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旬阳 > 正文内容

    旬阳:理论“春风化雨” 宣讲“声入人心”

    作者:佚名 时间:2021-12-08 09:21 来源:旬阳市 字号: 打印

      旬阳市牢牢把握“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文明实践总目标,组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结合农村基层实际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策划理论宣讲“声入人心”服务项目,强化主流价值引领,组织广大群众互动参与,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群众心里走。

      建强组织,让宣讲队伍“壮起来”
      坚持专职与兼职相结合、部门与基层相结合原则,打造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团队。市委党校11名骨干教师任专职宣讲员,负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新理论、党史等重大理论宣讲;从各镇各部门遴选18名党员干部任兼职宣讲员,通过“院坝会”、田间地头交流方式,与群众零距离宣讲;选派骨干宣讲员参加中央党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和党史专题培训班2期,选派4名专业教师到省市党校培训学习、赛教,在全市举办理论骨干培训班参训430人次,打造了一支理论水平高、政策掌握好、实践经验丰富、求真务实的宣讲队伍。

      丰富题材,让宣讲内容“实起来”
      探索“基层群众点单--文明实践中心相关部门领单--志愿服务队买单”运行机制,分层次、按类别开展宣讲,实现宣讲内容与听众需求有效对接,达到宣讲最佳效果。面对党员干部,着力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四史”教育,树立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及“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面对农民群众,结合各类惠民政策及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让大家切实感受到党对“三农”的关心重视;面对中小学生,通过讲述精彩的历史故事、红色故事、身边故事,让学生在平凡生活中感受爱国主义;面对科技工作者,结合我国政策方针、科技成就,让大家从新中国70多年科技变迁中感受发展魅力,激发全体党员立足岗位、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企业职工,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提高员工吃苦耐劳精神,提升企业凝聚力。市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先后深入基层一线宣讲137场,各镇各单位开展宣讲400余场次,受众群体达10余万人次,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创新载体,让宣讲方式“活起来”
      在宣讲方式上,注重教学互动与双向交流。根据宣讲场所、内容和受众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组织模式,吸引更多的群众参加。会议报告式,内容偏理论化,主要是针对乡镇、部门党员干部时采取的一种宣讲方式;站立聚集式,人员相对较多、年龄层次不同时,在社区或村文化广场,宣讲人员站在群众中,面对面宣讲;“喊话式”,在疫情期间将防疫要求和注意事项通过接地气的语言录制成音频,在各镇村循环播放,倡导大家做好科学防护;微型党课式,以《红色旬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为专题,利用“微视频”形式录制6-8分钟左右的党课,提高吸引力,扩大宣传覆盖面;田间地头式,在劳作间隙,志愿者同群众拉家常,在了解民意的同时宣传普及党的各类方针政策,实现理论育民、理论惠民。

      互动参与,让宣讲模式“火起来”
      以基层党员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建立“唱红歌+理论宣讲+有奖知识竞答+实地体验”模式,寓教于乐,让群众“愿意听、听得进、记得牢”。在宣讲前选取耳熟能详的经典红色歌曲,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我和我的祖国》等,引导大家齐声合唱,表达对党、对祖国、对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歌颂与赞美。在宣讲过程中,围绕党史、党的理论、基层党组织建设、热点问题等开展接地气的有奖知识竞答,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个环节,试题简单易会,奖品物美实用,激发了党员群众的学习热情,检验了学习成果,增强了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在宣讲后注重依托本地红色资源、教育基地、产业园区,结合不同宣讲对象,带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实地观摩体验,重温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凝聚起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共识,让理论“春风化雨”、宣讲“声入人心”,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送去一份份“热气腾腾”的理论“大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王玲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