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旬阳县聚焦生猪、茶叶、魔芋、核桃、生态渔业五大产业建设,突出龙头引领、园区承载、三产融合等重点,压实责任,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实现产业持续高效发展。
生猪产业稳健增长。生猪是该县传统主导产业,该县以规模养殖场为引领,不断探索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路径和“畜沼园”循环模式,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全县生猪饲养量持续稳定在52万头以上。目前,已建成省级标准化畜禽示范场5个、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4个,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222个、流通交易市场25个;以祝尔慷、润农、秦宏园等公司为重点的生猪繁育养殖、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肉制品加工及营销产业链逐步完善。今年,抢抓政策和市场机遇,新建规模场10个,蜀河高桥等5个已经投产;甘溪仕翔养殖场新建构树种植基地50亩,构树饲料加工厂正在施工。预计全县今年生猪出栏30万头以上,存栏23万头以上。
茶产业特色鲜明。受自然条件影响,该县茶叶区域化布局明显,主要分布在铜钱关、石门、红军、麻坪等镇的部分高山村组,茶园面积1.38万亩。经过近年来的改造提升,可开采利用茶园4500余亩,年产绿茶、红茶120吨,建成茶产业市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由于该县大部分茶园分布区域均属富硒带,富含天然硒是该县茶产业的特色,率先发展的4家企业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其中太极茶业公司的“铜钱关”系列、五龙山合作社的“洵州纤毫”系列、世高合作社的“西岱野源”系列硒含量检测达标,并被授权使用“安康富硒茶”标识,红军镇金周茶叶加工厂已完成主体建设。在全国“端午安康”硒水鉴茶活动中铜钱关太极茶获得金奖,负责人杜金宏被表彰为陕西省2019年度茶行业“十佳”茶人。
魔芋链条不断延伸。该县坚持“科学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强化组织引导和服务指导,助推全县魔芋产业经历了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发展,再到规模与质量、效益并重的大转变,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全县培育魔芋产业园区11个,建设种源繁育点21个、庭院化种植示范村16个、百亩示范点21个,建成魔芋重点村15个、重点镇4个。城关镇祝尔慷、桐木镇飞跃等4个魔芋加工企业通过订单生产,带动全县魔芋产业链前端延伸到田间地头,终端拓展向全国消费市场,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全县魔芋总面积达到9.6万亩,产量达13万吨,祝尔慷、汉宇春系列魔芋休闲食品借力盒马鲜生、淘宝等电商平台走向全国,全县1.5万户贫困户种植魔芋实现脱贫。
核桃产业稳中提效。核桃作为该县助农增收的重点长效产业,该县统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补植补造等项目,一手抓建园,一手抓增效,着力做大基地、做好产品、做响品牌、做活市场,助推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25.6万亩,位居全市第二。目前,已建成核桃万亩镇3个、5000亩以上的重点镇7个、千亩示范村30个,市级核桃园区2个。其中挂果园8万亩,年产核桃1600吨,产值3200万元;6500余户贫困户发展核桃3万余亩,户均增收3000余元。
生态渔业蓬勃发展。依托丰富的水资源,该县生态渔业因地制宜,探索形成大水面养殖、池塘养殖、稻田综合种养等多种模式,在双河镇绿富地、构元镇万阳、甘溪镇春林等5家养殖企业和石门镇盛鑫、仙河镇天佑等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下,全县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27000亩、池塘养殖1400亩、稻渔综合种养5000亩,渔业产量达到3500吨,认定县级以上生态渔业现代农业园区4个,培育良种繁育示范园4个,注册隆科绿源、鲜河仙商标2个,赵湾镇双龙湖合作社大水面养殖的产品纳入“安康汉水鱼”区域公用品牌管理,绿富地公司在双河镇建成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