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交流“引路子”。县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设立专门的咨询电话,为大学生村干部提供政策、信息、心理等咨询服务,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协调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建立大学生村干部QQ群,组织他们进行工作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举办大学生村干部培训班,组织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邀请县优秀大学生村干部代表交流工作经验,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促进他们熟悉农村工作,增强服务中心的意识。
二是量体裁衣“压担子”。为了让大学生村干部能尽快适应农村工作,在工作分工中,结合大学生自身实际,尽可能给他们“压担子”,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各种优势,让大学生村干部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并根据分工情况和村干部一起参加量化考核,并记入档案,让大学生村官挑重担,让他们感到工作有压力、有动力。
三是分类培养“树样子”。在实际工作中,建立镇村两级帮带机制,由镇党政班子成员、任职所在村党组织书记与大学生村干部“2+
四是规范管理“定调子”。制定出台了《紫阳县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法》、《紫阳县大学生村干部考核办法》,把大学生村干部纳入全县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明晰了工作岗位和主要职责,逐步构建集管理、培养、使用、考核、激励、淘汰于一体的规范化管理机制,为大学生村干部扎根基层,安心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