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我们共同见证发展成就梦想
——安康市改革开放三十年辉煌成就全记录
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运动史,其实就是在抒写一部见证发展实现梦想的伟大史诗。
回望30年内。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雪域高原到南国椰岛,均发生历史性恢宏巨变。
纵观30年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共和国呵护下一同成长的安康,无论是从城市到乡村、还是从工业到农业,亦描绘出一幅地覆天翻慨尔康的壮丽画卷。
改革开放30年,安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89.85 亿元,比1978年增长8.12倍。实现了由贫困向温饱、由温饱向小康的转变。
从“摇把子”、“BB机”到“大哥大”,从泥腿子到自行车、摩托车再到私家车,从没有一寸高速公路到三条高速全面开工……。改革开放30年,安康老百姓的生活发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巨变。
胡先生一家的生活变迁,可谓改革开放成就的浓缩。改革开放初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虽说能勉强填饱肚子,但胡先生并不甘心死守“一亩三分地”,他背起铺盖卷从家乡三阳镇小富沟村来到安康开始了艰苦的创业生涯。从建筑工人到托运工,从个体司机到白酒推销员,胡先生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摸爬滚打、日渐成熟。2000年他自己投资一家酒行,短短几年,房子从小到大、汽车从无到有。谈及生活剧变,胡先生一连几个“没想到”。在他的带动下,家乡一大批农民“洗脚上田”成为“城市一簇”。
30年前,当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运动席卷中华大地之时,谁也未曾料到,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思想上的洗礼,更是触手可及的实实在在的巨大实惠。
曾几何时,出行难、通讯难等困扰人们生活。而今天,随着西康铁路、西汉高速宁陕段通车,西康、陕川、十天高速及襄渝复线开工、机场民用航线开通,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交通网四通八达。通车总里程增加到6369公里。出租车、私家车从无到有,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宽带互联网、无线寻呼、公共数据传送等通信网络触手可及。
一大批水、电、路、桥、园区等基础设施建成运行,城镇整体服务功能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明显感到道路宽了、楼房高了、汽车多了、房子大了、腰包鼓了、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了……,同时还可以享受到家政服务、社区医疗、体育健身、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务等社区服务业带来的便捷。
统计显示,改革开放初期全市人均居住面积为5.5平米,2007年达到26.3平米,比1978年增长3.8倍。新建廉租房解决2600余户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051元,是1978年的46.79倍。城镇职工人均工资收入18266元,较1978年增长35.97倍。
与收入一同快速增长的,是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更新。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发生悄然变化:家庭食品性消费支出比重逐年下降, “恩格尔系数”比1990年下降13.16个百分点,文教、娱乐、旅游、医疗保健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支出上升。 爱家超市健身器材专卖店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健身器材较前几年俏销,投资健康成为市民“新宠”。
出去走一走,每天清晨或者傍晚,无论是在安康城堤公园、金州广场、滨江大道、市委广场。还是在石泉北辰森林公园、汉阴龙岗公园、岚皋河滨大道、平利女娲广场、旬阳祝尔慷大道、镇坪中心广场,来这里锻炼健身的人们越来越多。
30年来,全市体育场地面积净增176400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由0.37平方米增加到0.5平方米。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增至26.4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上升,人均达7.9平方米。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95元增至2007年的7067元,接近1000美元大关,这标志着安康即将从低收入地区进入中等收入行列,群众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30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市场经济日益繁荣,2007年,全市固定资产总额达147.74亿元,是1978年的126.9倍。成为推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安康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劲引擎。
2007年7月19日,十一五以来安康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十天高速公路安康试验段开工兴建。以此为标杆,全市重点项目建设高潮迭起。作为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解放思想、创新观念让安康各级干部思想和灵魂如“电击”触动。比、赶、超意识明显增强,抓项目成你我共识,突破发展看到破题良策。
短短一两年,大地复肥、尧柏水泥、科达冶炼等一批产值超亿元的企业集群出现。30万吨生物柴油、水泥熟料生产线、水电站、污水处理、火电厂、天然气长输管线、西康铁路复线、安康机场改扩建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注入发展后劲。全市固定资产总额达147.74亿元,是1978年的126.9倍。
在投资的强力拉动下,2007年全市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78.03亿元,是1978年的74倍。医药、茶叶、矿产、建材、丝绸等传统产业改变了散、小、弱的状况。200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78亿元,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86亿元。从GDP构成看,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二、三产业逐年上升,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低层次到较高层次跨越。
