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栉风沐雨,十年不忘初心。过去十年,是旬阳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污染综合治理、执法监测监管、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十年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臻完善。旬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7个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旬阳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和《旬阳市市级领导包抓重点工作报告制度(试行)》等系列文件,河湖长制、林长制、环境监管“网络化”管理模式深入实施,“全面覆盖、层层履职、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监管体系和“党委政府主导、环保居中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监督”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制度保障更加全面有力。
十年来,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2天,优良率96.2%,创历史新高;2021年PM2.5平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综合质量指数2.82,再破市域记录;2019年旬河水质由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提升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及以上标准,2022年冷水河饮用水源地水质由Ⅱ类上升为Ⅰ类,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始终为100%,秦岭巴山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17年荣获陕西“生态建设强县”,2019年跻身进入全省“十强县”之列;2020年荣获安康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集体”表彰;2021年铜钱关镇铜钱村、构元镇羊山村等4个村庄入选“国家森林乡村”。
十年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卓有成效。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成立了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严格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19座小水电整治全面完成,224名网格员精心守护着“中央水塔”,对历年来已核查整改完成的249个疑似问题图斑开展整治“回头看”,42个秦岭生态保护重点问题整改销号,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得到持续巩固。
十年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累计淘汰关闭退出落后涉气企业30余家;安装餐饮油烟净化设施1300余台;安装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27台;安装天然气15000余户;投入使用新能源公交车32辆,共享单车600辆;规范主城区建设工地16个,对主城区道路定时冲洗清扫,最大限度减少扬尘污染,让“天空蓝”成为旬阳人民的“幸福蓝”。深化“河长湖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工作机制,科学设置江河水质监测断面37个,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4座;规范运营污水处理厂5座、垃圾处理场8座;实施了城区及19个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治理小流域2处35.93平方公里;绿化河岸130余公里、栽植树木25万株,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科学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16个,16个镇2万余亩受污染耕地得到安全利用,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2%以上,42.1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得到有力保护。举一反三开展矿山环境污染问题系统治理。近年来,完成矿山治理恢复94.19公顷;水土流失治理128平方公里;关口镇、红军镇、双河镇、关口镇等汞铅矿区开展采矿区废渣治理、生态植被修复等工程全面完成,红军镇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被国家生态环境部专家组评为优秀试点项目,推荐为全国推广示范项目案例。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暨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并受到国、省、市普查办表彰。
十年来,环境监管更加精准高效。全市环境监测监管网络织牢织紧,建成3座空气自动站、4座水质自动监测站、37个手工水质监测断面、352名环境监管网格员组成的市域环境监测监管网络,实现镇村组全覆盖。持续深化“日巡查、周夜查、月联查”联合执法机制和环境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全面实施环境执法监测联动,定期分析研判,突出重点难点,常态化开展环保联合执法检查行动,始终保持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高压态势。生态环境旬阳分局及干部先后受到国、省、市生态环境系统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表现突出个人”表彰。
十年来,服务绿色发展主动有为。已创建并获命名省级以上生态文明镇14个、生态文明村8个、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单位8个,市、县级生态文明镇21个、生态村231个、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单位45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市和2个镇235个村生态文明示范镇村创建指标全面完成。新建金山银山基地5.07万亩、低产林改造10.7万亩,打造特色林果示范基地28个5万亩,培育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6家,市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6家,已形成8万亩烤烟、7万亩中药材、10万亩魔芋,建成省级农业园区4个,市级农业园区5个,县级农业园区30余个,实施项目30余个,培育规模以上特色生物企业8个,走出一条园区承载、基地带动、产业聚集的特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2021年接待游客302.4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06亿元。
十年来,生态文明理念已深入人心。民众享受生态红利越来越多、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积极参与、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日益增强。38支3000余人的志愿护河队伍引领民间护河、义务护河蔚然成风,双河镇女子护河队队长朱先萍2020年被评为全国“巾帼河湖卫士”、2022年荣获全国“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殊荣;旬阳市守护汉江志愿者联合会会长王孝文2022年荣获陕西省“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殊荣。双河镇“女子护河队”护河经验做法得到《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等国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生态文明理念厚植旬阳人民心中。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豪情满怀,展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壮志在胸。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让天蓝、水清、地绿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旬阳坚实底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