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旬阳 > 正文内容

    旬阳:从“衣食住行”着手暖民心解民忧

    作者:康雷芳 时间:2020-06-17 09:09 来源:旬阳县 字号: 打印

      旬阳县桐木镇紧盯“两不愁、三保障”,逐户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户,从解决群众“衣食住行”的小事着手,于细微处见真情见真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贫困人口一道冲刺脱贫攻坚最终胜利。

     “以情感人”让贫困户穿的暖心
      县审计局包帮干部陈莉又到青山村八组五保老人严悌林屋里“走亲戚”了,进夏了,陈莉给严悌林带来了一床夏凉被,并叮嘱老人夏季更要保持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
      把贫困户冷暖挂在心上,“人情味”帮扶,感化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县镇村三级帮扶力量的努力方向。
      2019年,县供销社为松树湾村捐赠了价值4.5万元的棉衣棉被,让贫困户“温暖过冬”,了解到贫困户中大多数是分散供养五保老人和低保单身汉子,生活习惯差,衣服总是随意“码放”,县供销社又筹集资金6万元为45户贫困户统一购置了衣柜,彻底解决衣服乱堆乱挂现象,让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更注重居家环境卫生。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让贫困户不但“不愁穿”,而且要穿得“暖心”、穿得“舒心”。

      改厨改灶让贫困户吃的放心
      立石滩村贫困户宁孝勤,一家三口人,2017年实施分散搬迁,儿子宁公平常年在贵州务工,老两口怕把“新”房熏坏了,就在房子外面一角搭了一个塑料棚做厨房,又矮又黑,还四处透风,“风雨常光顾,猫狗是常客”,既不安全也不卫生。
      村四支队伍几次上门做工作都碰了“软钉子”。经驻村工作队多次上门与其“交涉”,最后敲定由宁孝勤自己投工投劳,县包联单位审计局补助1000元材料费,把原来的“塑料棚”改成杂物间,把靠窗的一间屋子改成厨房,5月18日已改造完成。
      “你们操心了,为了我们吃一口‘放心饭’,害得你们跑烂了鞋。”再见到宁孝勤时,他正在清扫着新厨房,灶台上大铁锅里飘出阵阵香气。3月份以来,经过“三排查三清零”,该镇全面解决贫困户厨房卫生环境不达标、无灶、无操作台的问题。

     “厕所革命”让贫困户住的舒心
      “闫万政的厕所开始挂砖了,解决了这一户,贫困户的厕所就全部到位了。”旬阳高新区驻沙沟口村驻村工作队长曹云华感叹道。沙沟口村是全镇贫困户厕所改造启动最早的村,通过农户自己投工投料,镇村、包联单位补助误工费的办法,对全村10户不达标厕所进行了全面改造。
      桐木社区贫困户邹世涛,院落干净整洁,院角一处便是改造后的新式水冲厕所,五平方米的独立卫生间,白瓷砖蹲便器……一应俱全。以前,该户用的简易围挡的旱厕,又脏又臭,一到夏天蚊子苍蝇乱飞,窗户都不愿意开,现在好了,上完厕所,水一冲,干净卫生。
      今年3月开始,桐木镇对全镇贫困户卫生厕所开展逐户摸底排查工作,经过排查发现有75户贫困户厕所不达标,该镇将脱贫攻坚任务与“厕所革命”工作相结合,改造不达标厕所,有效改善贫困户家庭人居环境。

      “四好”公路让贫困户出行顺心
      2016年以来,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桐木镇修公路、架桥梁,整治“不平路”、打通“隔山路”、重修“羊肠路”,全面改善镇村交通条件。路修通了,谁来管?怎么管?成了老百姓关注的重点。坚持打造“修好路、护好路、管好路、用好路”的农村“四好”公路,该镇实施镇级监管、村级负责的管理模式,聘用21名护路员分段维护村级公路。
      “我已经管了5年的村级公路,自打脱贫攻坚以来,村级公路是越扫越宽敞,以前出村走着泥土路、进城走着搓板路、下起大雨断了路,你想走路还没路,现在有了路必须好好护着路。”白石河村护路员阳文钰说道。农村道路修建改善了农村出行条件,也为贫困村、贫困户打通了致富门,让我们走上了幸福路,一起奔向小康路。
      一户户排查走访,一次次座谈商讨,贫困户天冷了是否有可添的衣?饥饿时是否有可口的饭?风雨中是否有安身的家?出行时是否有通畅的路?“但愿苍生俱饱暖”,桐木镇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要求,从小事做起,做好小事,时刻把贫困户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一项项有力的脱贫举措让老百姓在悄然之间感受到了不断的变化,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送到贫困群众的心坎上,让脱贫攻坚政策润化在“无声”的小事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