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西风槽及地面冷锋共同影响,从7月30日20时开始,全市开始出现持续性强降雨,降雨于8月4日16时左右陆续结束。本次降雨过程呈现三大特点:一是范围广。全市十县区均出现不同程度降雨,强降雨主要集中在紫阳、石泉、岚皋、汉阴、汉滨、旬阳等县区;二是强度大。从7月30日20时至8月4日16时,全市近130各乡镇累计降雨量超过100mm,超过200mm的乡镇有15个,其中紫阳25各乡镇有12各乡镇降雨量超过200mm,点最大降雨量出现在石泉县熨斗镇,降雨量为322mm,安康城区降雨量为125mm;三是历时长。降雨从7月30日开始,至8月4日结束,降雨历时达6天,且除8月2日为小雨外,其余5天均为中到大雨,甚至暴雨天气。
持续性的强降雨,使我市大部分河流起涨,其中月河涨水并超过警戒流量,其它主要河流涨幅不大,均在警戒流量之内。汉江安康城区段最大洪峰流量出现在8月5日0时40分,流量为4230m3/s,之后水势减弱,8月5日17时,流量为3090m3/s;月河最大洪峰流量出现在8月3日21时,流量为1490m3/s,超警戒流量490个m3,到5日14时降至194m3/s;紫阳任河最大洪峰流量出现在8月1日23时,流量为1760m3/s,到5日14时已降至446m3/s。
全市各类水库水位也有较大上升,但水情形势总体平稳。安康水库水位从7月31日的310m左右开始上涨,最高水位出现在8月5日8时,水位为324.8m,接近汛限水位325m;其最大入库流量出现在8月4日10时,流量达6000m3/s,最大出库流量出现在8月5日8时,流量为3630m3/s。石泉水库水位从7月31日的396m左右开始上涨,最高水位出现在8月4日4时30分,水位为405.5m,超汛限水位0.5m,5日10时30分已降至汛限水位以下1.9m;其最大入库流量出现在8月4日4时30分,流量为3000m3/s,最大出库流量出现在8月5日10时,流量为3900m3/s。其它主要水库均在汛限水位以下运行,全市35座病险水库在本次降雨中没有险情发生。
本次降雨正处于我市防汛“七下八上”的关键时期,历史同期我市发生多次重大灾情。此次强降雨为我市今年入汛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历时最长的降雨,虽然造成我市局部房屋垮塌、农田被毁、公路中断,但整个降雨过程中无一人死亡,也没有造成重大经济财产损失。
分析成功防范本次强降雨的原因,首先在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以及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在接到市防汛办有关本次降雨的预报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打电话到市防汛办对防范本次降雨做出明确指示,市政府于7月31日及时向各县区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应对特大暴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尤其是8月4日,市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等亲临防汛重点单位检查指导防汛工作,做出防止发生山地滑坡和防范病险库塘次生灾害的重要指示。市县区防汛、气象、水文、电厂等有关部门恪尽职守、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为成功防范本次强降雨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信息灵通。市、县防汛部门在接到省、市气象部门的各类天气预报时,都能在第一时间利用电话、传真、网络及手机短信等将信息发往基层,甚至中心户长手里,尤其是乡镇防汛办的建立,确保了基层防汛责任人在第一时间及时掌握天气信息,提前做好重点部位、重大项目的防、抢、撤各项准备工作。
三是有效指挥。市、县防汛部门根据辖区内不同情况,通过指令、发电、通知等对山洪灾害监测、病险库塘排查、江河洪水防范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效指挥了全市防汛减灾工作。市防汛办为了使各项防汛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在增加防汛值班抽查频率的同时,派出五个工作检查组,督促各县区加大了防汛措施夯实力度。
四是科学调控。针对今年入汛以来汉江可能出现的最大洪峰,市、县防汛部门一方面积极加强同气象、水文部门的会商,一方面协调各大水库联合错峰调度,科学调控汉江洪峰,为汉江安康城区段错峰削峰最高达3000m3/s,确保了中心城市及下游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是预警及时。本次降雨过程中,市县防汛部门各类监测设施、预警设施24小时值守,为有效应对强降雨提供了科技保障。尤其是县级预警平台系统的投入运行,系统根据各乡镇降雨量级不同,在第一时间自动向乡镇、村组、中心户长等基层防汛责任人,以及危险地带住户发出预警信息,避免了本次强降雨过程中多个暴雨中心区域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财产损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