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旬阳 > 正文内容

    旬阳市“1232”模式精准防治地质灾害

    作者:吴相伟 贾勇 时间:2021-12-15 08:45 来源:旬阳市 字号: 打印

      今年以来,旬阳市从科学制定预案、强化宣传演练、精准预警撤离、分类分级保障等方面探索出地质灾害“1232”防治模式,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精准高效,切实筑牢安全防线。
      编制1个科学预案。汛前,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摸排、专家指导、科学论证等程序,编制《旬阳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全市地质灾害防治组织指挥体系、预防和预报预警机制、应急响应、后期处置、应急保障、预案管理与更新、责任与奖惩等,完善联动协调和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快速、果断、准确、有效地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确保救灾防治工作抓细抓实,最大程度避免或减轻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突出2项宣传重点。一是以提升群众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为重点强化宣传。利用微信群、宣传车、村广播、院坝会等方式,广泛宣传一案(预案)、两卡(防灾工作明白卡、灾害避险明白卡)、三人(包抓领导、村级责任人和监测人员)、四牌(预案公示牌、撤离路线指示牌、避灾场所标识牌、警示牌)、五知道(灾害类型、灾害诱因、预警信号、撤离路线、避灾场所)和相关自救知识,确保家喻户晓、人人熟知。二是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宣传培训应急演练活动。对全市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镇级牵头、村级动员、群众参与方式,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群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坚持3个精准到位。一是精准摸排到位。按照镇不漏村、村不漏户,坡要到顶、沟要到底的要求,各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全面摸排,更新基本信息,建立台账。二是精准预警到位。建立与应急管理、气象、水利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责任人,明确责测人,通过锣声、手摇报警器等手段,第一时间将预警指令传达到位。三是精准撤离到位。对老、弱、病、残等特殊人员落实“一包一”撤离责任,按照投亲靠友、就近安全场所、应急避难固定场所三类形式妥善安置。
      落实2项保障措施。一是保障受灾群众生活。市自然资源局负责应急物资统筹调度,镇村负责应急避灾场所安置群众的生活,确保帐篷、棉被、急救药品、食品、饮用水等物资发放到位。二是保障安全回迁。坚持地质灾害不排除不回迁、山洪不度过不回迁、房屋安全无保证不回迁的“三不”原则,在突发天气和灾害发生后,继续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分级监测,市镇两级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意见分类处置、有序回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安政网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