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006期/工作思考/内容详情

破除三大瓶颈 力保市场主体——对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现实困境的思考

作者:陈登禄发布时间:2021-01-13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扩大开放、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发展新阶段,疫情影响的疲软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的倒逼转型等问题,既是企业面临的现实困难,也是推动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而规划体系与建设需求不适应、审批运行机制不顺畅、政企信息有鸿沟等问题,是企业应对危机、化危为机的关键瓶颈。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必须聚焦聚力破除瓶颈。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一、抓规划统筹,破解项目落地难

  面对规划图斑与现状不符、规划体系互不兼容、红线划定边界不清等现实问题,发展规划与约束规划难以高度一致,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项目落地,禁而不绝的土地违法问题是企业最致命的风险。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十四五”规划编制是消化现实矛盾、规范监督管理的重大机遇。一要坚持理旧账与立新规相统一。全面摸清土地违法风险信息,分类建立台账,依法处置到位,依规纳入底图,逐步消化旧账,在统筹解决企业成长历史遗留问题的基础上,以科学的规划体系规范建设行为。二要坚持牢守底线与留足发展空间相统一。深化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市域统筹发展资源,在牢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空间,特别是对建设用地规划的把握上,县级层面一定要全域统筹,科学研判,确保留有足够余量。三要坚持规划审批与实施监督体系相统一。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编制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特别要注重征求企业、镇村意见,统筹“一张图”数据,建立审管联动机制,确保规划审批与实施监督无缝对接、不留死角。

  二、抓“放管服”改革,破解审批提速难

  面对“清而不亲”的作壁上观的营商环境优化难问题,在统筹规划实现“有良规可依”的基础上,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健全落实机制,鼓励担当作为,惩戒庸懒散慢,提升行政效能。一要完善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推进机制。市县统筹建立推进改革组织体系,统筹相对集中审批事项、受理办理平台、审批材料环节、效能评价体系,纳入市县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常态化推进督查考核、问效问责,确保全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一盘棋”推进。二要建立审管联动运行机制。市域统筹建设审管联动信息共享平台,审批一窗受理、材料一次收集、出件一个口子、资料一链条享、信息全程公开,推动审批与监管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流程无缝对接。三要探索镇村受托办理机制。市、县、镇三级联动,动态梳理下放行政许可事项,扩大镇村政务服务事项覆盖面,积极推行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有序推进农村建房、林木采伐等涉农高频事项许可权下放。四要健全行政效能督查机制。围绕行政权力运行链、建立行政效能督查链,现场核查、专项督查、媒体观察、效能监察“四位一体”,推动行政服务事项高效落实。

  三、抓政策公开,破解激励见效难

  面对企业对政策信息内容透明度、实施公平度、落地及时性的迫切期盼,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涉企政策公开公平、高效落地。一要建立涉企政策公开机制。全市统一设立涉企政策信息公开平台,以县为单位统一编制产业支持政策清单、统一对外公布政策内容和管理流程,动态梳理公布优惠政策清单,填平政企政策信息鸿沟。二要加强政策资源统筹。充分借鉴涉农资金整合管理使用成功经验,统筹项目和专项资金,按照条块结合、以县为主原则,赋权县级政府自主调控权责,集中支持县域核心产业和产业链,避免撒“胡椒面”式的资源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三要坚持正向激励政策导向。建立以鼓励拼搏实干为导向的政策资源配置,改变利益均沾式的福利落实政策模式;统筹产业规划,避免同质竞争,减少资源浪费;探索推行“拔改投”试点,推动用地保障、资金支持与项目效益挂钩;发挥资源集成效益,支持标准厂房、标准化生产线建设。四要强化政策落实绩效考评。推行惠企政策清单对账制,推进部门落实政策效能、企业落实政策绩效双向考核,定期开展涉企政策专项排查,确保实现未兑现政策动态清零。

  (作者单位:镇坪县行政审批服务局)