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旬阳 > 正文内容

    旬阳:“1234”工作法助力稳就业促振兴

    作者:张兆群 时间:2022-07-14 09:03 来源:群众新闻 字号: 打印

      就业稳,则大局稳。今年以来,旬阳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把稳岗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增量提效上出实招,按照“稳总量、扩增量、提质量”思路,创新“1234”稳就业工作法,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千方百计确保就业规模稳中有升。截至2022年6月底,旬阳全市实现转移就业84989人,其中全市脱贫人口就业务工52377人,超过上年度同期水平2%。

      构建一个体系抓统筹
      旬阳市探索创新构建“三级就业社保体系”,分类实施就业政策措施和服务,有效避免了就业创业信息和政策的碎片化倾向,从根本上改变了“外行人听不懂,内行人数不清”的现象。搭建一个平台。健全市三级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就业帮扶体系,建立了市有“劳务服务中心、职业培训中心,镇有社保站、标准化创业中心、村有劳务服务公司”的三级就业社保服务平台,整合市级就业社保服务大厅,推动21个镇级标准化创业中心建设,建强村级服务平台,打牢稳岗就业服务基础。打造一支队伍。印发了《旬阳市市镇村三级乡村振兴(就业社保)信息员配备工作方案》和管理办法。市人社局和乡村振兴局联合开发出一批乡村振兴(就业社保)信息员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户和监测户的家庭人员等群体公开选聘市镇村三级乡村振兴(就业社保)信息员370名,充实就业服务力量。建成一套数据库。充分运用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陕西养老APP”“安康智慧人社”等平台,依托各镇工作人员、村四支力量及镇村信息员开展全口径劳动力信息采集,率先推进就业需求、技能培训、创业就业“三库融合”的劳动力资源数据信息库建设。截至6月底,已将25万条信息录入安康市劳动力数据登记平台,同步做好动态更新,为推进“岗位找人”“技能找人”“政策找人”的精准就业服务奠定基础。

      筑牢两道防线固基础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始终抓实抓细巩固脱贫人口稳就业成果,守牢“三类人员”返贫防线和因灾因疫失业防线,全力稳经济稳企业稳就业基本盘。出台政策举措。出台了《防止因灾因疫返贫致贫十六条政策措施》,从保障重点企业用工、保障企业复工、务工返岗、鼓励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支持企业稳定就业等方面,全力支持和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就业稳定。联动多方力量。制定《稳岗就业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实施方案》,建立镇村组全覆盖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整合3709名监测网格员及镇村组干部、762名驻村干部、2173名市直单位干部、370名乡村振兴信息员,以及爱心企业、能人大户等社会力量,全员开展风险排查,常态化、全方位跟踪。守住就业底线。“线上”常态预警,人社局和乡村振兴局常态化开展数据信息比对,对发现疑似风险及时反馈镇村实地核实,截至6月底,已对全市67478名脱贫人口实行全覆盖就业动态监测,累计比对数据30.12万余条,反馈信息5.38万条。全市“三类人员”就业3452人,全部实现每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其中,384名因灾因疫导致失业的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

      实施三大工程促增收
      大力招引总部企业、打造劳务品牌、扶持归雁经济,实施“三大帮扶行动”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着力拓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渠道。总部经济带动就近就业扩容。招引“迪士尼毛绒玩具总部工厂”落户旬阳,辐射周边建厂10家,带动新增就业岗位超过3000个。在总部经济的带动下,新社区工厂、返乡园区、就业帮扶基地、非遗工坊等蓬勃发展,“园区总部+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发展模式快速推进,本地就业岗位大幅提升。目前全市共培育发展新社区工厂113家,100户以上易地搬迁新社区工厂建设达到全覆盖,吸纳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3000余人。打造精品劳务品牌提升就业质量。围绕“打造劳务品牌、提升就业质量、扩大就业容量”目标,培育的“旬阳建工”“旬阳美豪服务”劳务品牌已经走向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人社部举办的评选中荣获优秀奖。今年以来,全市有组织输出劳动力75000人,其中通过310家“旬阳建工”关联企业和360家“旬阳美豪服务”连锁店劳务品牌带动就业超过50000人。发展“归雁经济”增加就业实体。按照“以回归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路,大力发展“归雁经济”,不断完善“归雁”工作机制,优化创业服务环境,在市场准入、注册办证、信贷扶持等方面开辟返乡创业的“绿色通道”。今年以来,市镇两级组织各类形式的归雁经济座谈会和招商活动26场次,全市回引从事科技研发和农、林、水、牧等各行各业返乡创业能人3150人,扶持创办经济实体503个,实现6087名劳动力稳岗就业。同时,坚持把脱贫家庭大学毕业生、“雨露计划”毕业生作为重中之重,提供“一人一策”精准服务,促进尽快就业创业。

      坚守四个不摘强保障
      全方位建立起包括公共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劳动关系协调等方面的制度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包抓责任、督查责任。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关于切实做好脱贫攻坚过渡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级各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稳岗就业”工作专班,办公室下设在市人社局,负责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推动落实工作,由市创业就业服务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稳岗就业重大事项。用好政策保障。制定了《旬阳市支持乡村振兴就业创业有关政策》《旬阳市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就业若干措施》,细化了20项创业就业政策操作流程,推动10项返乡创业就业政策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全市落实各项创业就业补贴740万元,扶持劳动力创业就业1882人;落实脱贫劳动力3782人的跨省交通费补贴189.1万元。整合资金保障。按照专项资金拨一点、衔接资金补一点、市级财政拿一点的办法,整合各类财政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交通补贴、新社区工厂吸纳脱贫劳动力一次性岗位补贴等,有力保障了稳岗就业机制落地落细,高效运转。强化宣传保障。梳理汇总中、省、市出台的支持就业创业的一次性交通费补助、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等20项帮扶政策,分门别类列出政策适用的类型、承办部门、具体负责人和联系方式,利用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推介,真正让企业和群众对政策一目了然、一清二楚。 全方位帮助全市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实现就业,帮助已就业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安政网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