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傻子”支书陈远平

    作者:王志洲 时间:2009-09-29 16:32 来源:中共镇坪县委组织部 字号: 打印

    现在的镇坪县华坪乡三坝村,一条平坦的水泥路贯通村子东西,一股股清澈的自来水流进各家各户,一幢幢体现时代气息的民居拔地而起,有线电视、移动电话、摩托车等走进平常百姓家……一户户人家怡然自乐,处处展现着和谐宜人的新农村景象,而谈到眼前这巨大变化时,干部群众都说:“这都多亏了我们村的“傻子”支书陈远平啊。”

    心眼实在

    现年53岁的陈远平是土生土长的三坝人。由于家里穷,小学毕业他便回到家里,和家人一道共谋生计。

    1973年,年仅17岁的陈远平加入村上副业队,农闲季节为村民建房挣点零花钱。日积月累,他在为村民扒掉茅草房,新建土坯石板房、水泥砖房的过程中,学成了一身过硬的建筑本领。

    1993年开始,他自己组建工程队,大量承揽本村和四邻群众建房工程。由于他务实肯干,技术细,质量好,请他干活的人越来越多,工程队也开始壮大。他一直坚持选择工人的硬杠子不变——家里穷、能吃苦、干活细的困难群众。为此他也得罪了不少亲戚朋友,可不管亲戚朋友再怎么闲言碎语,他依然坚持要让那些干活找不到门路的贫困户跟自己干,劝那些有见识、有办法、能找到活干的人自己找门道。

    2000年以后,他的工程队扩大到近50人,建筑领域涉及民房、办公楼、河堤、公路等各个方面,由于他干的工程讲究质量,价格适宜,工程业主主动联系让他干。随着工程的增多,他鼓励原来的手下工人陈思元、陈召、梅云富及何远清先后成立了4个工程队,独自包工程。

    在他的带动和带领下,目前全村已有工程队4个近80人。不到10年,他累计完成工程总造价已达数千万元,为这个200多户的村子挣回了500多万元劳务收入,感召150多人常年在外务工,每年至少实现劳务收入200万元。

    做工程他最下功夫的是抓质量,不论公家,还是私人,不管是上百万的,还是几百元的小活,都要让业主放心;干活时,他与工人一样具体做、出实力;分钱时,他只抽取小额管理费,与工人一样按劳计酬,保证每个工人每天不少于50元的收入,工人一年至少挣1.2万元带回家。

    同时,他还指导留守村民种植玄参、黄连等名贵药材。目前,全村共种药材150余亩,每年产值10万元以上。

    近几年,三坝人越来越富了,每当他听说谁家要建新房了,那家添了新彩电和洗衣机了,谁家准备开商店了,他心里就会乐滋滋的,就好像这些东西都是自己添置的一样。一问,他抿着嘴,乐呵呵地说:“让乡亲们有钱用,我心里舒坦”

    办事老实

    1997年,陈远平担任村主任,2000年担任村支书。近几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农村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等战略部署,使三坝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于是他把手艺放在家乡的建设上。

    要致富先修路。说起修路,他便自豪地说:“我们村的硬化路都是我带领包工队修建的,全乡7.92公里的硬化路,有5公里是我修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趁此机会大赚了一笔,但知情的人都清楚,那条路是因为工程投资少、要求严、难度大,是其他工程队不愿干的活儿。当时也有临乡的好几个村子找他,工程不是太难,少说也能净挣几万块,但被他一一拒绝了。他调侃地说:“钱是挣不完的,我用自己的建筑技术、自己的建筑队伍、自己的钱建设家乡。许多年后,当有人提起我们村的路,大家都说是我带领工程队修的,那才叫高兴呢。”

    修路的过程,也是不断调处矛盾、克服困难的过程。村民嫌赔偿标准低,不让毁田毁地,他三番五次亲自上门给村民做思想工作,争取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修到“云盘”的那段路最艰险,路陡重车上不去,材料运不到指定地点,他就带头肩挑背扛,保证工程进度。路通了,云盘200多人受益,他的脸却更黑了,人也瘦了不少,还亏了8000多块钱。

    群众饮水难一直是陈远平的一块心。以前三坝人吃水全靠在河坝或水沟里挑,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不干净。为了能尽快解决这一难题,他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协调,3次召开村民大会,筹措资金,商讨对策,带领群众实地勘察路线,尽量扩大受益面,经过 10多天的苦干,全村饮水工程顺利竣工,解决了800多人梦寐以求的饮水问题。当村民拧开水龙头,听着哗啦啦的流水声,都由衷地感慨道:“咱也能和城里人一样吃上自来水了。”

    “作为村支书,让三坝人过上像城里一样的日子是我的心愿。”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干的。

    路通了,解决了村民的行路难题;自来水通了,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难题。他又借扶贫开发和新村建设机遇,动员群众建新房,改善居住环境。通过带领村委会班子成员,挨家逐户地调查,了解情况,征求村民意见,最终确定让那些有经济基础、生活宽裕的群众率先改建,建起水泥砖房;对那些危房户动员农户自己掏一点,其他群众帮一点,争取项目资金补一点的办法进行改造。从2002年至今,全村共有50多户建起了新房,那些活儿都是他带领工程队做的,而且每户至少无偿帮忙3天。

