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七月以来,陕西旬阳市持续高温40℃以上,成为全国气温最高区域之一。与之火热呼应的是项目建设在烈日下推进,产业增收在高温中持续,基础设施在暴晒中延展,抗旱保收行动在极端天气中实施......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冲刺2022年度巩固衔接工作“创优”目标,旬阳市从7月底到10月底集中开展巩固衔接“百日提质”行动,开展“十大行动”,筑基乡村振兴。旬阳市干群一心,战天斗地。
全员行动,百日提质
7月21日,旬阳市委书记陈红星在蜀河镇龙潭村督导检查巩固衔接“百日提质”工作,陈红星要求,各镇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四个不摘”和“五级书记抓振兴”要求,以巩固衔接“百日提质”行动为抓手,举一反三细致摸排,问题具体见人见事,短板弱项补齐补强,高质高效完成整改。8月8日,市委书记陈红星在赵湾镇检查指导乡村振兴和基层党建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以巩固衔接为统揽,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灾后重建等工作,持续做好返贫动态监测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群众生活更幸福。
今年以来,旬阳市委书记陈红星遍访脱贫村69个,占169个脱贫村的40.82%,解决难点问题7件,形成调研报告1份。
8月8日,旬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罗本军到双河、红军、蜀河镇督导乡村振兴工作,要求要做到大格局谋划、好项目支撑,要紧扣产业融合发展、强化经营理念,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百日行动”开始后,陈红星、王武臣、罗本军、曾炜、文永明等旬阳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实地调研、带头开展遍访,以身作则、靠前指挥,下沉一线、一抓到底,倒逼责任落实、政策落地、工作落细。
连续高温下,石门镇按照全市巩固衔接“百日提质”工作要求,以巩固衔接“十问十查”专项行动为主要内容,统筹做好入户帮扶,问题整改、防汛防滑、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工作;棕溪镇镇村干部采取入户走访、查阅档案资料、座谈访问村干部等形式,对发现的问题现场指出,清单交办,立行整改,目前交办清单19份,完成整改30条;神河镇快速召开巩固衔接“百日提质”行动安排部署会,以战斗姿态,下足“绣花”功夫,发挥“钉钉子”的精神奋力冲刺2022年巩固衔接“创优”目标任务......
旬阳市建立“市级总揽全局负总责、市级领导包抓、主责单位牵头、部门定点帮扶、镇村落实主干、工作队驻村帮扶”责任体系,41名市级领导包抓21个镇,11个主责部门牵头推进本领域工作落实,130个单位、804名驻村干部帮扶188个重点村。实行“清单管理、周调度、函告提示、常态督导”抓落实机制,点对点制定市级领导、行业部门、镇村具体任务清单,成立专项督查组常态督导推进,适时进行专项提示函告,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
十大行动,巩固成果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情况,石门镇迅速行动,组织党员干部多举措开展抗旱保收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和降低损失,促进今年粮食稳定增产。各村(社区)党员干部主动深入田间地头,积极查找水源,采取车运、担挑、维修管道等方式帮助农户浇灌,对镇域内水库和多处塘坝统筹规划,合理调配水源,因地制宜,多措并举解决灌溉用水问题,确保不误生产、不误生活,最大限度地减轻和消除损失。
双河镇高坪社区是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在“百日提质”行动中试点推行“五美庭院”创建工作。通过政府引导、示范带动、以奖代补、群众参与的模式,让全村家庭家里门外净起来、房前屋后绿起来、行为举止美起来,以农户家庭“小美”汇聚乡村“大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桐木镇桐木社区结合当前大学生录取通知陆续到来之际,积极宣传助学相关政策,做好区域大学生摸底工作,把相关助学、资助政策宣传到位,确保贫困学生入学......
旬阳市立足市情,积极开展十大行动,建立“双周调度”“定期报告”“清单管理”三项制度,确保全市巩固衔接“百日提质”工作步调一致、任务精细具体、责任到事到人。
在“百日提质”行动中,旬阳市通过推进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行动、“五个保障”巩固提升行动、农民群众持续增收行动,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行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行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行动、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行动、秦巴山水乡村建设行动、三治融合乡村治理行动等十大行动坚持底线思维,紧扣关键任务。
旬阳市按照省市安排,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3次,共排查纳入监测对象189户605人,累计纳入“三类户”3045户9728人;排查农村房屋89417栋,实施危房整治271栋,整治到位205栋;因灾损毁房屋灾后重建1194户,实施危房改造437户、入住436户,实施搬迁安置户734户、入住441户;排查农村饮水工程265个村811处;发展特色产业烤烟8万亩、魔芋12.3万亩、管护提升拐枣21万亩;脱贫人口稳定就业54416人,“旬阳建工”“美豪服务”劳务品牌走向全国;“女子护河队”等人居环境整治的做法得到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关注,《38支义务护河队呵护一渠清水永续北上》治河护河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增收为主,项目为王
小河镇金坡村是乡村振兴样板村之一,在产业上开启了百亩黄桃园建设,采取企业+集体经济+农户方式,由于当年栽植的100亩黄桃不能见效,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套种西瓜100亩,6月底西瓜成熟上市,销售西瓜20余万斤,农户获得劳务收入6万余元,村集体经济获得分红3万元。
铜钱关镇确定了“山上建园区、川道建民宿、社区建工厂”“一个产业一个市场主体一个产业品牌一个示范园区多个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有力推动了镇域特色产业发展,也有力推动了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2022年栽植烤烟4200亩、种植辣椒3500亩、规范茶园2300亩、发展猕猴桃、香椿、黄桃等林果2600亩,提升休闲农庄8家,2022年村级集体预计收入共计157.35万元,均在5万元以上。
旬阳市积极适应农村工作“三个转向”,把“项目为王”理念置入巩固衔接工作全过程,制定《旬阳市以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保障高水平产业振兴的若干措施》,围绕年度重点项目和乡村振兴“1226”示范体系建设,把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放在以策划储备补短板、以要素保障强弱项、以统筹联动促提升、以投资效益创新高上,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对内育强农业园区、龙头企业、社区工厂、家庭农场、等自有主体,对外广泛招引文化旅游、乡村民宿、毛绒玩具、科技创新等开发主体,累计培育新社区工厂113家,遴选列入本年度发展规划现代农业园区120个,成功招引迪士尼毛绒玩具总部工厂落户旬阳。2022年纳入巩固衔接项目库农业产业类项目398个,做到“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
旬阳市确定了“1镇22个示范村6个样板区”的创建目标,实施乡村振兴“1226”示范体系建设。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先做工作方案再做专业规划,目前完成23个示范点村庄规划委托专业机构正在编制。全市过渡期示范建设项目总投资27.86亿元,其中今年计划实施项目414个、投资14.83亿元,已完工项目139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