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宁陕 > 正文内容

    宁陕:打好“生态牌” 做活“绿文章”

    作者:佚名 时间:2022-08-23 08:16 来源:宁陕县 字号: 打印

      位于秦岭南麓的宁陕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以生态经济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统筹实施生态保护、生态产业、生态改革三大行动,不仅有力激发乡村振兴动能,而且实现了生态保护、生态产业、生态惠民和乡村振兴共融共赢。2021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97元,较上年增长10.1%。

    在保护中发展
    让更多群众享受生态红利
      7月31日,宁陕县筒车湾镇油坊坪村陈家湾组村民张志奎一大早就赶往自己所管辖的林区开始巡查。随后,他又来到自家的天麻地里进行查看。
      “在干部的帮扶下,我2016年就被县上聘为生态护林员,还种植了林下中药材,我家2018年就脱了贫。”张志奎说,“作为一名生态护林员,我的职责除了管护2000余亩山林,还要提醒进入管护区的人不能使用明火、禁止乱砍滥伐、禁止捕猎野生动物。”
      张志奎介绍,2016年以来,为了帮他家扩大林下中药材种植规模,镇、村干部先后两次为他家办理了5万元的生态产业全额贴息贷款。如今,他家已种植天麻6亩、猪苓3亩,每年还培育近万袋天麻菌种。仅靠种植中药材,他家2021年纯收入8万余元。同时,他每月还有600元的生态护林员工资性收入。
      据悉,像张志奎这样的生态护林员,油坊坪村共有12名。
      去年以来,宁陕县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擦亮“绿水青山”的底色和“金山银山”的成色,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生态红利。通过推行“林长制”,宁陕县共管护天然林240万亩,封山育林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6%。全县共建成集镇污水处理厂9个、垃圾场11个,村级污水处理站23个。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保护动物数量攀升,国宝朱鹮从野化放飞时的26只增加到300多只。
      为了确保群众在保护生态中实现持续增收,宁陕县在全省率先建立“国土、林业、水利、环保”四位一体的县、镇、村三级生态环保“网格化”工作体系,并成立护林员、护河员、生态“网格员”专业环境保护队伍,实现了生态环境监管全覆盖、全时段,1400名群众参与生态保护,年人均增收7000元。该县还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每年兑现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3079.885万元、退耕还林补助款200万元、耕地保护补助款430万元,通过惠民政策的落实,吸纳更多群众参与生态保护。

    农旅融合发展
    让群众增收路越走越宽
      每天不到6点,广货街镇沙沟村高关场组村民张胜霞和丈夫余米前就急匆匆赶到村里的“花栖玥山仓”民宿去上班。张胜霞负责打扫屋内外卫生、准备食材,余米前负责搭建凉亭和修建观赏鱼池,同时打理小菜园的时令蔬菜。
      “6月至9月,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民宿几乎天天爆满,来自各地的游客都会涌到这里来。”张胜霞说,这家民宿原是她婆婆的老房子,由西安一家公司投资改造而成,去年5月1日开业。民宿共有8间客房,公共区域由茶室、书画室、休闲区组成。装修用的材料是老瓦、老砖、老木头,食材都是当地土鸡、土猪、有机蔬菜等。
      “我把老房子租赁给公司,他们每年支付我租金6000元。公司还承包了我家的板栗树和核桃树林地,仅这一项,又能收入1万元。我们夫妻俩还被公司聘为新民宿服务员,两人每月工资6500元。仅靠新民宿,我家年收入9.4万元。”张胜霞激动地说。
      去年以来,宁陕县为了用活绿色资源,将生态康养旅游与壮大山林经济相结合,不断壮大“菌药果畜”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展食用菌1200万袋;种植板栗、核桃37万亩;养殖中蜂3.2万箱;林麝和梅花鹿养殖达1500头;建设天麻、猪苓、魔芋、食用菌等各类专业示范村22个;建成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2个。全县生态农林产业覆盖面75%以上,群众从事生态农林产业年人均增收2650元。
      与此同时,宁陕县还依托山水资源,聚力发展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先后建成了悠然山、上坝河、筒车湾等核心景区,打造了皇冠健康小镇、广货街运动小镇,培育渔湾、蒿沟、海棠园等特色旅游村,开发了旬阳坝、朝阳沟、天华山省级森林康养基地等,群众通过兴办农家乐、从事旅游服务业、劳务务工等,收入持续增加。据统计,全县去年累计接待游客4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3亿元。
      为了推进产业链条延伸,宁陕县还先后建成了核桃、板栗、蜂蜜、猕猴桃等深加工生产线和甜糯玉米、食用菌、葛根3条初级加工生产线,制定富硒产业企业标准2项,新开发富硒旅游产品6个,培育规上农林产品加工企业7家,全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态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有效确保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盘活资源资产
    让乡村更美更具吸引力
      “自从去年村里建起现代化农业综合园区,我再也不用去外地打工了。如今,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稳定增收,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城关镇渔湾村村民钟小兰说,“我被村里聘为保洁员主管,每月收入2600元;家里闲置的5间土坯房流转给园区企业,每年有房屋流转收入5000元;5亩水地和旱地也流转出去了,每年土地流转收入2200元。”
      渔湾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黄晓勇介绍,渔湾村现代化农业综合园区是2018年由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进西安一家企业共同建设的,是集农耕种植、自然研学、乡村民宿、康养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该园区自2021年5月正式运营以来,不仅有效盘活了村集体资源和村民闲置的房屋、土地资产,而且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加了群众收入。全村去年旅游综合产值达150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18年的10075元提升到2021年的1.3万元。
      去年以来,宁陕县通过深化生态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有效盘活土地、资产等资源要素,确保群众实现多渠道增收,已累计培育各级各类农业园区105个,发展农业市场经营主体453个,流转土地1.1万亩。
      同时,为了让乡村美起来,宁陕县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指导各镇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县目前卫生厕所有15946座,普及率达93.5%。为了让乡村更加文明、更具吸引力,该县不断深化生态文明教育,加快新民风建设,开展子午道、古村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程,举办秦岭兰花文化艺术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提高了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开展法律进乡村、校园、家庭宣传教育活动,设立“红黑榜”和善行义举榜,树立崇德向善导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安政网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