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一大早,紫阳县毛坝镇42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何荣芳来到位于毛坝镇高客站安置点的紫阳迪鑫玩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当天她正式成为这里的工人。“我以前一直在广州的服装厂上班。现在回到自家门口的社区工厂上班后,不但照顾了上高三的孩子,还照顾了老人。”何荣芳高兴地说。
在紫阳,像何荣芳一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还有很多。近年来,该县累计引进毛绒玩具加工、服饰加工、农产品加工、电子产品加工等20家企业入驻移民安置社区,就地安置2000余人就业,带动贫困户1158人稳定增收。
该县依托丰富的人力资源,着力构建四重保障,将就业扶贫与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了“社区工厂+贫困户”就业扶贫模式,实现了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增收。
坚持以户定建、以业促搬,按照“搬前谋业、搬中兴业、搬后扩业”的工作思路,兑现落实移民搬迁补助政策,加大产业配套和就业帮扶力度,使自然环境恶劣、住房条件差的高山贫困群众自觉自愿向集镇移民安置社区转移居住,农民住房得到有效保障,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按照“移民安置有房子,安置社区有厂子,社区工厂挣票子”的总体思路,以移民搬迁困难群众“挪穷窝、换穷业、摘穷帽、斩穷根”为总体目标,针对全县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社区一楼门面房大量闲置的现状,抢抓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大量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社区工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做大电子加工项目;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做强毛绒玩具创意产业和服装加工项目;利用富硒优势资源,做好农产品加工项目;挖掘民间传统工艺,做精手工艺品项目等发展重心和方向,为移民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创造充足条件。
制定出台《紫阳县大力发展社区工厂的实施意见》,降低准入门槛、加大资金扶持、解决工厂用房、强化技能培训、加强融资服务、落实税费减免六项优惠奖补政策,鼓励社区工厂不断做大做优做强。
建立落户企业“领导联厂、部门包厂、干部驻厂”长效帮扶机制,本着“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热心服务、加强监管,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包联领导干部甘当“店小二”、“服务员”,一对一为社区工厂帮办登记注册、工人招聘、企业贷款、市场开拓等事项,为社区工厂发展提供便利、创造条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