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102期/谋划2021/内容详情

以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引领乡村振兴

作者:陈伦富发布时间:2021-06-01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平利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平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绿色崛起·最美乡村”的发展定位,坚定“生态立县、产业兴县、质量强县”的实施路径,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引领乡村振兴,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一是坚持项目引领,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狠抓产业项目”的鲜明导向,做到常年抓项目、月月抓招商、天天抓落实,努力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紧扣发展抓项目。绿色农业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园区、中国名茶大县、中药材种养基地示范县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茶叶精深加工、秦汉古茶恢复研发中心、绞股蓝食品配方粉生产线、5万亩道地中药材基地、百里生态经济带等项目;环保工业以创建省级经开区为目标,加快推进“一区三园”基础设施配套、数字经济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安得利技改扩能等项目;生态旅游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加快推进蒋家坪省级旅游名村、广佛塘坊田园综合体、千家寒舍、“三线八景”提升等项目;城乡建设以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省级县城建设示范县、乡村振兴先进县为目标,积极实施渡正路改造、西大桥重建、县城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示范镇村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优化服务抓招商。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实施“证照分离”,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机制,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优化营商服务给予方式,让群众和企业办事创业更方便。科学编制招商引资重点产业目录,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主攻区域,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重点,坚持领导带头,践行“四个亲自”,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创新链招商、小分队招商和以商招商,持续深化“平利武进手拉手、百家企业心连心”、“云推介云招商”等活动,确保招商到位资金保持全市第一方阵。持之以恒抓园区。坚持一企一策、一事一议,依法依规帮扶援建,力促陈家坝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四期工程、盛丰源返乡创业物流园、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研发中心、长安富硒食品加工产业园、聚盛德轻钢构件、通达刷业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坚持“亩均论英雄”,以增强工业园区的吸纳、承载、辐射能力为重点,围绕延伸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拓展营销链,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和数字经济,积极培育“五上企业”,发展壮大新社区工厂,努力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确保省级经开区正式命名。

  二是坚持产业支撑,实现乡村振兴开新局。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立足生态兴产业,围绕安居固家业,促进增收稳就业,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成果,加快建设乡村振兴先进县。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坚持把茶饮产业作为乡村振兴首位产业来抓,大力实施“1+X”特色产业攻坚行动,持续做优茶基地、做大茶龙头、做强茶品牌、做深茶文化、做活茶营销,加快建设中国名茶大县。围绕大健康产业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建成八仙党参、正阳云木香等一批中药材种植基地,积极创建中药材种养基地示范县。稳定发展生猪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因地制宜发展魔芋、核桃、蚕桑、烤烟、食用菌、设施蔬菜等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严禁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新增市级农业园区2个、重点龙头企业2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个。扎实推进后扶发展。按照“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思路,全面做好62个集中安置区的产业培育、就业帮扶、产权登记、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工作,加快实施搬迁安置区“十小工程”全覆盖,积极创建“五新”社区,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积极争取西安交大、西北大学的支持,推动“双百人才”培养工程再结硕果。深化苏陕扶贫协作,注重发挥社会帮扶力量作用,在产业开发、劳务协作、人才交流等方面,争取更多支持,开展更多合作,带动地方发展。稳定群众就业增收。推动“五个十万”扶贫产业提档升级,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发挥222家市场主体带贫益贫效应,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人均一亩园、户均一万元”规模和水平。加大就业帮扶力度,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以上、创劳务收入10亿元。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持续深化消费扶贫,扎实开展扶贫产品“六进”活动,有效发挥第一书记扶贫超市、扶贫832平台和农村电商物流服务网络体系作用,不断提升农产品“上线率”和“外销率”。

  三是坚持五长共治,实现城乡环境新提升。牢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发展指向,健全完善河长、林长、园长、路长、街长“五长”长效常治机制,全力推动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再上新水平。筑牢生态保护屏障。大力推进植树造林绿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全面落实长江、汉江及其主要干流十年禁渔和禁捕退捕“四清四无”,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加大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和秸秆禁烧力度,强化城镇垃圾污水处理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空气优良天数、出境断面水质稳居省市前列。实施县城更新行动。围绕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加快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和功能完善,全面完成新正街主干道路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五峰山森林公园、杨家梁城乡统筹示范区和马盘山研学旅行示范实践基地建设,启动县城老旧小区改造和生活垃圾热解无害化处理项目,建成智慧停车场一期工程,探索城市管理市场化运营体系,健全完善划行归市、日常保洁、联合执法、值周巡查等长效监管机制,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持续建设美丽乡村。抢抓市委市政府支持平利建设乡村振兴先进县机遇,加快推进老县、长安2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和老县蒋家坪、城关龙头、三里垭、长安高峰、广佛塘坊、大贵儒林堡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努力将蒋家坪打造成全国乡村振兴样板村。大力实施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成县旅游服务中心、桃花溪二期、芍药谷等项目,加快建设老县蒋家坪、广佛塘坊、城关翠茗园·琵琶岛、西河东西坝·段家河、正阳道地中药材小镇、大贵田园“六大综合体”,全力推动天书峡景区恢复运营,唱响万卷天书、万顷草甸金字招牌,打造一批田园观光类、民俗风情类、农业体验类、休闲度假类等特色鲜明的旅游名村,提升美丽乡村颜值,大力发展美丽经济。

  四是坚持慎终如始,实现疫情防控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关于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重中之重防校园”各项工作,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压实防控责任。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坚决防止厌战情绪、松劲心态、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压紧压实“四方”责任,做到关口前移、分兵把守、人物同防、抓早抓小。继续坚持县级领导在指挥部轮流坐班制度,建立健全防控责任分解、落实、调度、督办、追究的工作机制,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精准防控举措。认真落实“四早”要求,全面排查管控重点人员,对高、中风险地区返平来平人员一律严格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对省市反馈的人员核查信息,第一时间追踪到位、检测到位、管控到位,坚决防范疫情输入风险。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强化院感防控,切实加强对车站、校园、商超、宾馆饭店、景区景点、农贸市场等重点领域的监管,进一步加大核酸检测力度,努力把疫情风险降到最低。提升防控能力。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机制,加大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完善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民生福祉新改善。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弱项、补短板、重治理、保平安,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持续办好民生实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开展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建成县第四小学和第三幼儿园。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推进县医院迁建项目,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创造条件开通县城至八仙公交,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鼓励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持续抓好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残疾人等工作,织牢民生保障网。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深入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大力推广“五治融合”社会治理模式,实行网格化管理,促进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沉。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电信网络诈骗以及“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等突出违法犯罪,为群众安居乐业创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启动“八五”普法,畅通和规范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着力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矿山、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消防、校园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坚决防范安全事故发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紧盯生态环保、稳定脱贫、医保社保、房地产、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全力防范各类风险。统筹抓好护林防火、防灾减灾、非洲猪瘟防控、松材线虫病防治等工作,确保发展安全和社会稳定。

  (作者系平利县政府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