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地处陕南中部的秦巴山区,辖15个乡镇,202个村,10个社区,全县共有村干部1289名,其中主职干部594名。
近年来,随着我县逐步提高村干部政治经济待遇,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干部逐渐增多,稳定、精干、高效的村干部队伍逐步建立,村干部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石泉的中坚力量,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村干部误工补贴相对较低,经济上没“甜头”。虽然我县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可用财力依然有限,村干部误工补贴依然较低,村主职干部年平均误工补贴只有2000元左右,其他村干部误工补贴更少;二是村干部提拔晋级较难,政治上没“奔头”。 村干部不是国家公务员,在选拔录用方面基本是只能下不能上,基本在村内流转,政治前途不大;三是村干部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离职后没“想头”。村干部在职时倍受重视,离职后无人关心,家庭不理解,社会有偏见,自己心里不平衡。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吃透村情民意的基础上,通过规范选拔程序、健全保障机制、出台激励措施、强化考核奖惩,极大地调动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有效地破解了村干部难选、难留、难管的困境,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突破发展。
一、 主要做法
1、规范选拔程序,选优配强班子。我们对全县村干部进行了深入地调查摸底,制定了《村干部选任管理办法》,明确了村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原则、主要标准、基本条件、选拔渠道和选拔方式,在严格依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选拔村干部,通过采用内选、外引、下派、招考等方式,着重在致富能手、复退军人、务工经商人员、大专毕业生中,大力选拔政治素质强、自富带富能力强的“双强型”优秀人才进村级领导班子,着重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同时,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合理确定村干部职数,500人以下(含500人)的村村“两委”干部总数不超过5人;501至1000人(含1000人)的村不超过7人;1001人(含1001人)以上的村不超过9人。并积极提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并兼任村民小组长,尽量减少村干部职数。
2、健全保障机制,提高误工补贴。我们把村级运转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运转经费管理使用的通知》,不但预算了村级办公经费、党建专项经费,而且规定了村干部最低误工补贴标准,最低不少于3000元,最高可达2.5万余元,兼职干部可享受所兼任职务相应误工补贴。实行村级运转经费乡(镇)管村用制度,乡镇财政所和农村财务服务中心每年确定一定数量的村进行财务审计,审计结果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全面推行村主职干部“基础+绩效+奖励”的结构误工补贴制度,基础误工补贴占60%,绩效、奖励误工补贴各占20%,基础误工补贴按月发放,绩效误工补贴根据工作进度按季度发放,奖励误工补贴年终考核后一次性发放,其他人员的误工补贴控制在村干部误工补贴总额的10%左右,由乡镇委托银行代发到人。另外给54个扶贫重点村和“一村一品”示范村每村每年预算了1万元专项资金, 80%作为村干部的绩效误工补贴和奖励误工补贴,由乡镇对村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真正做到按实绩定报酬。
3、突出关爱主题,解决后顾之忧。一是为离任村干部发放生活补贴。制定了《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申报发放办法》,将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对任职20年以上且年满60周岁离任村干部每人每年发放600元生活补贴,由县委组织部委托银行按月代发到人,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每年集中审核审批一次,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对村干部进行健康检查。由财政出资,每年组织现任村干部和任职20年以上年满60周岁的离任村干部到各类医疗机构进行健康查体,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和治疗,积极组织村干部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三是为村干部免费赠阅党报党刊。每年免费为农村老干部订阅党报党刊,免费为广大党员发放《党务知识日历》,真正做到生活上照顾、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拓展选评渠道,延长政治生命。我们积极探索延长村干部政治生命的办法和途径,不断拓展村干部政治发展空间。一是制定了《公开选聘优秀村干部担任乡镇长助理工作方案》,大胆试行在全县任职满3年的优秀村干部中选聘乡镇长助理,工资实行年薪制,每年2.5万元。选聘工作严格按照发布公告、推荐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察与体检、公示与聘用等6个环节进行。选聘的乡镇长助理为“乡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也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采用试用期和聘用制管理。二是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乡镇推荐、组织考察、县委审定、结果公示等4个环节,每年给每个乡镇1名特别优秀的村干部当年享受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的指标,年误工补贴1.8万元。享受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的村干部工作不离村,身份不变,实行动态管理,一年一评选,可以连续评选连续享受。三是及时组织了40名45岁以下在职村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委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进行学历教育,颁发国家承认的专科学历毕业证书,学费及教材费由县、乡(镇)财政及个人共同负担。同时,积极推荐优秀村干部当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级党委政府评优树模对象,进一步增强村干部的政治荣誉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基本成效
