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53岁的脱贫户吴运忠从屋里搬出椅子,坐下和驻村帮扶干部拉起了家常。门前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上,不时有载满山货的小货车轻驶而过。
这里是紫阳县高滩镇三坪村,一个藏在大巴山深处的贫困村。从吴运忠家到村委会办公室,通公路前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沿途150多户村民走了几十年。“这么窄的一条羊肠小道,晴通雨阻,下雨天骑摩托车都会摔跟头。”吴运忠用手比划着说。
三坪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14 户,以前路不通,企业进不来,山货出不去,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梦想遥不可及。2014年以来,高滩镇镇全力推进通畅路网建设,目前在全镇18村共建34条通村通组路,完成通畅工程136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贫困户道路硬化全覆盖。
如今,一条10多公里长的水泥硬化路,将三坪村与大山外的世界连接了起来。依托大巴山良好的资源禀赋,村里引进了紫阳县原地农业专业合作社,以茶叶种植和花椒种植为主,通过“合作社+农户”的形式,鼓励村民发展种殖业。吴运忠家发展了18亩茶、2头猪、30只鸡,年收入超过4万元,早已甩掉了“贫困帽”。
紫阳立地条件差,沟壑纵横,群众居住分散,气候多变,灾害频发,历史上由于缺少公路和交通不畅,山区群众饱尝出行难、行路难之苦,交通不便曾是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短板。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紫阳县立足县情民情,咬定青山不放松,扭住交通战脱贫,全县实现所有建制村100%通水泥路、所有建制村100%通客车“双百”目标,全县农村道路通行里程、路网密度、通行能力、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广大农村居民出行更为便捷、安全,为全县脱贫摘帽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近五年,该县累计投资11.7亿元,完成1249公里通村组水泥路建设任务,176个建制村已实现100%沥青(水泥)路通达到村委会、学校、卫生室等公共活动场所,实施了368.57公里深度贫困村集中居住30户以上人口的组(自然村)道路硬化项目,实施了679公里通村道路“油返砂”整治项目,极大程度改善了全县深度贫困村广大村民出行难问题。
目前,襄渝铁路、包茂高速、310省道穿境而过,国道541激战正酣;全县公路里程达3644.5公里,公路通村率达到100%;一个以县城为中心,以各镇为支撑,以村组为节点的干支相连、辐射城乡、高效便捷的现代交通体系已然建立。紫阳,已经成为陕南交通最为便捷的地区之一。
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下一步,紫阳县将紧盯“建设、管理、服务”三大重点,以 “四好农村路”为建设目标 ,新改建一批产业路、园区路、旅游路、安置点连接路,作为改善民生、巩固脱贫成效的有力抓手,多管齐下,将农村道路建成群众的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