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江口回族镇,是陕西省仅有的三个回族镇之一,也是安康市唯一的回族镇,山大人稀,回汉散居,贫困情况复杂,是该县的重头镇之一。
但就在这里,短短几年时间写下了这样一份脱贫攻坚成绩单:脱贫搬迁投资1.29亿元,新建4个集中安置社区,新建房屋72043.6平方米,安置搬迁群众600户,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改善房屋228户,危房改造21户,新建社区工厂2个,稳定就业岗位150个,累计发放脱贫贷款1800余万元,新修路7条,维修便民桥35座,安装太阳能路灯540盏,高标准建设卫生室3个……2019年底全镇建档立卡贫困规模从722户2096人减贫到57户102人,2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5%下降到1.2%。
党建引领,齐心战贫
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选好精兵、点好强将。村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干部作为基层战斗堡垒,就必须要发挥好作用。
2018年,江口回族镇在组织换届过程中,7名村“两委”正职被调整,“一肩挑”达100%,镇党委班子成员一人负责一个村作为党建联系点。
竹山村是该县最大的贫困村,身为全县最大的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安明建就是刚从村主任角色转任一肩挑的党支部书记,既是县人大代表,还是竹山村林下经济合作社负责人。作为村上的领路人,安明建想的最多的就是怎么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作为土生土长的竹山人,安明建深知这片土地的优势,2019年竹山村林下经济产业园区正式启动,修建产业路2条,蓄水池1座,流转土地、林地120亩,确定了5个天麻种植示范点,28户农户入园种植,其中贫困户17户申请种植45.07亩,19人长期在园区务工,共计获得务工收入50950元。今年,竹山村林下经济园区,增加种植面积200亩,修建看护台2处,遮阴网2.2万平方米,提供脱贫岗位45人,扩建天麻加工点1处,购买天麻加工设备1套,开展天麻切片和其他初加工,预计将实现总产值600万元。2019年竹山村因各种指标达标,成功退出贫困村行列,贫困人口也从200多户,骤减到7户,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2%。
在帮扶力量上,更是层层有责任,人人有任务,贫困村实行县级领导包挂任总队长,非贫困村由正科级领导担任总队长,联村领导任驻村工作队长,上级帮扶部门派驻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每户贫困户都有1名帮扶干部。全镇9个党组织,7个村、1个社区和100余名镇村干部,30多名上级派驻干部,268名帮扶干部,共同组成了庞大的扶贫队伍。
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该镇率先在竹山村开展了“党支部+互助组+农户”工作模式。将贫困户根据自然院落分成互助组,每组户数、人数不等,由贫困户、村党支部推选组长,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开展“晒任务、比进度、户监督、增动力”活动。通过学习宣传脱贫政策、对照脱贫任务查找不足、互助解决脱贫困难等活动,充分调动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内生动力,为贫困户脱贫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
产业之花,竞相绽放
近几年,该镇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渠道,因地制宜,积极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按照“果、药、畜、菌”发展布局,加上传统种植养殖,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开始具备“造血”功能。
2019年,冷水沟村按照“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坚持“建园区、兴产业、活经济、促脱贫”的思路,围绕新建一个园区(猕猴桃种植园区)、巩固两项产业(药材、干果)、发展三类大户(养蜂、养牛、养猪)的任务,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龙头,引进宁陕县众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社会资本,共同出资240万元筹建冷水沟村标准化猕猴桃种植园区。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