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把安康建成中国山水休闲度假胜地

    ——访安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德珠

    作者:王睿 刘锦 王帅 时间:2009-08-12 10:42 来源:陕西日报 字号: 打印

    记者:安康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请问安康市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具体思路是什么?
    吴德珠:安康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秦巴风情、汉水神韵、金州美食、绿色安康”为主题,围绕“打造南宫山、连通汉江水、建设旅游村、提升中心城”这条工作主线,突出“一山一湖一城”核心景区建设,按照“建设大景区、形成大容量、产生大影响、构建大循环、游览大集中、突出大特色”的总体要求,努力建设中国山水休闲度假胜地、着力打造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到2012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0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5亿元,使生态旅游产业成为全市最具发展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具体来讲,就是坚持以南宫山为轴心,将大南宫山建成安康的龙头旅游产品;坚持以瀛湖为极核、以汉江为主轴,把大瀛湖建成西北最吸引人的湖滨休闲度假基地和国内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坚持以安康中心城区为支撑,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把安康努力建成生态、休闲旅游城市。


    记者:很多成功的旅游目的地都把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旅游当成富民产业来抓,请问安康市在旅游村建设方面有何考虑?
    吴德珠: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产业链长,不仅能够直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也能为一二产业发展提供很大市场。安康山水交融,处处是景,但景区却分布在秦巴汉江各个区域,相对分散,远离中心城市,随着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有效增强了景区景点可进入性,大力发展乡村游相当于为农民种下了增加收入的“摇钱树”。安康目前已全面启动了旅游村建设,坚持以景建点、以线串点,以村为基本单位,进行布点建设;以公路、江河为线,把旅游村串联起来,形成小村庄、大群体的格局,构成田园风光乡、汉水风情、巴山生态度假、秦岭山水体验四条乡村游旅游带,打造西北最美丽的乡村旅游示范区。当前全市正着力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加强规划引导。按照“环境生态化、居住城市化、服务标准化、风味乡村化”的要求来规划和建设旅游村,并注意突出乡村文化和本土特色,保持乡村旅游特有的内涵与鲜活的生命力。二是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旅游村对通路、通水、通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依赖性强,只有把旅游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好新农村建设项目捆绑投入问题,才能赋予新农村建设更多的旅游功能。三是坚持分类指导。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尊重乡村共性,张扬放大个性,形成旅游卖点,努力避开千村一律,做到乡风浓郁,让游客有回归自然、重返田园生活的感觉,靠特色吸引和留住游客。


    记者:发展旅游业需要大量的投入,安康又是一个贫困地区,请问安康将如何做大做强旅游业?
    吴德珠:把安康建设成为中国山水休闲度假胜地、着力打造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着重抓好五点: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旅游业综合性强,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调控、协调、引导、监督、服务等职能,只要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对旅游业发展管理与扶持力度大,就能把旅游发展引向深入。二是创新旅游协调机制。要建立全局抓旅游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旅游发展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和各行各业,部门联动、紧密配合,形成全民抓旅游的强大合力,共同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三是牢固树立市场化理念。切实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策划、筛选、储备、包装精品旅游项目,形成“政府出资源、出环境,企业出资金、出管理”的旅游发展模式,以招商引资带动资源整合、资本对接,实现国有资源与企业资本的最佳组合。四是创新宣传促销机制。加强区域合作,强化营销手段,以山水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会展为支撑,以旅游为主线,以市场为引领,并结合山水资源和文化特色,筹办系列化节庆等旅游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安康生态旅游文化内涵和影响力。五要靠旅游专业人才支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旅游业的整体水平和安康的整体形象,全市要全面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发展安康生态旅游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dkp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