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紧逼 埋头苦干
为加快紫阳突破发展而努力奋斗
——2009年3月10日在紫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紫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晓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一年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 再谱突破发展新篇章
2008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全县人民埋头苦干,奋力拼搏,经受了雨雪冰冻、地震灾害和金融危机的考验,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0亿元,增长15.2%;农业总产值14亿元,增长7.2%;工业总产值5.8亿元,增长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2亿元,增长59.9%;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亿元,增长42.8%,增幅居全市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67元,增长23.1%;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达到9868元,增长2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7亿元,增长25.5%。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增速,全县经济社会突破发展再创新辉煌。
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农村发展基础不断加强。着眼农民增收,大力发展以富硒茶为重点的绿色产业。投资2880万元,新发展密植丰产茶园1万亩,精品示范茶园1120亩,新建了高桥、麻柳、洄水等10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和40个茶叶初制加工厂,整合茶叶品牌,扶持发展富硒茶连锁经营店50家,充分利用各级电视台、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和户外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富硒茶品牌,获得了省名牌产品和“中国名茶之乡”称号。全年茶叶总产量达到2066吨,实现茶业综合收入2.93亿元,增长48.6%,茶农收入净增2100万元。发放蚕种7.6万张,增发1.3万张,蚕茧总产量达到2978吨,实现产值5956万元,增长23.5%。发展畜禽养殖大户373户,实现畜牧业总产值37714万元,增长21%。发展标准化魔芋种植基地5000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0.2万吨,增长10.9%。外出务工人员达到8.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亿元,被评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先进县和全省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示范县。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为新农村建设夯实了经济基础。
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加。着眼规模扩张,优化结构,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亿元,增长51.4%。湘贵锰业二期扩建工程竣工投产,诞生了首个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积极争取陕南突破发展资金1400万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硒谷矿泉水、康洪茧丝、永华魔芋等企业由小到大,不断扩能,新增工业产值过亿元。立足大招商、招大商、大上工业、上大工业的思路,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当年引进招商项目9个,启动重点工业项目前期工作7个,签约资金5.85亿元。投资1.16亿元的锆钢玉项目当年洽谈、当年开工,创下了紫阳招商史上最快纪录。“中国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完成规划并通过评审,已列入全省首批建设的县域工业园区,为工业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搭建了平台。
城建实事继续实施,县城面貌日新月异。着眼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在完成2007年县城建设10件实事的基础上,又投资2亿多元,继续抓好城建10件实事,县城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全年改造背街小巷43条,新装巷道路灯385盏,改造县城公厕18处;全县人民企盼多年的紫阳广场主体工程完工,春节已投入使用;紫阳港及观江平台、火车站进站路、红广路、神峰山环线公路、县城供水主管网改造、县医院门诊楼、县福利救助站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县文化中心、体育场综合改造、县茶叶专业市场、县中医院综合门诊楼、环城路农贸市场、县城垃圾填埋场、紫阳广场和体育场周围及紫府路沿街房屋外立面改造、廉租房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双创”工作深入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全面实施,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县城板石特色逐渐彰显。
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发展后劲越来越足。着眼基础突破,狠抓以乡、村道路为主的重点工程和实事项目建设,全年98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14.32亿元,增长59.9%,项目总数和投资力度都创紫阳历史之最。累计投入1.4亿元,新修通村水泥路63条369公里,全县通村水泥路总里程达到1100公里,70%以上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农村交通落后状况正在改观。新开工建设通乡水泥路12条,除渔紫路沿线4个乡镇外,今年将达到乡乡通水泥(油)路目标。交通建设投资之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丹保工程稳步实施,新修基本农田3600亩,河堤3200米,栽植经济林830万株,水保林250万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5平方公里。新造林8.4万亩,完成大瀛湖绿化治理8100亩。全县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越来越优。着眼改善民生,大力加强社会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年八大民生工程完成投资4682万元,年初县政府承诺的农村10件实事件件落实,农村低保扩面3354人,保障对象达到32000人,发放低保资金2026万元;新建人饮工程53处,解决了1.5万人的饮水困难;完成电网改造7个村;实施农村减灾安居工程1700户;新建乡镇敬老院6所,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20%;建设扶贫重点村22个,完成生态移民和易地移民478户2128人;新建沼气池2600口;争取扶贫贴息贷款5000万元,财政贴息250万元,扶持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家。“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高考本科达线707人,再创历史新高。兑现“两免一补”资金1903万元,惠及全县4.6万名中小学生。乡镇医疗机构药品实行了统一采购和配送,为患者减少药费支出380余万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0.33%,兑现医疗补偿211856人次1348万元;城镇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80%,农村孕产妇实现了免费住院分娩,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兑现奖扶资金350万元,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广播电视、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有线电视覆盖所有乡镇,北五省会馆维修保护工程开工实施,东城门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有效实施,我县评为全省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县。信访积案集中办结和县级领导大接访活动成效明显,解决历年信访积案10件。平安紫阳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全县社会和谐稳定。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办理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在全市率先开通了乡镇视频会议系统和电子公文交换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认真落实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决策部署,及时编报项目297个,投资规模110亿元,集中赴市进省汇报争取,一批重点项目列入省市计划。扎实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全力筛查救治食用有害奶粉的婴幼儿,保护了人民群众健康和安全。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县新变化层出不穷,新亮点不断涌现,经济社会发展再创新辉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把握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埋头苦干、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驻紫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离退休老干部以及参与紫阳建设的投资者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全县经济发展形势较好的情况下,我们更应清醒的看到我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农业主导产业支撑作用弱,产业优化升级任务还十分艰巨;大工业项目、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仍然缺乏,全县合力抓项目、抓招商的氛围还不浓,发展环境亟待改善;“两路”建设过程中因拆迁、征地及施工影响造成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少数政府工作人员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效率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改进和努力解决。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366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