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旬阳县大胆探索以“下沉式融入破解‘围墙而治’,上浮式融入建强组织根基,‘双向融入’实现共治共享”为主要内容的“双融共治”新时代城市党建工作新模式,有96家单位结对县城区11个社区,帮助解决县城近10万居民揪心事、闹心事、烦心事,使城市管理趋向精细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过去,每次来接孩子都跟打仗一样!现在这条路通畅多了!”在位于人民路的城关小学门口,学生家长陈源说。原来,县城老城区有第一幼儿园、城关小学、第一初中,每到上下学,这条长约3公里、不足十米宽的道路上,就有约6000名师生和接送孩子的家长通过,汽车、摩托车、行人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交通事故经常发生,让家长特别揪心。
群众的一件揪心事就是一单要急办的事儿,旬阳打破“围墙”抓党建,部门主动接单、党员倾心办事。旬阳县委、县政府下决心将第一幼儿园搬出,修建循环路,新建停车场,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教体科技局等单位纷纷接单,200余名党员齐行动。幼儿园搬迁、社区道路改造、启用新的停车场,错峰放学、党员志愿者疏导交通……一系列举措,解决了群众这一揪心事儿。
与此同时,单位党组织纷纷“开门”,社区党员积极参加单位党组织活动,让“心往一起贴”。今年,全县11个社区组织742名党员参加单位党组织活动11场次,96家共建单位主动将人、财、物等各类资源向社区倾斜,开展义务清扫260余次、增绿补绿12次;开展“点亮微心愿”活动,帮助510余名群众实现心愿、办理民生实事800余件,组织联建“结亲戚”、定期上门“拉家常”,构建了和谐的邻里关系。
“姨,你的血压偏高,要注意饮食;你把电卡给我,明天交费后给你带回来;垃圾我帮你带走了。”老城社区工作人员、第10网格员罗芳,每天都到80岁空巢老人杨增芳家里照看她,解决了子女在外地工作无法照料老人的困惑。旬阳县积极探索城市党建的“网格化管理、保姆式服务”,把11个城市社区划分为96个网格,共设144名网格员。特别是疫情期间,运用“网格+点单”的方式,累计从微信、电话、网上“两委会”等渠道接纳并解决群众需求260余件,2200余名党员干部、358名志愿者深入街巷小区,为城区10余万群众提供贴心服务。
“网格化管理”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党家坝社区开设“四点半课堂”服务,不仅解决“上班族”家长无人接送孩子的问题,还在暑期免费开办“关爱儿童”托管班;县医院党支部进社区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健康检查。据城关镇党委书记任景海介绍,他们在每个网格建立起党组织,把社区内机关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联合起来,构建“党建+网格”管理体系、党员志愿者服务群体,解决群众所想所盼所急。
为了让群众生活更安心,旬阳探索实施的‘双向融入’实现共治共享策略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已有2300余名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到岗领责,今年共研究确定城市党建12个“重点项目”和65个“自选项目”,现已完成63个,帮助社区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双融共治、组织关心、邻里相助、和睦相处,解决了群众的烦心事儿,使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