殖业。单从一产统计数据看,2021年全县林业产值为0.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2.77亿元)的2.2%,林业产业尚未成为农民增收的当家产业。

(三)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从事山林经济的市场主体普遍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实力不强,大多数林产品没有形成企业自主的林特名优产品,难以构建“区域特色”和“板块经济”的统一格局,辐射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有限。如以核桃为主的干鲜果产品尚未进入丰产期,暂无加工企业。油用牡丹产出成本大,价格昂贵,产量不高,带动效应不足。茶产业虽统一整合为白河春燕品牌,开发出绿茶、红茶、白茶、黑茶等四大类28个茶叶产品,但基地规模发展有限,管理不够精细,产品档次层次性不强,市场价格优势不明显。木瓜产业虽具备良好资源优势,但企业经营相对分散、缺少合作、科技投入不足、精加工不够,造成产品重复、产业链不长、商品率较低,10万多亩的木瓜经济效益尚未充分释放。

(四)林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山林经济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而国家和省市对生态公益林、天然林的补偿标准低,对低质低效林改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的补助偏少,影响林业有效投入。近年来交通、林业等部门虽在产业路、防火路上不断加大投入,仍存在山林区域路、电、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现象,致使一些先进的种养技术无法推广,一些林产企业扩大再生产难。一些林农起初对发展林下经济热情很高,但由于启动资金不足,缺乏后续政策扶持,导致积极性消退。

三、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市场前景可观。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不断加深,人们对绿色、自然、健康的追求日益强烈,对森林资源和林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除需要大量木质资源外,还需要大量非木质资源,如苗木花卉、生态旅游、木本油料等,而且增长势头强劲。尤其是林木手工艺品、苗木花卉和绿色食品,只要产品质量好,市场前景极其可观。

(二)自然资源丰富。白河县林木品种和野生动物资源众多,仅药用植物就有1200多种,野生植物近78科,191420余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近20种,属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资源10种,野生动物种类达到1844135种。县境内亚热带成分树种桔柑、油茶树、无花果、枇杷、油桐、棕榈、芭蕉、山茶花、夹竹桃、银杏、香樟等生长良好。暖温带成分树种核桃、椿树、漆树、桦树、柿树、杉、桑、竹、木瓜均随处可见。特别是近年来发展的木瓜、茶叶产业已成品牌化、规模化种植。

(三)生态基础较好。全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累计完成绿化造林59.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46%。以木瓜、核桃、板栗、狮头柑、樱桃、红豆杉、苗木花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以林下种药、林下养殖、茶叶产业为主的多种产业形式发展势头强劲。此外,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和统筹城乡发展、乡村振兴建设步伐的加快,为特色林业发展创造更多条件。生态旅游方面,已初步探明各类景点50余个,特别是红石河源头3.9万亩平顶山原始森林,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四)区位优势明显。白河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东部,西部与旬阳县相连,北、东、南三面与湖北省接壤。县城位于汉水南岸,傍山依水,秀丽多姿。境内“十天高速”、316国道、襄渝铁路、汉江穿境而过,交通优势明显。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光能丰富、热量充足、降水充沛、无霜期长”,适合林木生长。近几年县域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旅游路、产业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投资环境明显改善,这为加快山林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五)政策保障有力。2021年,省市先后印发《“十四五”绿色循环发展规划》,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作出“以八大产业链”为主导,继续抓好木瓜、黄姜、茶叶、生态养殖、农旅结合等重点林业产业。县林业局制定印发了《林下经济、核桃等经济林产业发展资金奖补办法》《木瓜全产业链产业发展奖补办法》,落实整合及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760万元,用于林下经济发展。随着退耕还林补助延期,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推进林长制,集体林权制度及其配套改革的深入实施,为山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好的机遇和有力的政策保障。

四、发展对策和建议

(一)转变林业理念,科学开发山林资源。兴林富民是山林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应树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现代林业意识,既要保护好青山绿水环境,更要把广大山林潜在资源优势转化现实产业优势。遵循生态经济规律,推动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目标。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和工业生产组织方式,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林产工业开发能力,推动山林经济由种养型向加工和市场销售型转变。按照“现代、生态、高效、循环”的理念和“标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要求,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实施山林立体综合开发,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能力和水平,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合理规划布局,发展现代设施林业。结合县内资源情况,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努力形成“高山特色林木油料、中山林下种养间套、浅山茶果蓄养环绕、河谷平坝花卉种苗、设施农业遍布河谷川道”的立体产业格局。突出木瓜产业支柱效果,充分发挥现有的8家生产企业带动作用,建立完善“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供销联接机制,提高林农规范木瓜园管护的积极性,着力释放10万亩木瓜经济和社会效益。抓好中厂镇优质经济林绿化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形成现代林业苗木花卉观光示范园区。持续抓好茶叶产业重点镇、重点村建设,不断提升茶叶品质,形成高中低档价格优势。大力发展林药、林菜、林畜、林禽、林菌等林下经济,在栎木资源丰富区域抓好特种养殖业。以平顶山林场为中心,辐射中厂石门子、构扒镇东坡村、卡子镇凤凰村、茅坪镇晏家村,开发以森林探险、户外休憩、休闲娱乐为主的3A级生态旅游景区。大力支持各类经济林改造,突出发展木雕、藤编、蔑编等手工制作和具有白河特色的旅游工艺商品。

(三)坚持集约经营,注重龙头示范引领。鼓励引导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林地、土地经营权,吸引资本、技术等要素向山林经济集聚;按照规划先行、产业配套、龙头引领、政策支持、服务跟进的要求,落实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合作经济组织等市场主体,推进规模经营,加快功能聚合,建设山林经济园区。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实施“公司连基地带林农”的现代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培养林产品交易市场,促进“贸工农”产销一体化联接。扶持龙头企业引进和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工艺,着力解决产品深加工、细分拣、精包装问题,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优势品牌。发挥白河“中国光皮木瓜第一县”的品牌效应,鼓励县内木瓜企业加强合作,改进生产工艺,开发新型产品,利用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白河县木瓜节,进一步提升木瓜品牌知名度。以森博会、贸易洽谈会、林博会等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带领县内木瓜、核桃、林蜂、红豆杉等涉林企业,外出推介林产品,拓宽市场渠道。

(四)突出项目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镇村道路拓宽改造、综合乡村振兴、苏陕合作等项目,把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对企业的扶持发展,不断改善山林经济产业基地供电、供水和通讯等基础条件。认真落实中省市有关林业产业优惠政策,结合实际,建立扶持山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强与财政、金融等方面的合作,落实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扩大财信担保、小额信贷扶持范围和扶持额度,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满足林农发展山林经济的需求。充分发挥“八大产业链”领导小组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山林经济开发,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调查研究,用好、完善好山林经济各类奖补办法,真正发挥激励作用。县林业部门要全面落实领导包抓到镇、技术人员包抓到村工作责任制,对林业园区实行全面包抓,重点打造亮点园区,对技术培训实现镇村社区全覆盖,确保林业产业提质增效,让林农获得较大幅度的增收,让林下经济发展成为全县经济的增长点,为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秦巴山区生态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者单位:白河县委党校〔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