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车站始建于1970年,地处秦巴腹地,坐落在汉江之畔,位于素有“西安后花园”的古城金州,是陕南及川东、鄂西北毗邻地区最大客运火车站。
为适应旅客美好出行需求,2020年7月份以来,车站启动了一系列硬件设备改造、软件服务升级工作,改造后的安康站主体建筑采用对称布局,进站口在正中,两侧为无障碍通道,立面上采用了大片整齐的玻璃窗,与立柱无缝衔接,由内而外焕发出轻快、明朗、大方的新风采,成为了安康新的地标性建筑。
硬件优化升级 候车室可容纳5000余人
安康火车站利用前后近1年的时间,对车站整体形象进行重新雕塑,将周边杂乱无章的破旧房屋拆除,修建了花园凉亭,整体外观焕然一新,从站容站貌上是一个质的飞跃。
首次推行了“售候合一、验检合一”,避免了旅客进站流线不畅的问题,旅客进站效率大幅提升。针对电子客票、互联网购票推广普及等实际,在候车室增设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了陕南地区首个开放式售票大厅。新的综合服务中心汇集了售取票、退改签和乘车咨询等服务功能,一改过去的小窗口售票模式,采取面对面服务的方式,更加人性、亲切。
大力改善旅客候车体验,历时3个月,对候车室的布局、空间进行全面优化调整,对低站台进行改造。候车大楼由原来的2890平米增加至4300平米,可同时容纳的候车人数从3800人提升至5000余人。新建天桥全长62.15米,高4.2米,工程耗时4个月,于5月25日提前建成投入使用,旅客进站乘车的通行能力提升了38%左右,避免旅客在站内拥堵的现象发生,大大提升旅客出行满意度和车站的整体服务水平。
基础配置扩容 便民服务更贴心
改造后的安康火车站,候车室配置扶梯2部,每天交替保证24小时正常运转不断档,高峰时段两部扶梯同时开启。设置候车座椅共计960个,按摩座椅54个,车次显示屏17个,电子信息显示屏6个,自助热水器8台。
深化厕所革命,将原来的6个卫生间、36个蹲位,扩大到11个卫生间(含2个第三卫生间)、71个蹲位,增加残疾人设施1套,增设婴幼儿设施1个,服务效能翻倍,服务精细度提升。
车站在候车室内设有温馨的母婴室,配备相应的母婴服务设施。打造内外两个商务候车厅,精心布局,大方舒适。在广场、候车室、站台设置5个无障碍便捷通道,服务重点旅客便捷出行。
为满足游客需求,设置充电台6个,可同时满足144人自助移动充电,增设干净整洁的自助售货机4个,投放方便面、饮料等商品,自助神器按摩椅随时为旅客缓解候车疲劳。
车次方案优化 满足来往出游需求
2020年10月11日起,绿动车在西康铁路实现常态化开行,截至2021年6月9日,共开行动车600余趟,发送旅客33万人。旅客乘坐动车到西安由原来的3小时48分缩短至1小时59分,深受乡亲们的青睐,被亲切的称为“西康绿旋风”。绿动车的开行,不仅加速了安康、西安两地商贸、旅游、就业等多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时间成本”,给返乡就业、独立创业的乡亲们提供更多创造财富的时间和空间。
从“有没有”,到“快不快”,再到“好不好”,安康车站不断优化调整列车开行方案,满足快速、便捷、美好出行的需求。5月31日起,车站加开安康至西安的D6888次午间绿动车,打破了长达7小时无西安方向列车的局面,形成了周一至周五每日3对,周六周日每日4对的运行方案。
目前,安康车站可办理全国24个省市的铁路通达客运业务,基本实现了全区域、全时段覆盖。
为满足周边游、探亲流、学生流出行需求,在川、陕、鄂交界的汉中、十堰、达州等地,积极增开列车,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出行环线。安康至万源、万源至西安间开行K8188次(6月24日前车次为Y788/7)、安康至延安间开行Y776/5等旅游列车,助力川陕地区红色旅游、研学便捷化。
2021年端午假期运输期限为6月11日至6月15日,共计5天,安康车站预计旅客发送2.8万人,新增5对列车,其中西安方向加开2对,宝鸡方向加开2对,汉中方向加开1对。
提升服务水平 架起志愿为民连心桥
为高质量做好十四运、龙舟节等赛会服务工作,车站规划了专用停车场、候车专区、进出站绿色通道。安康火车站还将按照十四运筹备相关工作要求,在站内设置专门的志愿者服务站,招募志愿者做好服务工作。
畅通路地接驳大通道,站前广场目前有1、2、3、5、12、23路公交停靠,每10分钟一班(12、23路每30分钟一班),可直达十四运、龙舟节分会场,以及城区各客运站,实现无缝换乘,节省旅途时间。
“驿路安康”爱心服务热线自2012年1月8日创建起,已走过了10年,在马拉松式的长跑中,累计收获旅客赞誉7万余次,来信表扬2200余封,锦旗100多面,架起了铁路与旅客间的连心桥。
如今,安康车站面貌发生日新月异的巨变,志愿者在长跑中找不足、补差距,为民服务信念愈加坚定,他们前行步伐在旅客的微笑中愈加稳健。“驿路安康”的志愿者们,依然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以优异的服务水平,备战十四运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