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宁陕县始终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防范返贫致贫底线任务,围绕防贫风险的发现、核准、消除三个步骤,提炼出“提、筛、报、查、审、评、帮、准、消”九字,创新推出“三步九字”防返贫监测法,通过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纳入监测,全力做好防止返贫致贫工作,确保一个都不“掉队”。
预警监测 发现风险
今年4月,宁陕县四亩地镇四亩地村周安德,因患胃癌在西安就医,在医院自费了4万多元。
四亩地村包村干部在走访周安德家中时,了解到了这一情况后,将周安德纳入了监测对象,通过大病救助、防贫保险的救助政策,帮助周安德家度过了难关。周安德获得救助帮扶的情况,是宁陕县实行防返贫早发现的一个缩影。
该县依托创新探索的“联系群众全覆盖、服务群众全覆盖”群众工作法,将全县所有农户纳入监测范围,实行防返贫监测网格化管理,由网格员负责网格内所有农户的动态预警,夯实全域、全面、全员的动态监测帮扶基础。做到了时时关注、天天监测、周周研判、月月排查。
通过防返贫监测系统和有关涉农行业大数据,定期比对筛查,畅通线上、线下申报方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测体系,拓宽渠道,筛查风险线索。
该县还积极受理媒体监督、群众反映、农户申报等诉求信息,及时分析甄别,把真正有困难、有风险的问题户纳入监测视野,确保有风险的信息一个不漏,群众上报的诉求得到回应。
科学研判 精准核查
“我们经过核实,周安德因为患病,有较大开支,存在致贫风险,建议将其列为监测对象。”在四亩地镇四亩地村“四支队伍”研判会上,周安德联户干部吴志敏在将周安德的情况汇报后说到。
当天,通过村“四支队伍”研判,一致同意将周安德纳入监测对象,上报镇政府,镇上干部再次核查后,将其确定为监测对象报县级审定。
同样被纳为检测对象的还有太山坝村赵作勤。今年8月,赵作勤因患腰椎椎管狭窄在陕西核工业二一五医院住院治疗,个人自付25480.24元,村级研判拟纳入突发严重困难户进行帮扶,经县级数据比对,镇村组织人员到该户进行了解,经民主评议会讨论,赵作勤被纳入监测户进行帮扶。
针对发现的风险点,该县组织网格员、联户干部入户查,收集整理反馈的所有风险预警信息,建立风险线索台账,分类管理,每条线索均由相应责任网格员进行入户初核,并提出初步意见,将有风险的提交到各村“四支队伍”会议研究,无风险的说明原因并及时回应。
对入户查实的情况,建立了村初审、镇复核、县审定的三级快速响应机制,对收集的风险线索,村级入户开展初审,根据风险点制定帮扶措施报镇级复核,镇级对上报的疑似风险户到户核查,经镇研判复核确定监测对象报县级审定,县乡村振兴局对镇级上报的监测对象审定,根据风险类型交办相应行业部门,比对并落实帮扶措施,同时反馈镇村录入系统。
精准帮扶 消除风险
宁陕县四亩地村李典禄因帮人抬机器,压伤了腰,无法从事体力劳动,生活陷入困境。村上考虑到李典禄的实际情况,将其纳为监测对象,落实了公益性岗位,帮扶干部及时到户开展帮扶,李典禄的返贫风险得到及时消除。
对纳入防返贫的监测对象,实行台账跟踪管理,落实台账主体责任,明确1名监测对象由1名科级领导包抓和1名帮扶责任干部包帮,确保监测对象帮扶工作落实有力,措施精准。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致贫原因因人、因户细化帮扶措施,分类落实就业帮扶、产业扶持、医疗救助、教育资助、小额信贷、临时救助、专项救助等帮扶政策,坚持因户施策、分类施策消除风险。
宁陕县对风险消除稳定性较弱的继续给予帮扶,待风险消除稳定后再标注为“风险消除”。对无劳动能力的,落实社会帮扶措施后,持续跟踪监测。对风险问题解决到位的,按程序要求标注为“风险消除”。风险消除后建立跟踪回访机制,并将跟踪回访情况作为督查考核重要依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