安康经济由此出现“拐点”,逐步摆脱“捉襟见肘”窘境,看到了“输血”到“造血”的希望。全市财政总收入由1978年的0.32亿元增至2007年的20.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1978年的37.04倍。其动力之源正是改革开放后不遗余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招商引资、“筑巢引凤”经济发展思路的调整。
尽管我市目前经济发展总体形势较好,但劣势仍然存在:产业项目少投资额度小,尤其缺乏对全局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大产业、大项目,故而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经济自主增长能力不强,经济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与发展较快的地市相比,差距在逐渐拉大。
为此,我们必须改变对中省资金、银行信贷过度依赖的现状,努力克服国家减少财政赤字、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控制新开工项目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吸引大型骨干企业加盟,发展新型能源工业,摆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依靠高耗能、高附加值行业的现状,着力解决经济总量小、结构单一、企业规模小等问题。
通过30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只有发展工业,安康才有出路。只有推进安康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安康的经济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近些年,安康痛定思痛,从“先污染、后治理”到“边污染、边治理”再到“一开始就治理”,工业经济运行呈现柳暗花明、山回路转——
依法关闭2户小水泥企业,对全市所有高耗能企业执行差别电价,20户重点用能企业得到有效监管。支持三条水泥生产线结构升级。与20户耗能大户企业签订节能降耗责任书,筛选上报3个节能项目争取国家节能专项资金2000万元,单位GDP能耗下降4.5%以上。秦岭国家生态功能保护区、丹江口上游水土保持、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瀛湖湿地保护及南水北调水源保护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全面实施,逐步建立起“蓝天、碧水、绿地”的生态保障体系,业已成为安康发展生态循环工业经济的“孵化器”。
改革开放30年,农业生产稳定增产、农村经济日益活跃、农民享受更多实惠。安康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1978年的161元增至2007年的2256元,年均递增9.53%。一个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时代正在来临。
“税改前,负担重,现在取消了农业税,种田有补贴,大家抢田种,我也不能光靠国家,近些年将田地改植良桑,依靠养蚕、办农家乐,公路通到家门口后我建起新房,办起了小卖部,还参加了乡上组织的免费培训,准备扩大农家乐规模,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谈起变化,汉滨区县河乡关沟村八组村民袁守英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从“瓜菜代”式的饥饿到温饱再到小康。从“皇粮国税”“三提五统”到免征持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再到给予农民补贴。从城乡分割到统筹城乡,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
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让农业稳定增产、农村经济日益活跃、农民享受更多实惠。
袁守英所在的县河乡过去主导产业建设乏力、农民增收缓慢。近几年,县河乡利用区位优势,紧抓新农村机遇,“一村一品”乡容村貌大变样,“一建、二清、三治、四改”改善基础设施和农家乐设施简陋、接待量小的状况。如今全乡已建成规模不等农家乐60余家。从贫瘠之地发展为现在的毛坝田园,从“两免一补”到“四取消”和“四补贴”。县河农民的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统计表明,安康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1978年的161元增至2007年的2256元。
县河乡的变化可谓全市乡镇发展的缩影。2004年以来,连续5个中央1号文件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国家对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支农力度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对农民实现了由“取”向“予”的裂变。
“昔日吃水千米外,而今清泉到家中。” 手捧白花花的自来水, 石泉池河镇谭家湾村支书韩文全老人动情地说:“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象城里人一样吃上自来水”!在白河县玉门村、汉阴县三同村、岚皋县宏大村,电视、电话、冰箱、洗衣机进入寻常百姓家,通村公路修到农民家门口,自来水流进厨房、卫生间……。走平坦路,喝自来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读免费书,报医药费,惠民政策如涓涓细流流向广大新农村,生活在黄土地上一代代农民为之神驰的梦想今天终于成真。
30年改革开放最伟大的经验在于解放了思想和生产力。在城市,她使得我们的思想得以洗礼,总是善于站在发展的、科学的高度,讲求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盲目蛮干,并且勇于面对各种困难,统领全局,凝聚人心,扎实苦干,不断总结经验,沿着既定的目标勇敢前行。
就农村而言,她使得我们更加注重亿万农民的首创精神。通过解放生产力,广阔的农村涌现出一大批“敢带头、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他们活跃着空前繁荣的农村经济,实现着从“农民”到“市民”转折的伟大梦想,从而为减少农民、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波助澜,催生着一个“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新时代的到来。
30年前,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转变。30年后,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统领,安康的改革开放再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我们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深入贯彻落实,只要我们励精图治、众志成城,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一定会将突破发展的宏伟蓝图变为富民强市的美好现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