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301期/综合调研/内容详情

新形势下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调研思考

作者:李波涛发布时间:2023-02-28 10:55 来源: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提高公共安全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防汛抗旱和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两个转变,三个坚持”(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害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救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新理念,紧密结合我市实际,防范风险挑战,保持高度警惕,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一、我市水旱灾害的主要特征和做法成效

我市境内河流众多,汉江流经7县(市、区)河长340公里,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河流941条。境内气候多变,地质条件复杂,暴雨、洪涝、山洪等水旱灾害多发重发,是全省乃至全国水旱灾害防御重点地区。据史料记载,自公元569年到1983年的1414年间,洪水进入安康城区达30余次,较大以上洪水9次(流量22000m3/s),其中1583612日,安康城区发生百年一遇洪水(流量34000m3/s)。

1983年以来,全市共发生较大以上洪涝、山洪等水旱灾害多次,分布广、受灾重、频率高,水旱灾害多发重发是基本市情,防御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其中:“1983.7.31”汉江特大洪水(流量31000m3/s)和“1998.7.12”汉滨茨沟、“2000.7.13”紫阳联合瓦庙、“2002.6.9”宁陕四亩地等特大山洪及“2003.8.29”宁陕县城滑坡,“2005.10.2”汉江洪水,“2007.8.7”岚皋晓道山洪,“2010.7.18”汉江洪水和局地特大山洪,“2012.8.6”白河中厂山洪,“2017.9.23”强秋淋,“2019.8.3”白河卡子山洪灾害和“2021.9.23-28汉江及支流超10年一遇洪水”,“2022.7-8持续高温干旱”及局地山洪灾害。

其特征及短板主要表现为:一是水资源丰沛,时空分布不均。汛期降水量(729mm)占年平均降水量(900mm81%,主要集中在主汛期,789月降水多且常伴有伏旱发生。二是水旱灾害多发,设防标准较低。安康中心城区、9个县城、70%集镇临江靠水而建,沿江河街、集镇低洼地带受洪水威胁,防洪达标段少,局部存在工程性缺水问题,遭遇重、特大水旱灾害防抗能力有限。三是山地灾害重发,危害程度大。据普查10县市区均为山洪灾害易发区,移民安置点多临河靠山修建,几乎每年汛期都有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发生。四是水库度汛任务重,排涝设施不完备。现有各类水库(水电站)154座,其中大型水库7座、中型水库10座、小型水库137座,汉江干流大型水库洪水联合调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正在抓紧进行,部分城镇排涝防洪设施不健全。江河洪水、山洪灾害、水库度汛、城镇内涝是我市防汛工作的重点。

面对严重水旱灾害,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和“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防灾减灾救灾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弘扬抗洪抢险救灾精神。一是坚持生命至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减灾工作,全面落实以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制。按照“功夫在平时、关键在撤离、成败在落实”的要求,坚持汛前全面备汛,汛中严防死守,汛后评估总结的做法,把情景构建、责任到人、预警到户、提前转移等关键措施坚决落到实处,持续加大对山洪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移民安置点、重要城镇等防汛重点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整治,突出做好重点特殊人群的安全撤离转移工作,实行党员干部与重点对象“一对一”防汛包抓责任制,确保在雨前、险前、灾前将受威胁群众提前转移到安全地带,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员伤亡。二是落实“三到户”。各级及时召开防汛包抓单位“三到户”动员大会并下发文件,将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到村组(社区)、到人头。组织各级防汛包抓单位、包抓责任人,深入包抓村组(社区)住户,面对面进行工作对接和摸底调查,全面核查、建卡立档、动态管理,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逐户落实防抢撤救措施,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严密防范的防御体系,全面落实“情况掌握到户、信息预警到户、责任落实到户”,做到责任领导、监测人员、报警方式、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撤离组织六到位。三是科学调度洪水。不断健全型水库参与汉江干流错峰调度联席会议制度,修订完善《大型水库参与汉江干流错峰调度办法》,超前安排部署,及时会商分析,科学研判汛情,精准组织调度,以低水位运行、预泄腾库为重点,有效错峰削峰,使多次超警戒流量的汉江洪水悄然通过安康段,取得了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有效减轻了安康中心城市及东西坝片区、旬阳、白河等县沿江城镇和在建防洪工程度汛压力,多次受到中、省防总通令嘉奖。四是强化基层基础。全面加快实施汉江综合整治、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工程与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深化小型水库管护体制改革和示范县建设,整合防汛、气象、水文、大型水库等自动雨量监测站,建成省、市、县、镇四级防汛视频会商和监测预警系统,形成“覆盖流域、视频到镇、监测到村、音频到院、预警到户、群测群防、迅速避险”山洪灾害防治体系,有效破解防汛预警最后一公里”难题,基层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进一步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启示

