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宁陕 > 正文内容

    宁陕:一座秦岭山城的“朱鹮效应”

    作者:张斌峰 谭海波 李兵 时间:2022-06-02 08:32 来源:宁陕县 字号: 打印

      15年来,小城宁陕的居民用自己质朴的感情,演绎着一座县城与一群朱鹮的温暖故事……


      吉祥鸟带来幸福生活

      “羽毛白里透红,长着长长的红喙。”想起初次见到朱鹮的样子,宁陕县城关镇寨沟村村民邓成举至今记忆犹新。
      2007年5月31日,世界首例朱鹮野化放飞在寨沟村举行。当时,担任村文书的邓成举也参加了放飞工作,他说:“我心里还是有些抵触,保护这种鸟对我们有啥好处?”
      “朱鹮主要以稻田中的泥鳅和昆虫为食。县上要求我们在种植水稻时,不能用农药和化肥,以确保朱鹮的健康。水稻产量受到了影响,每亩下降了30%。”寨沟村原党支部书记乔卫斌说,“朱鹮放飞的头几年,来村委会‘找麻烦’的村民可不少。”
      后来,因为朱鹮,村里的游客渐渐多了,直接带动了鸡蛋、腊肉等农副产品的销售。村民在朱鹮保护中受了益,大家保护朱鹮的积极性逐渐提高了。
      寨沟村党支部书记张善红介绍,朱鹮没有来以前,村上只有一条土路。朱鹮来了以后,寨沟村发生了很大变化。最直接的变化是交通条件得到了改善。宁陕县多方筹措资金近200万元,加快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一条从村口到宁陕县朱鹮野化放飞基地管理站的水泥路连通了每家每户。为了发展旅游,村上还修了第二条水泥路。
      随着水泥路的建成通车,村民的居住条件也改善了。“以前路不通,车进不来,村民想修房子材料进不来。”张善红说,以前村里只有两三栋楼房,现在村民们纷纷盖起楼房,有的村民还准备发展农家乐。

      从“木头经济”到“生态经济”
      “我们保护了朱鹮,朱鹮也给了我们回报。全程无公害种植,使农产品价值提高了。”宁陕县绿宝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副理事左弟兵说。宁陕县绿宝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将寨沟村的土地全部流转,所生产的“朱鹮稻米”牌大米畅销全国。
      2007年以来,宁陕县逐步确立了“生态立县、文旅兴县、产业富民”的发展战略,经济发展也从以前的“木头经济”“石头经济”转向“林下经济”“生态经济”。
      在围绕“菌药果畜”发展山林经济上,宁陕县实施产业振兴“十百千”工程,壮大10个龙头企业、建设提升100个农业园区、培育1000户产业示范户,生态农林产业覆盖面积达75%以上,建成一批食用菌、板栗、核桃等生产基地和专业示范村。宁陕县统筹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集聚集约发展,依托宁陕恒口飞地园区和县域工业园区,大力发展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包装饮用水、线束产业,培育壮大绿色工业。
      在全域旅游上,宁陕县培育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等体育旅游,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创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打造“秦岭人家”和“子午驿站”乡村旅游品牌,形成“畅游绿都宁陕、重游子午栈道”精品旅游线路,提升“秦岭之心、绿都宁陕”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依靠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宁陕县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绿色工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21年县域经济全省排名前进11位,获评“争先进位县”。成绩的背后,是宁陕县主动适应环境条件变化,准确把握产业转型要求,立足生态定位,把握比较优势,坚定走以绿色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
      秦岭自然生态是宁陕最大的资源优势、最大的发展潜力、最重要的民生福祉、最具竞争力的战略资源。宁陕县积极实施“生态立县、文旅兴县、产业富民”战略,协调推进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宁陕县把秦岭国家公园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重大契机,主动融入秦岭国家公园建设,优化生态空间布局,严守生态安全底线,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探索构建圈层保护发展模式,分区承载核心保护、研学科考、康养旅游、传统利用等功能,布局发展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生活服务等配套产业,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在全新的“生态经济”时代,宁陕县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让城乡因生态而美、产业因生态而兴、群众因生态而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安政网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