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以发展“一村一品”为抓手,坚持规模与效益并重,大力推行抓点示范工作机制,实现了农村绿色产业的新突破。
自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政策以来,白河县抢抓机遇,将蚕桑产业列为农村“桑畜烟林姜”五大产业之首,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全县标准化桑园累计10万多亩,位居全市前列。共培育出年发蚕种500张以上村68个,5—10张养蚕大户1000多户,10张以上大户755户,实现了户均1张蚕,人均增收400多元。同时,积极引导建立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围绕深度加工,培育龙头企业,全面提升蚕桑专业化水平。
该县坚持把以生猪生产为主的畜牧产业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和主攻点来抓,大力实施强村大户发展战略,着力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服务体系、良种繁育、圈舍建设、疫病防治、龙头企业建设等环节,全面提升了畜牧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效益。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畜牧强乡镇2个,重点乡镇3个,养殖专业村36个,培育养猪大户1100户,全县生猪饲养量达18.12万头,山羊饲养量达到18万只,禽存栏45万只,人均实现了1头猪,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1.8亿元。
烤烟产业在该县已有十几年种植历史,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种植和烘烤技术,今年,烟草部门从建烤房、修烟路、建水池、铺设管网等方面,提供资金达1600多万元。目前,全县8个乡镇落实种植面积1.8万亩,年底有望实现产值1800万元。
经过多年发展,白河县木瓜产业基本形成了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格局,实现育、繁、推、加、销、贮一条龙,产业效益明显提高,木瓜已经成为当地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近年来,县上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100吨双烯沃氏项目等措施,慎重地发展黄姜产业,通过公司+基地种植、企业保价收购的模式,全县黄姜留存面积达6万亩。
五大农村绿色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推动了白河经济社会突破发展。200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8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4.8亿元,财政收入达76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39元,今年,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9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