在多年与水旱灾害做斗争中积累了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有以下启示:

一是加强领导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责任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负责、技术负责和岗位负责为支撑的责任体系,实行市级领导包联县区、县区领导包联镇办、镇办责任人包村(社区)、党员干部包组及重点户的包抓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带队深入现场检查指导防汛减灾工作,落实责任措施,消除度汛隐患,确保了层层有人抓、工作有人管、责任有人担,防患于未然,防范于灾前。

二是落实责任科学防范水旱灾害。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测群防,全面落实各级防汛抗旱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并在媒体公示,及时修编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依托地方武装组建专兼结合抗洪抢险救灾队伍,储备更新补充防汛抗旱物资器材,确保拉得出、用得上,关键时候起作用。全面落实防汛重点环节、部位和险工险段隐患排查、应急排险、安全警戒和抢险救生等措施。对大中型水库电站汛期水位实行动态管控,准确研判慎重决策科学调度,充分发挥各类水库防洪减灾和经济社会效益。

三是加快工程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我市汉江综合整治工程新修堤防和护岸100余公里,治理中小河流40余条,新修、加固堤防和护岸300余公里,全面完成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分期分年度组织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工程与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健全抗旱服务体系加快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有效提升了防洪保安和抗旱减灾能力。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实施移民避险搬迁,将居住在受洪水、地质灾害威胁区的群众优先搬迁到安全地带,从根本上解决安居问题。

四是开展警示教育夯实基层基础。已连续9年每年在汛前组织开展防汛减灾警示教育集中宣传月活动,着力提高群众水患意识、防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坚持重心向下,夯实基层基础,镇(办)按照“十个有”标准(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预案、有经费、有预警系统、有抢险队伍、有防汛物资、有宣传演练、有减灾成效),村(社区)按照“十个到位”(防汛预案、包抓单位、责任网格、预警人员、转移路线、避灾场所、物资器材、警示宣传、应急处置、明白卡入户),大力推行基层组织标准化、示范化建设。

三、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对策建议

(一)深化体制改革健全顺畅高效新机制。经过调研论证,结合安康实际,20223月市政府制定下发《通知》,将市防汛办有关职责职能调整到市应急管理局,市水利局及市水旱灾害防治监测中心主要负责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构建出具有安康特色的上下对应、统筹调度统分结合、各司其职的新机制。新机制运行后,初步解决了以前旧机制“上下不对应、运行不够顺畅”等问题,但在运行中仍然需要进一步做好衔接磨合等工作。要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切实加强改革后的衔接磨合工作,充分发挥好应急管理部门综合协调和水利等行业部门专业优势,着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顺畅高效新机制。

(二)抢抓机遇提高水旱灾害防治能力。结合我市水旱灾害频繁和能力建设不足的现状,各级水旱灾害防御部门必须进一步高度重视、提高认识、舍得投入,抢抓国家大力实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机遇,在水旱灾害风险调查评估和开展重点隐患排查的基础上,掌握风险隐患底数,提早科学编制规划抓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中、省计划盘子;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工程体系,全力推进汉江综合整治、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建设,全面提高防洪保安和抗旱减灾能力。同时,要大力实施水旱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提高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落实对暴雨、山洪突发灾害“叫应”机制,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治专业化、现代化水平。

(三)坚守底线提高全社会风险防控能力。水旱灾害一直是我市的心腹之患,防范化解洪涝干旱重大风险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2023年是安康历史上“1983.7.31”特大洪灾4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扎实组织开展防汛减灾警示教育系列活动,切实增强水旱灾害防范意识,努力提高全民防灾减灾和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各级水旱灾害防御责任人一定要增强风险意识,深刻汲取我市历史洪旱灾害和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积极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救大灾,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化解重大风险。

(四)聚焦乡村振兴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以做好水旱灾害防御的工作成效支持乡村振兴,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尽最大努力减轻水旱灾害损失。以深化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确保江河行洪和水质、生态安全,实现“水清、河畅、堤固、岸净、景美”目标。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任务,大力推进水旱灾害防御工程项目建设,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将工作、项目、资金向重点地区倾斜,加快能力建设和健全防御体系,为聚力建设幸福安康提供有力安全保障。

(作者系安康市水旱灾害防治监测中心二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