一是增强了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过去,由于村干部误工补贴较低且要到年底才能拿到,一些优秀青年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在村里任职。政治经济待遇不断提高且 “基础+绩效+奖励”结构误工补贴制度全面推行,村干部每月都能领到基础误工补贴,每季度还能领到绩效误工补贴,年底还能领到奖励误工补贴,一年至少都能拿到三四千元,多则可以拿到2.5万元的误工补助,基本保障了村干部的生活需求,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大大增强。在今年的村“两委”换届中,想要当村干部能人、富人较往年明显增多,村干部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
二是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政治经济待遇不断提高,不仅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村干部的工作责任感,“人人争先进、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的氛围在村干部中逐步形成。过去“当干部补贴少倒不如不干”的消极思想得到了明显转变,现在许多村干部经常讲的是“做工作至少要对得起这份补贴”,村干部对工作岗位越来越珍惜,投入的精力也越来越多,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是密切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政治经济待遇不断提高和保障机制逐步建立,村干部后顾之忧得到妥善解决,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挤占农民利益现象明显减少,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的责任心进一步增强,通过实实在在的创业、干事,让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群众对村里的工作、对村干部也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基层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四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政治经济待遇不断提高,进一步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今年,全县新建桑园1万余亩、茶园500亩、花卉苗木基地150亩,培育养蚕大户1000余户、畜牧大户800余户,发展烤烟5000亩、网箱养鱼3000箱,硬化村级公路157公里,建沼气池300口,走访慰问农村困难群众15890多人(次),排查化解社会矛盾950多件,帮包农村困难群众980多户,办实事、做好事3000多件(次)。
三、几点建议
提高村干部政治经济待遇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觉得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合理确定补贴基数,逐步提高经济待遇。村干部经济待遇过高,不利于干群关系的协调;待遇过低,不利于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因此,村干部误工补贴应高于农民人均纯收入40%左右为宜,并建立村干部误工补贴正常增长机制,可根据村干部的任职年限、工作实绩等情况做相应调整,确保村干部误工补贴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对于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在经过全体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确定后,可以给村干部解决部分或全部交通费、通讯费补贴,促使村干部一心一意干工作,聚精会神谋发展,搞服务。对处于艰苦边远地区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县乡财政可以考虑适当追加村级运转经费作为村干部的误工补贴。
2、畅通上下交流渠道,拓宽村干部政治出路。建立完善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办法,对有空缺的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定向分批招录乡镇工作人员,为村干部成长提供良好的政治发展空间。对工作能力强、工作成绩显、综合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村干部,在条件成熟时,可破格提拔为乡镇领导,特别优秀的村干部可以让其当选为县委委员、候补委员等,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想头、有盼头。同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村干部选任管理办法,实行村干部“准职业化”管理,把好入口,畅通出口,大力营造村干部脱颖而出、能上能下的工作氛围,切实解决村干部难选、难用、难管问题。
3、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解除村干部后顾之忧。一是建立完善离任村干部的生活补贴发放制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和提高补助标准,将任职10年以上且年满60周岁的离任村级干部纳入补贴范围,解决他们老有所养、退有所依问题。二是加快建立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建立起县乡财政补助、个人自愿参保的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制度,逐步把村干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畴,对连续缴费达到规定年限的,到退休年龄后可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按月领取退休金。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县级统筹、个人帐户管理,养老保险缴费基数随财政收入的增加和村干部待遇的提高适时调整。
4、大力实施学历教育,提高村干部履职能力。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科学制定村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把加强学历教育作为村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为建设新农村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担重任、善谋发展的农村干部队伍。每年应对村干部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培训,分期组织村干部赴外地学习考察,让村干部充分感受党和政府对其工作的重视,增强他们荣誉感和成就感。同时采取专家授课、现场指导、巡回宣讲、远程教育等形式,对村干部进行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岗位业务和致富技能等培训,全面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带富能力,增强其为民服务的本领和自觉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