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在汉江流域的鄂、川、陕毗邻城市中,选择人口、城市规模与安康市相对接近的湖北省十堰市、荆门市,四川省达州市以及陕西省汉中市、商洛市,就“十四五”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形势进行对比分析。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安康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稳步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毗邻六市基本情况
从国土面积看,毗邻六市中最大的汉中市2.72万平方公里,最小的荆门市1.24万平方公里,安康仅次于汉中市和十堰市位于第三;从2021年常住人口来看,规模最大的达州市537.0万人,最小的商洛市202.68万人,安康常住人口247.84万人,位于六市第五。
2021年毗邻六市基本情况
二、2021年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从经济指标看:总量扩张,增速恢复较慢。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1209.49亿元,增长7.5%,从六市经济总量看,外省三市均超过2000亿元,其中十堰和荆门于2021年突破2000亿元,陕南三市总量偏小,安康经济总量仅大于商洛市,处于第五。从六市GDP增速来看,2021年,外省三市均高于陕南三市,其中十堰和荆门分别增长11.5%和10.8%;安康GDP增长7.5%,位于六市之末。从人均GDP看;最高的荆门市(83441元),安康人均GDP为48687元,高于达州市(43646元)和商洛市(41812元),位于六市第四。
(二)从经济结构看:三产仍占主导地位。2021年,安康三次产业结构为13.6∶42.4∶44.0,呈现三、二、一模式(2012-2019年全市产业结构为二、三、一模式,从2020年起,三产比重超过二产,呈三、二、一模式)。从六市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占比均低于20%,最高的达州市17.5%,最低的十堰市9.6%;第二产业占比,最高的汉中市42.7%,其次是安康市42.4%,最低的达州市35.5%;第三产业占比,最高的达州市达51.5%,也是六市中唯一超过50.0%的市,最低的汉中市占41.8%。六市中除汉中外(二、三、一模式),其他五市产业结构,均呈现三、二、一模式。
(三)从生产侧看:农业生产平稳、规上工业形势较好、服务业发展加快
农业生产平稳。2021年,全市上下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全市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六市对比来看,2021年安康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0.37亿元,总量仅高于商洛市,增长5.9%,增速为六市末位,较增速最高的荆门市低5.6个百分点。
2021年各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及增速
规上工业增长较快。2021年,面对各种复杂矛盾问题交织和内外部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全市工业迎难而上,奋力恢复增长,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增速位居全省第四,重回全省第一方阵。从毗邻六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看,最高的商洛15.2%,最低的十堰市增长3.4%,安康位居六市第三。2021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83个,居陕南三市之首。
2021年各市规上工业情况
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和服务的桥梁,大力发展服务业,可以有效促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也是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全市第三产业(服务业)快速发展,规模日益壮大,质效大幅提升,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202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531.62亿元,占GDP比重达44.0%,服务业占GDP比重为三次产业占比之首,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四)从需求侧看:投资增速整体趋缓,社零增速较快,进出口尚需加力
投资增速趋缓。2021年,全市以“产业项目建设年”为抓手,牢牢把握稳投资促增长工作总基调,奋力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稳中有进、结构持续优化的良好态势,但同时也存在大项目支撑不足、房地产待售面积居高不下、投资保持增长压力不减等问题,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4%,在毗邻六市中增速为末位。
消费品市场增长较快。2021年,安康奋力开拓城乡市场,各县(市、区)稳市场、促消费措施效果显现,消费活力明显增强,消费市场日益繁荣。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0亿元,达502.64亿元,同比增长15.0%。从毗邻六市总量看,十堰市和达州市过千亿元,其中达州市以1281.50亿元居六市之首;从增速看,外省三市增速较快,安康增速仅高于商洛市,位居第五。
2021年毗邻六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外贸进出口尚需加力。2021年,市委、市政府抢抓战略机遇,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开放发展水平与经济外向度大幅提升,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59亿元,增长14.8%。但与毗邻六市相比,总量和增速双双落后,总量较排名第五的商洛市少9.1亿元,增速低9.7个百分点。
2021年毗邻六市进出口
三、安康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疫情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大。2020年疫情充分暴露出安康中小微企业居多、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和短板。全市经济社会受疫情影响程度颇深,GDP为负增长。疫情之前,全市GDP增速长期位于全省第一方阵,2015-2019年更是连续5年保持全省首位。2021年,全市GDP虽增长7.5%,但2020和2021年两年平均还下降1.2%,距两年平均增速最高的达州市(6.2%)低7.4个百分点。
2020、2021年生产总值增速及两年平均增速(%)
(二)城乡收入水平偏低。2021年安康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96元,位于六市第五,距第一名的达州市(39249元)相差8753元;安康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64元,位居六市第五,距第一位的荆门市(22198元)相差9734元。从两年净增量看,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249元,仅高于商洛;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净增1176元,为六市增量最低。
2020年与2021年六市城、乡收入一览表
(三)财政保障能力较弱。 2021年,安康市完成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48亿元,同比增长14.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7.88亿元,同比下降11.4%。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看,省外三市均超过100亿元,陕南三市较低,安康仅高于商洛市,位于六市第五;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看,安康市超过荆门市和商洛市,位于六市第四;从财政自给率看,陕南三市明显低于外省三市,安康市和商洛市财政自给率仅为个位,其中安康为9.3%,低于最高的荆门市33.8个百分点,低于汉中市和商洛市5.0和0.6个百分点,位于六市之末位;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2.7%,也为六市之末位。
