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春雨过后,秦岭深处,陕西省平利县蒋家坪村的茶园笼罩在轻纱幔帐之中,嫩绿吐舌的新芽儿吮吸着雨露恣意生长。两年前,这座名为“女娲凤凰”的茶业现代示范园区,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2020年4月21日,正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驱车来到这里,拾级而上,步入茶园,一路察看春茶长势,同茶农们亲切交谈。当得知100多户困难群众靠茶产业实现了脱贫时,总书记高兴地说:“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希望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蒋家坪的乡亲们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和信心。此后,青山这个蒋家坪发展的最大本钱不断增值,山、水、人共兴、共富、共美的发展画卷越绘越动人。
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蒋家坪村,曾经是“地无三尺平,山无三寸泥”,土地“瓢一块、碗一块、一个草帽盖三块”。因常年开山造田,山头变得光秃秃,生态极其脆弱。有年夏天,洪水冲垮山体,泥石流滚滚而下,毁了数户人家的土坯房。
走不通垦山造田路的蒋家坪想到了种茶。茶树根脉深扎,可以固土,防止山体滑坡。当地早在唐代就有种茶史记载。于是,大伙儿靠着锹挖镐刨,吭哧吭哧硬是开垦出千亩茶园,不久便有了不错的收成。然而好景不长,茶园在几易其主后经营不善,渐渐撂荒了。没了生计,一茬茬壮劳力只得外出务工,村子一天天凋敝下去。2014年,蒋家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97户540人,全村贫困发生率高达45%。
春回大地,草木蔓发。随着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进村,沉寂的蒋家坪再次热腾起来,困扰几辈人的交通、住房等问题逐一解决,茶业重振迎来机遇。
依托“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茶园重新选种优化、扩大面积,现代式厂房落成,绿茶、红茶两条生产线落地,线上线下销售网点打通。复苏的茶山,再一次撑起全村人的生计和希望。
每到采茶时节,蒋家坪就沉浸在欢腾的忙碌中。乡亲们心情愉悦、干劲足,除了茶树养眼、环境宜人,更重要的是可以靠山吃山、在家门口挣到钱。茶农们曾这样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自己的收成:既有茶园的土地流转费,还参加分红,采茶还能挣务工费,“采茶季每年有3个月,手快的一天能拿两百多块,少的也有百来块”。
“一片叶子养活一方百姓。”到2019年底,依靠茶业,蒋家坪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27元,累计脱贫195户53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74%,实现了脱贫摘帽。
脱了贫的蒋家坪开始琢磨在发展上做更多的文章。如何依托茶园带动的人气,充分利用“高山、绿色、富硒、无污染”的优势,开辟出多种生态性经营?如何在季节性的茶业基础上为乡亲们创造全年性、不间断的稳定就业?习近平总书记来蒋家坪考察指导之后,这些问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解决思路。
绿水青山迎客来。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罗显平和驻村工作队商量:可否搞“茶旅融合”、开几家农家乐试试?
图为游客在蒋家坪村茶园参观游玩。 新华社记者 徐钦/摄
(《求是》杂志记者 尹 霞 《当代陕西》记者 梁生树 李 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