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坪县着眼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探索推行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机制,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
科学布局“一网覆盖”,让堡垒在“网格”内建强。按照“方便管理、界定清晰、职责明确、全域覆盖”原则,结合群众居住环境、河流走向、分散程度等实际,区分农村村组、城市社区、搬迁社区三类区域,分别设定布网格局,做到既统一标准又因地制宜。在58个村、4个城市社区、3个搬迁社区分别以村民小组、小区、楼栋为主体划分359个网格,在村、两类社区建立一级网格,在小组、小区、楼栋建立二级网格并设党小组,在院落、单元楼建立三级网格并落实党员网格长。打破组织关系的属地界限,将网格区域内4136名党员由垂直管理向条块结合管理转变,全部纳入网格管理。推行“1+1+N”服务模式,一个网格明确一名镇班子成员包联、配备一名网格长,落实多名网格党员,面对面、点对点联系网格内群众,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网覆盖”治理格局。疫情防控期间,发挥网格管理群防群控组织优势,确保零传播、零感染、零病例,全力把好安康“南大门”。处于邻界交通要道的钟宝镇金岭村,集结驻镇机关和公安、医护人员力量,在一级网格组织成立防控指挥部,落实防控方案,协调防控力量,调度防控物资;在二级网格建立12支党员突击队,对外来流动人员、返乡人员进行拉网式排查登记,对重点公共场所定时消杀;在三级网格选择交通要道设岗设卡,组织党员群众对来往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登记核查,开展疫情防控政策知识宣讲动员,为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提供坚强保障。
上下联动“一网闭环”,让力量在“网格”内凝聚。建立“县委统筹、镇党委负责、村(社区)支部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实行县级领导联镇(片)、镇(村)领导包村(组)、党员干部进网格三级包联机制,构建协调有序、互联互通的运转体系。在社区网格以“三联共建”为抓手,推动驻区党组织共建共享和机关党员进社区入网格,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在农村网格全面深化以“日常积分卡、半年承诺卡、年度评议卡”为主要内容的党员“三卡制”一体化管理体系,对“网格”内在职党员、无职党员和流动党员分别实行目标式、定责式、跟踪式分类管理,推动各类党员“进网”发挥作用。今年汛期,镇坪连续两次遭遇超五十年和百年不遇大洪灾,城区半小时内防汛应急响应从三级直升一级,31名县级领导、442名科级领导、2000余名党员干部全部下沉片区网格,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找准“作战位置”。县级领导深入片区,现场指挥组织避险,协调解决困难;镇领导深入社区,处理突发情况,下达防汛指令;社区干部到网格,细化防、抢、撤工作预案,逐点落实应急措施;网格党员到楼栋,采取“敲门见人”方式,逐户逐人组织撤离,及时上报灾情信息,为上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以上下贯通、无缝对接的群防体系,紧急避险转移16250人,紧急转移安置9720人,实现抗洪抢险“零伤亡”,以“小网格”为群众生命安全筑起坚固“大防线”。
民情民意“一网揽尽”,让使命在“网格”内践行。按照“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管理模式,将产业发展、综合治理、政策咨询、纠纷调解、待办事项、疫苗接种等民生事项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平台,打造“多网合一”网格服务体系。通过入户走访、微信交流、居民议事等方式,及时摸排群众需求,建立事项代办、意见征求、矛盾排查、纠纷化解等民情台账,形成网格“服务清单”。依托网格党员“人熟、地熟、村情民意熟”优势,采取“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模式,推动党员下沉网格,履行“政策宣传、矛盾排查、环境监督、纠纷调解、便民服务”等职责,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曾家镇和顺家园社区针对搬迁群众来源情况复杂、生活习惯有异、后扶发展困难等情况,优化网格治理机制,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梳理31项便民事项服务清单,争取600余万元资金,建设广场、绿地、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托管中心、公共图书馆等基础设施以及4家新社区工厂,实现治理在“格”中提效,服务在“网”上提速,让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满格”。曙坪镇桃元村将48名党员编入7个网格,结对联系1040名群众,结合文明创建、纠纷调处等基层治理难点,全年累计走访群众1200余人次,排除安全隐患26处,开展政策咨询195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8起,为群众办实事210件,实现需求在网格发现、问题在网格解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