2021各市财政收入情况
四、安康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一)新机遇、新力量,吹响高质量发展新号角。一是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安考察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为安康指明了高质量发展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明确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发展指向,寄予了“乐业才能安居”的民生取向,安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新机遇。二是新的领导力量带来新动力。2022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安康迎来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新的领导人,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统揽全局的战略谋划、审时度势的战略决策、矢志不移的战略定力谋划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新的生产力。
(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美丽安康新样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抢抓“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机遇,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抢抓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机遇,打好生态“王牌”,把美丽和富裕联结起来,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2021年,全市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343天,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汉江出陕断面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荣获全国“十大心仪之城”称号;营商环境满意指数达96%,位居全省第一。
(三)实体经济占优,增添持续发展新活力。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五上”企业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按照国家“要报数、先入库”的原则,安康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五上”企业的培育纳统工作。2021年末,安康“五上”企业2596个,分别较汉中市和商洛市多99和1687个,位于陕南之首,高于外省的荆门市,位于六市第3,有力地支撑了安康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2015年和2021年毗邻六市“五上”企业(个)
五、安康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把握创新“科技赋能”,促进更高层次发展。一是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的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二是利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壮大智能制造、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等新兴产业。三是在固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重视龙头企业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核心配套企业,完善链条、补齐短板,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统筹”,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二)找准方向“提档升级”,拓展重点领域发展。一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二是以投资为引领,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要重点聚焦养老、教育、医疗等改善民生需求领域,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等方面投资,从而形成消费与投资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进一步挖掘居民消费升级中蕴含的巨大增长潜能,以高质量、高层次的产品供给来引领和激发新需求,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四是深入开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加大农业产业规划和引导力度,加快培育优势农产品产业集群,提高农产品开发和管理水平。五是提升全体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着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三)聚焦区域“功能定位”,助推县域竞相发展。县域经济是支撑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破解全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动力源和发力点。实施“一县一策”和“一县一业”,促进县区争先进位、错位发展、协调互动,形成“一业为主、多业并存”的发展格局,增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继续把“农业园区、工业集中区、‘飞地园区’”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引擎,坚持差异化、特色化、集群化方向,进一步明晰各县区发展定位和比较优势,持续用力打造立县之业、培育骨干财源,努力形成各扬所长、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四)围绕企业“急难愁盼”,落实落细纾困政策。当前,安康提出“加快建成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和聚力建设幸福安康”的奋斗目标。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近年来,安康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需要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效激励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完善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环境。二是降低企业综合成本。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特别是物流成本,针对特殊产业和企业实施定向支持,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三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功能性支持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兜底政策,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行者无疆、大道无垠。安康在奋力发展的同时,毗邻地市也在奋蹄疾步。全市要正视差距,在区域竞争中找准主战场;发挥优势,在特色发展中选准主赛道;真抓实干,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瞄准主攻点;坚定信心、主动担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稳增长。看标兵步伐,谋自身发展,快马加鞭往前赶,奋力谱写安康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各地市年度公报。)
(田志强系安康市统计局副局长;栗丰琼系安康市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