    干活出力

    近几年,村民的收入主要渠道是外出打工。缺劳力的人家,生活还是比较困苦,地里的产出又非常有限,如何让这些人也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他也想了很多办法。

    2008年春,陈远平看到乡上领导很忙,成天往返于团结村和乡政府。听说是要引进老板建万头养猪场,他就厚着脸跟上去看。建猪场要租赁土地,当他得知团结村一时处理不好的消息后,他心一热,眼一亮,轻磨硬泡,央求乡上领导,给老板做工作,又接连与本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商量,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硬是把项目“抢”到三坝。

    老板要建一个年繁育外三元良种仔猪1.2万头规模的养猪场,总投资达800万元,圈舍和配套用房达到3900多平方米。老板的决心大,但资金有缺口。建场房老板只愿出250/平方米的工价,远远低于市场价。为了能让项目落户三坝,陈远平主动揽下建设工程,并和老板达成协议——凡是本村村民在猪场买仔猪,要按比市场价低1元钱的标准出售。为了使猪场尽快投入使用,他带着建筑队起得很早,中午也不休息,很晚了才回家,仅3个月,硬是一口气修建了203100平方米的现代化圈舍。按老板的要求扩大规模,今年,他用房屋作抵押,向信用社贷款5万元,又把儿子计划买车的26万元钱垫了进去。建成这个场,最多的时候,他累计垫钱近48万元。

    猪场建成了,看到气派的养猪场,他高兴地说:“不信我们三坝人干不成大事,关键要能吃苦、能出力。”今年以来这个场共上栏母猪600余头,已出售仔猪3000余头,实现收入110余万元。

    他看着现代饲养办法好,见效快,就动员群众发展现代化饲养模式。由于投资多,风险又大,群众都犹豫不决。于是他就自己带头建了4个圈685平方米,用事实教育引导群众先建规模小的圈舍,从几十头的规模开始发展。

    大家看到他带头发展生猪产业,也纷纷开始建圈舍,发展生猪产业。目前,全村已有8户新建成了50平方米的圈舍,14户新建成了120平方米的圈舍。在全村形成了以大养殖场集中育仔,各家各户分散育肥的模式。前九个月,商品猪出栏1700余头,仔猪销售3439头,实现收入380多万元,“一村一品”初具规模。

    不怕吃亏

    先进性教育以后,三坝村全面推行党员设岗定责、开展“双联双定”,无论干什么事情他都要求党员干部要干在前头,发挥先锋作用。2000年的农网改造工程,一般群众只干2天,但他带领党员干了4天。2005年实施农田改造工程,一般群众只干1天,但他和其他党员多干2天,而村干部又多干5天。这些,虽是一些不起眼的数据,但却一次又一次的展示出了他作为党员的风采,一次又一次地赢得了乡亲们的赞赏,让群众变得更加团结。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他是一个见困就解、见难就帮的人,群众建房,为了提高工作效益和工程质量,他把自家价值7000多元的搅拌机无偿提供给建房户使用,不但为建房户节省了水泥和人力,还大大提高工程质量。

    84岁高龄长期瘫痪在床的老党员罗思秀,家里有4口人,还住着陈旧的土坯石板房,儿子患有痴呆症,儿媳又没有致富能力,别说是建新房,就是生活都有困难。今年年初,他便主动提出要帮扶罗思秀的要求,承诺帮她建新房。商量同意后,他一边号召全村党员帮忙,一边借钱给蔡明福(罗思秀的儿子)让他买钢筋和水泥砖。新房动工后,他天天守在施工现场,缺钢筋了,他叫工人从自己家里抬;没有水泥砖了,他自己担保从砖厂赊。看到陈远平如此付出,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村民们都感动了,纷纷出力无偿帮助蔡明福,不到一个月时间新房就盖成了。

    2008年,村民马龙泉想发展生猪产业,苦于启动资金不足,陈远平听说后,主动找到他,并借给他1.5万元钱。猪场建成使用后,马龙泉当年出售商品猪86头,实现收入10余万。今年,马龙泉又建了一个150平方米的标准化圈舍,饲养量将达到400头。

    为了解决村上2名五保户的吃水问题,陈远平自己出钱购买了800水管,无偿提供给他们使用,让他们也能吃上自来水。

    像这样,得到陈远平帮助的群众还有十几户。当群众说:“陈支书,你给我们帮的忙我们会记在心里,垫的钱我们会及时还给你。”他却劝人家说:“党员干部要给群众做实事、干好事,帮助你们改善生活条件,是我这个当支书应该做的。至于垫的钱都不要着急,等你们把产业发展好了,什么时间有钱就什么时间还。如果还不上,就当是我给你办这件事情送的一份礼。”

    他坚持代表党组织在七一、春节等节庆前后,慰问李庭华、郑德秀等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小到糖果,大到食油、米面,一年少说也要花几百元,他都自己掏腰包,也不计较。

    当别人提起他做的好事,他总是低调地说:“那些都是我作为一个支书应该干的。”他还说:“现在,一些群众的问题还没有处理好,村民有些困难还没有关心到,有些群众的生活还是很困难,我心里很着急,今后还要更加的努力,为群众谋取更多的幸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xfw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