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旬阳 > 正文内容

    旬阳养蜂人徐仁根:星光不问赶路人

    作者:万百惠 时间:2021-05-18 08:05 来源:旬阳县 字号: 打印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立夏过后,旬阳县双河镇望月村,群山苍翠欲滴,草木葱芜,漫山遍野花香沁脾,正是蜜蜂采蜜的好时候。
      “嗡嗡嗡...嗡嗡嗡...”走进村民徐仁根的养蜂点,一只只小蜜蜂进进出出,忙碌不停。
      “别怕,我养的蜂从不伤人的。”说话时,徐仁根正蹲在蜂箱前用燃着的艾草熏蜂。“养土蜂最离不开艾叶,它既能防病防虫,蜂凶也能用艾烟镇服,熏个几次,蜂就老实了。”
      徐仁根养蜂的地方曾经是他养猪创业的起点。那时,作为村里的养猪大户和畜牧防疫员,他的养猪场小有名气,时常受邀到旬阳县各镇、各村分享养殖和防疫经验,由于产业发展成果突出,2018年受到双河镇党委政府表彰,被评为“产业脱贫”示范户和双河镇2018年度“自强标兵”。“那段时间,我经常被喊去,给各个地方的养殖户们讲讲养殖心得,说说防疫经验,咱们镇上的村都跑遍了,县里的其他乡镇也去过几次。”
      谁曾料到,2018年“非洲猪瘟”给生猪市场造成了巨大影响,猪价猛跌,让徐仁根和他的养猪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的产业致富梦也就是在这一年匆匆搁浅。几经周折,他最终选择投身外出务工的浪潮。“没办法,损失实在是太大,背不住火,我就想着不如出去打工,碰碰运气,结果还是行不通。”聊起坎坷曲折的这几年,徐仁根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淡然。
      山穷水尽,峰回路转。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徐仁根从1月开始就一直闲在家里。直到4月份,一个熟悉的声音叩开了他的家门,“知道你还没出去,我来你这里坐坐,跟你谈谈产业发展的事情。”望月村驻村工作队长向锋说着,带着五味子和桔梗中药材订单合同走进徐仁根的家门,正是这份订单合同让徐仁根看到了希望。“先签合同,确定面积,再提供种子,考虑到中药材产业发展周期长,每年每亩给100元保底收益钱,成熟后按市场价格收购。”看到他迟疑不决,向队长补充道:“不急,你先考虑考虑,我这几天还会再来一趟。”
      这剂送到家门口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良药,无疑激起了徐仁根心中对回乡发展美好愿景的层层涟漪,看着熟悉的田地,吹着轻柔的晚风,听着潺潺的流水,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思前想后,他决心留下来。
      生在大山,养在大山,这一恍,已是58个年头,兜兜转转他还是回到了原点。“我心里始终放不下这块土地,我是个庄稼人,庄稼人哪能离开庄稼地?庄稼人离不开庄稼地。”他的语气略显低沉。
      说干就干,在他辛勤汗水的滋养下,30亩桔梗,20亩五味子,茁茂蓁蓁。然而,他又闲不住了,忙活着把土蜂养殖的老手艺搬了出来,在原来的养猪场上养起了土蜂。
      “去年小打小闹养了几笼,没想到竟然成了。”得知他的蜂蜜已经成熟,旬阳县农业农村局的包帮干部主动帮着推销,短短数天,130斤土蜂蜜就被订购一空。2020年养的这几笼蜂,为徐仁根创造了8000元的收益,也让他尝到了养蜂的甜头。
      于是,2021年他又腾出手来扩大养殖规模,迅速将这份“甜蜜”事业提上日程。“今年,我养了30箱蜂,一箱大约能出50多斤蜜,一斤最少可以卖60元钱。”徐仁根笑着打开其中一笼蜂介绍道。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从一个决心开始,从一粒种子萌芽,一步踏实,一脚踩稳,难行终能行,难为终能为,徐仁根在磕磕碰碰中,亦不忘努力奋斗,找到了那条属于自己的亮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